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东研究通讯
关注和发布中东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经济/语言的专业研究视野出发,紧扣热点,提供对中东北非地区的深度分析。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老照片|2025年1月蒙古国正式恢复传统蒙文 ... ·  21 小时前  
军武次位面  ·  春节回乡观察:消费基建,正在重塑县城生活 ·  3 天前  
大庆晚报  ·  不要捡!不要捡!已有悲剧发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东研究通讯

多国访问,伊拉克迎来外交春天?

中东研究通讯  · 公众号  ·  · 2019-01-17 21:48

正文

近日,约旦国王、伊朗高官、法国部长、美国总统等纷纷访问或突降伊拉克,让这个集结多民族、多宗派和多种力量长期博弈的中东国家顿时充满神秘色彩。人们不禁要问,伊拉克有什么魔力能让域内外国家纷纷不请自来“踏靴于此”?


长期以来,“教派冲突、民族矛盾、恐怖主义扩散、大国博弈、代理人战争”等元素交织重叠的叙利亚危机和“制裁与反制裁、警告与硬外交、谎言与真相孰真孰假”等众多关键词组成的伊朗核问题时刻牵动着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而两大“恒温热点”也在一东一西间左右夹击着伊拉克这个饱受战争苦难和恐怖主义威胁的“弱国家”。那么,当前以“多国密集访问伊拉克”为表现形式的国际边缘热点是否意味着伊拉克将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约旦“务实外交”求出路


1月14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时隔10多年再访伊拉克,就电力、石油天然气等经济内容与伊拉克政府寻求合作。从会谈内容来看,约旦一方关注于“非常想要”建成巴士拉至亚喀巴的输油管道。约旦能源部宣称“这条管道每天可输送100万桶原油,其中15万桶用于满足约旦国内需求。”由此可知,约旦此行目的在于与邻国展开经济合作。实际上,这是约旦应对国内经济畸形发展的必然措施,也是其对外寻求突破的逻辑结果。


1月14日,伊拉克总统巴尔哈姆·萨利赫(右)与到访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举行会谈,图源:新华社


从约旦国家自身来看,相对于周边国家,其自然禀赋较差,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十分缺乏,能源、粮食都严重依赖对外进口,只能利用其自身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获得外部国家支持和援助。长期以来,约旦奉行亲西方的温和外交政策,与以色列、美国、沙特都保持友好关系,不仅在叙利亚危机爆发之初支持叙反对派,还在美国的支持下成为遏制伊朗影响力向西渗透的“挡风玻璃”。约旦政府则用亲西方换来的外部资金为国内民众提供社会福利,以维护这个自带“圣裔家族光环”的君主制国家的稳定。


但2010年以来不断变化的地区形势让脆弱的约旦国民经济雪上加霜。恐怖主义威胁、难民问题、油价下跌等因素时刻威胁着国内稳定:自周边国家埃及和伊拉克相继陷入恐怖主义威胁或战争之后,来自西奈半岛和伊拉克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就大部分被切断,这导致约旦电力公司的发电成本大为增加。


另外,2012年后因叙利亚战乱和恐怖主义扩散而涌入约旦的难民人数大为增加,这成为约旦财政的巨大负担,目前约旦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叙利亚难民,达到150多万。最后,在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的下跌和伊朗沙特地区博弈加剧的大背景下,约旦获得的外部援助大为减少,国内失业率和财政赤字都不断攀升,这使得约旦只能不断向外寻求突破。


为了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和投资场所,约旦主动调整外交政策,积极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什叶派国家接触,开展务实外交。2018年7月,当叙政府军拿下德拉省之后,约旦政府就开放了与叙利亚的边境口岸,积极发展与叙政府的边境贸易。当前约旦国王访问伊拉克就意图以经济合作为跳板逐步开展政治合作,以利用其突出的地缘优势左右逢源,不断扩大“朋友圈”以便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


美、法、伊“来者不善”


相比于约旦意图通过访伊来改善地缘环境、寻求经济发展,美、法、伊朗的“踏靴之行”则完全出于政治目的。


2018年12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造访位于伊拉克西部的阿萨德空军基地。这次秘密出行彰显出美国中东战略的再调整,当特朗普宣布从叙利亚和阿富汗撤军之时,美国国内几乎群起而攻之,甚至国防部长马蒂斯第一时间提出辞职,认为特朗普此举是为“俄罗斯和伊朗提供发展机遇”。


特朗普突访伊拉克 ,图源:路透社


但事实证明,美国的所谓撤军只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战略的另一种体现,从叙利亚和阿富汗撤下来的美国士兵没有回到本国,而是在伊拉克安顿下来,随时准备以合适机会重新插足叙利亚和阿富汗局势。


而且,美军从叙利亚的撤出也将加大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利益分歧。美国撤军留下来的权力真空会增强叙政府军收复领土的战略欲望,也进一步拓展土耳其在叙北部的活动空间。俄罗斯最终将在满足土耳其还是叙政府利益的问题上做出选择,而这显然会破环看似牢固的俄土伊联盟。另外,美军主动后撤至伊拉克也将增强美国在伊拉克的影响力,这对伊朗产生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伊拉克俨然成为美国的屯兵基地和遏制伊朗的重要支点。


12月特朗普撤军叙利亚,图源:半岛电视台


对于法国来说,其插足中东本身具有展现自身大国地位和争夺热点问题话语权的战略目的,困扰法国的恐怖主义威胁和难民问题也主要来源于中东久拖不决的战乱,因此法国需要在中东做出努力。随着特朗普撤军叙利亚后库尔德人喊出“法国人来”的口号,马克龙政府立即派出少量军事力量驻军叙利亚北部来展现自身影响力。而法国深知特朗普想以伊拉克为跳板“向左控制叙利亚,向右遏制伊朗”,于是便于1月14日派出外交部长勒德里昂到访巴格达,向伊拉克政府表达了利益关切,寻求在政治上展开合作以共同对抗美国和伊朗的影响。


伊朗高官对伊拉克的访问次数众多,从根本上源于伊朗国家对周边地区的安全关切。长期以来,伊朗将伊拉克视为“什叶派新月带”的重要一环,是向叙利亚和黎巴嫩输出影响的必经之地。而且由于中东恐怖主义、库尔德问题和地区教派博弈的复杂性,伊拉克“姓逊尼还是什叶?亲美还是亲伊朗?安全与稳定还是战乱与难民?”对伊朗而言都至关重要。无论是伊拉克的政治重建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还是寻求独立的库尔德人问题,伊朗都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在伊拉克政坛,亲伊朗政党一直占据关键地位;在恐怖主义问题上,伊朗在过去的几年间一直帮助阿巴迪政府打击恐怖组织势力;在库尔德独立问题上,伊斯兰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将军就在2017年直接帮助伊拉克政府出兵库区夺回了盛产石油的基尔库克。


1月13日,伊拉克外长哈基姆(右)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在联合新闻发布会后握手,图源:法新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