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从“初中辍学打工”到拿下世界冠军,这个00后女孩只用了5年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3-14 12:00

正文

作者 / 知否大叔

来源 / 知否大叔



初中毕业后进电子厂打工,未来是不是一眼就望到头了?
今年22岁的河南女孩姜雨荷,用自己亲身经历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
中考落榜后成流水线工人,半年后重返校园,读职校学技能。
而后她仅用5年时间,从技校学生华丽变身为世界冠军。
如今,还成了学院里最年轻的教师…
逆袭,是她人生的关键词。
她让人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知识不分优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2002年,姜雨荷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农村家庭。
母亲在青岛纺织厂打工,父亲务农,在家照顾着她和两个哥哥。
姜雨荷的小学,是在村子里读完的。
村里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而且她从小贪玩,不是捅鸟窝就是下河捉虾,所以学习成绩很差。
淘气的她,动手能力还很强。
9岁那年,她骑着自行车跟村子里的小伙伴一起去玩。
路上车链子掉了,她居然能十分利索地安上。
但彼时的姜雨荷,却把动手能力这一优势视为缺点:
“上课的时候,我总爱拿点东西在手里倒腾,一不留神就开小差了,学习不好可能也跟这个有关。”
初中的时候,她玩了三年,连中考都没有参加。
当时的她年龄小,想法很幼稚,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想着自己不是学习的料,那还不如出去打工,闯荡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常年外出打工的姜父姜母, 听闻此言 觉得五雷轰顶,小小年纪就辍学,该如何是好?
但思前想后,却也没有办法再扭转局面,只能任她前去。
“就让她出去闯闯吧,等她吃到苦头,就知道上学有多重要了。”
就这样,2017年,15岁的姜雨荷跟着表姐怀揣挣大钱的梦想远赴广州。
去广州前,她把自己的未来规划得明明白白:
在广州找一个好点的公司,学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将来能养家糊口。
总之,绝对不进厂干流水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她发现外面随便一个好一点的工作都要需要学历这张纸。
只有初中毕业的她,除了进厂做流水线工人,什么都干不了。
为了赚钱养活自己,她只好妥协进厂。
厂里的生活很苦。
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十来点,手要一刻不停地动。
一天下来,姜雨荷累得腰酸背痛,胳膊都抬不起来。
就这样过了半年,姜雨荷觉得这份工作不能干了。
1、没有进步空间,顶多提到组长,监督别人干活。
2、学不到任何知识,无法进步。
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她不甘心。
等到春节回家过年,姜雨荷跟父母商量不去打工了。
她决定重回校园。




读职校是她个人想法。
2018年3月,有个邻居向她介绍河南化学工业技师学院。
招生简章上写着:
学校是省属公办性质,不要学费,包就业,就业单位都是全国500强企业。
不要学费还能学一门靠谱技术,这两点非常吸引姜雨荷。
在老师的分析下,她选择了 化工分析与检验专业
后来她才知道,这个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很多全国500强企业定向来学校招聘,毕业生供不应求。
重新做回学生后,姜雨荷的心态跟之前不一样了。
平时上课,她就坐教室第一排。
遇到听不懂的内容,她也会强迫自己听,或者下课请教老师。
她的刻苦学习劲头,被老师看在眼中,觉得这是一个好苗子,问她愿不愿意进集训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这个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
姜雨荷想都没想,果断要求参加。
其实,当时她在班里的成绩并不突出,排第15名,偏中等。
但培训不是按成绩选拔,看的是综合素质。
在入队选拔中,姜雨荷的心理测试成绩,是全队最高的。
进入培训队后,她的刻苦更是让人为之侧目。
每天早上7点50分开始做实验,坐到晚上10点30分。
赛前一两个月,更是经常加班到凌晨1点。
2021年一个选拔赛中,实验做到一半,姜雨荷突然发现出了问题。
她看错化学药品瓶盖,把两个溶液搞反了。
此刻,距离比赛结束不到30分钟。
在场所有人都觉得她肯定做不完了,教练在场外更是紧张得来回踱步。
但姜雨荷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决定临时换个实验方案。
她缩短时间,放弃精度,在20分钟内完成了别人需要40分钟的实验。
等实验完成后,教练看得目瞪口呆。
最后,她得了全场最高分,因为其他人大都没有做完这个实验。
技术精湛,再加上心态平和,这使得姜雨荷成功通过市级省级选拔,拿下全国在该项目上唯一的参赛名额。
她将代表中国冲击世界技能大赛,争夺金牌。




去国外比赛,需要用英文写实验报告。
姜雨荷英语很差,只认识简单几个单词。
于是,学校专门为她安排了一个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英语老师。
每周上两次英语课,从音标到单词拼读,再到学习简单的句子和小短文。
最后,专攻化学英语。
一开始,她看不懂专业英语文献,就把文章里的专业词汇摘抄到单词本上跟着翻译软件念,最后能够翻译全篇文章。
决赛前一年,教练让她全部用英文打实验报告。
最初,姜雨荷打一份报告要3、4个小时。
后来,她只需要40分钟。
2022年11月27日 ,姜雨荷飞往奥地利参加世界职业技能竞赛。
比赛进行3天,一共二十个小时左右,包括三个实验和11页的英文报告。
决赛的试题,远超于国内任何一次竞赛的难度。
但姜雨荷丝毫不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步实验。
转眼间,比赛结果出炉了。
随着主持人慷慨激昂的一声 “China” ,全场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代表中国出征的河南女孩姜雨荷,战胜众多世界顶尖选手拿下金牌!
她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那一天,姜雨荷身穿中国队服,双手举起五星红旗,笑容夺目耀眼。
为了这个世界冠军,她花了3年半时间,做过14000多个小时的实验。
所有的努力和拼搏,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回报。
姜雨荷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同一条路上,会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去争夺一个名额。
在这个时候就要看谁比较勇敢,谁能够坚持下来,谁能够不怕失去所有,非常勇敢坚定地去做一件事。
做好自己,别回头,就一定能够成功。




夺冠后,国内60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她的夺冠事迹。
央视新闻频道更牛,一出手就是一天三次的轮播报道。
她的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要在家门口摆几桌庆祝庆祝。
这可是为国争光啊!
不过,拿下世界冠军可不是她的终点。
转眼间,又一年过去了。
2023年12月29日,姜雨荷通过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化工类正高级讲师职称评审, 顺利成为了母校的老师。
这一职称,相当于高等学校副教授级别。
回想起 6 年前 打工情景,如今的她已彻底逆天改命。
据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前夕,姜雨荷又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这是她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后,获得的又一重要荣誉。
从技校学生到世界冠军,再到高级讲师,姜雨荷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更多人:
“学习技能不仅可以安身立命,还能闪耀未来,为国争光。”
如今的姜雨荷,在教学生做实验的时候,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
“但凡知识和技能你掌握一个,都可以靠这个技术养家糊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