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Way
“科way”是专注于科技创新的官方媒体平台。链接最新的双创政策与最深的科创思潮,推送最值得关注的科技科普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消息称#Uber拟投资小马智行赴美IPO# ... ·  昨天  
新浪科技  ·  【#无创血糖手表靠谱吗# ... ·  昨天  
新浪科技  ·  【#注意区分棉柔巾和绵柔巾#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Way

【要闻】《上海地震科技创新计划》发布,布局透明地壳、韧性城市、智慧服务三大研究方向

科Way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8-03 11:08

正文

7月28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地震局联合主办的上海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科学会堂召开。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落实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并推动上海地震科技创新发展。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秦文波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秦文波指出,上海的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科技水平对于保障城市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和防震减灾研究工作的结合是创新价值实现的关键。上海的地震科技创新工作要结合上海科技领先优势,面向科技前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助力上海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市科委将坚持把地震科技创新摆在上海科技创新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加大对地震科技的支持力度,做好地震科技创新服务,努力实现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共同推动地震科技创新发展,为全面促进上海防震减灾科技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指出,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具有人口高度密集、资源要素高度集聚的特点,一旦发生地震事件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防震减灾工作要树立“有震无震按有震防,大震小震按大震防”、“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不备”的底线思维。

会议强调,

要牢牢把握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核心支撑,推动发展、谋划未来。




本次大会发布了《上海地震科技创新计划》,提出“透明地壳”、“韧性城市”、“智慧服务”三大研究方向,在上海及邻区地下精细结构与海域断裂构造探测、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防御、地震安全智慧服务等方面组织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和课题。

“透明地壳”

研究方向的重要任务是聚焦地震构造背景和孕震环境,通过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应用,开展上海及邻区的地壳岩石圈的结构与地下的精细结构探查研究,构建上海及邻近区域高分辨率壳曼三维结构模型,提升地震重点危险区判定的准确性。特别是今年来,对上海产生较大影响的地震都发生在海域,加强东部海域地震构造环境探查,有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设定上海的抗震设防标准。

“韧性城市”

研究方向聚焦“应对超大城市多元化风险,保障城市水源、能源和生命线系统安全,建设一个能够应对各种风险、有韧性的、有恢复力的城市”中的相关的震致灾因素。通过网络化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科学评估上海的地震灾难风险,研究发展城市韧性理论与技术,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由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智慧服务”

研究方向将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模式,提供更精准、更具时效性的防震减灾信息产品,辅助政府决策,指导公众应对,为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人员伤亡不大、城市运行不瘫、社会秩序不乱”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

要通过进一步凝聚上海在科技人才和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合力推进上海地震科技创新计划,在面向城市防震减灾科技前沿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认识上海地震孕育环境、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提升防灾智慧服务方面取得一批有创新突破、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

本次大会还邀请了来自南方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上海市地震局、南京大数据研究院、珠海市泰德企业有限公司等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分别就计算地震学、高层建筑抗震、从空间看地震、上海市地震科技创新计划、海底观测大科学工程、大数据时代防灾减灾的思考、现代地震观测技术作专题报告。


本市各区科委、地震办负责人,市地震局科技委委员,有关高校院所的特邀代表及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本文转自《上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