专栏名称: 经管之家
经管之家官微,每个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的学习和从业者,都应该有的帐号。经管之家(论坛),是国内成立十年的大型经济、金融、管理、计量统计社区,十年磨一剑,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提供“经管爱问”答疑微服务,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及金融培训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年薪百万!DeepSeek,持续刷屏! ·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夜读|好运,会眷顾这四种人 ·  2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赵初一007 ...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大S病史曝光,将在日本火化,日本流感病例超9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管之家

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她创造了北大光华纪录!

经管之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9 09:15

正文

来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她创造了光华纪录。”2017年初,光华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梁淑淑收到了来自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顿、芝加哥、耶鲁、伯克利、西北、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等几乎所有美国名校的经济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刷新了光华管理学院本科生申请海外博士的纪录。日前,她刚刚做了决定选择哈佛大学。为她高兴之余,我们不禁想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她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像梁淑淑这样获得国外如此多顶级博士offer的学生,美国也不容易找到。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反映出光华本身具备了相应的培养条件,从学生的素质到老师,到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交换项目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在光华管理学院周黎安教授看来,光华的每个学生都可以飞得很高很高,只要他愿意去做,做得足够好。


“原来我们总觉得光华跟哈佛、斯坦福等大学有差距,其实从本科生教育来看,几乎不存在差距。不仅是梁淑淑,我们以前的学生李大可、贾婷彦等等都获得了很多美国名校的offer,除了他们本身的素质外,也得益于学院老师的培养及学院提供的种种机会。”周黎安教授说。

缘起“学术之星”


2013年,光华管理学院启动第一届“光华未来学术之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学术之星”),希望为有志于走学术道路的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那时候,梁淑淑还是大一新生,对自己未来要走怎样的道路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但她想何不试一试呢?通过“学术之星”去体验一下学术之路的苦与乐。


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选择,使她与学术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在一次“学术启航”系列讲座中,光华管理学院周黎安教授以《经济学研究的乐趣》为题,讲述了他个人的学术研究体验,给梁淑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节课人爆满,大家都慕名而来,我站了两个多小时听周老师讲课,觉得他的研究特别有意思。那节课他提到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地方官员之间处于‘政治锦标赛’当中:所有官员就好像锦标赛中的运动员,大家拼命往前冲,可最后却只有一个优胜者。这样的竞争关系决定了官员对于地区发展的策略选择。以省的交界线地区为例:省级官员会考虑,若发展了交界地区,则不仅对我省有利,对相邻的其他省也有利,好像给他人做嫁衣。如此一来,一个理性的官员会更重视本省内部的发展,而忽视交界地区的投入。这样一个以经济学理论推导出的结果,在数据上得到了完美的验证——省交界线地带是贫困县最集中的地带。我当时就觉得经济学实在是太美丽了。一个基本的理论,可以解释现实中好多问题,甚至比现实还有穿透力:它可以推测发现我们用常识完全想不到但确实存在的结果。”


周老师的研究激发了梁淑淑对于经济学的热情。“我好奇心非常甚,对好多事情都想一探究竟。比如听完周老师的讲述,我会想地方官员之间的这种竞争还会有什么影响?这种竞争关系是否可以应用在官场以外的其他领域?”顺理成章的,梁淑淑加入了“学术之星”项目,想近距离感受经济学研究的奥妙。

两年学徒时光


在“学术之星”培养计划期间,梁淑淑的导师便是周黎安教授。“我想如此幸运有这么厉害的导师,真是要好好学,做出点什么来。”与其他学生不同,梁淑淑没有到业界企业去实习,而是一心钻研她感兴趣的问题。


大二下学期,周老师便指导她开始独立做研究。梁淑淑的“学术之星”论文题目是关于地区GDP数据质量问题的。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不罕见,她却独辟蹊径,选择“夜间照明灯光”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十分新颖,也得出了有趣的结论。


大三期间,她参加学院国际交换项目,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交换学习。她选修博士生课程,拿到A+的成绩,并得到了伯克利多位教授的认可。“导师们都是经济学领域殿堂级的人物。他们的肯定让我很振奋,也笃定了我研究经济学的决心。”


“她去伯克利交换期间,更多地接触到了经济学及其研究。她在研究领域的表现,也得到了正反馈。她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同时对研究越来越有兴趣。这是一个逐渐自我发现的过程,在尝试中发现自己是不是适合、有没有兴趣。”周黎安教授说。梁淑淑交换回来后,继续跟着周老师做研究,自己也在不断地开拓研究方向。从中,她充分感受到了做学术的快乐,发现自己适合并且擅长于经济学研究。


笃定学术之路


“周老师是我的楷模,他总是对我们说,视野要更加开阔,不要拘泥于小节,要用结构化系统化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跟着周黎安教授做研究的同时,周老师的为人处世及做研究的态度也对梁淑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她更感兴趣于真正的大问题。


“我觉得我是个比较随性的人吧,但对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会全力以赴地追求。我很喜欢经济学,好奇心旺盛,并希望通过严谨的经济学方法去解释这个世界。”她提及经济学时,总是笑的特别开心。在她看来,找到自己热爱并擅长的事,才能越做越好。


“我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做学术的。大一的时候主要精力花在社团活动,当时跑来跑去玩得挺疯。大二开始琢磨要找实习了,但后来因为加入了‘学术之星’项目,就一门心思想搞学术。当时也想过,周围同学都去投行了,只剩下我一个最穷,哈哈。但做学术让我觉得更能够实现人生的意义,能发现别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并通过理论或者实证的方法去证明它,甚至构建一个全新的体系。这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我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做好,但我想试试看。”


热爱,专注,或许是她在研究道路上走得更远的原因。相信她能够在经济学领域收获更多的快乐。

海外申博奇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