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贝恩公司
贝恩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各地各行业的商界领袖提供咨询规划,专注于战略、运营、组织、兼并购、私募股权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作为公司的官方账号,“贝恩公司”将与您分享贝恩公司最新的研究与报告、分析与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女神汇  ·  情人节送了女朋友速溶咖啡,结果分手了? ·  17 小时前  
宛央女子  ·  无法拒绝上海的春天 ·  18 小时前  
手游那点事  ·  只花30分钟,我真用DeepSeek磕出了一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贝恩公司

这六个关键操作,决定了公司的变革能否成功

贝恩公司  · 公众号  ·  · 2024-05-20 09:00

正文


原文刊载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2024年5月15日)



推荐语


丁杰

贝恩公司资深全球合伙人

贝恩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近年来,从全球到中国市场,许多大公司都开启了转型之路。许多变革举措以雄心开始,却以失败告终。最近,《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和中文版同时刊登了贝恩公司关于转型变革的最新研究,只有12%的重大变革计划产生了持续效果。我们的分析揭示,大多数成功的转型往往都是战略转型,这也是在当今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寻求持久成功的公司所必需的。



邹娟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

大中华区转型与变革业务主席

大多数转型计划都是自上而下(top down):高管团队设定目标,方案层层下发执行。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浪费,但高管通常远离日常运营,无法理解真正需要改变的事情,单纯自上而下难以产生持久结果。持久的改进,需要靠跨越整个公司的智慧和深厚的经验来识别这些变化,这就需要一种 “中层推动”(middle-out) 的方法。


中层管理者往往有足够的经验来看到当前运营中的缺点,并且不会像一线经理,太接近地面以至于只在边缘修剪而不触及核心,迷失在杂草中。


以下为正文内容:

近年来,几乎所有大公司都开始了某种转型。我们估计,总有超过1/3的大型组织处于转型当中。我们采访的大约50%的CEO报告称,他们公司在过去五年曾尝试重大变革两次或以上,近20%的CEO报告了三次或更多。

不幸的是,大多数变革项目并不那么具有变革性。尽管它们通常以大张旗鼓的方式开始——包括重大公告和一整套变革宣言——但大多数都没有下文了。我们的研究表明,只有12%的重大变革计划产生了持续的成果。大多数时候,领导层接受了令人失望的结果,然后翻篇,几年后再推出另一个项目。例如,一家著名的美国银行,在短短四年内启动了三个重大重组项目,最后全失败了。


大可不必如此。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们与数十家公司合作,有效地帮助到他们的业务转型,同时研究了数百家其他公司的尝试。我们的分析揭示,成功变革与失败变革之间的差异,在于六个关键操作。


视转型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大多数转型努力都被构建为分裂的计划——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 高管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定义了一系列旨在实现它的举措,指派领导者管理变革,然后监控绩效,直到计划完成。

当大多数业务转型是暂时的——即暂时偏离“正常”——或者,如果变革涉及实施新的ERP系统时,这种模式可能是有意义的,但它并不适合在如今高度动态的环境中完成重大变革。大多数公司处于(或应该处于)持续转型的状态,不可能“重新冻结”和“退出”。那些最成功的案例,都是认识到转型必须是持续的,并相应地精心策划其项目。


戴尔科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迈克尔·戴尔在2013年将公司私有化时,他知道他想将这家PC制造商转变为广泛的基础设施技术领域的领先者。他还认识到,要做到这一点,他需要团队持续努力,将绩效推向新高。


从2014年开始,戴尔的高管会议集中在所谓的戴尔议程(Dell Agenda)上。这个议程累积了公司当时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也意味着戴尔必须进行最重要的变革才能成功转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戴尔议程的持续性。当一个问题成功解决后,它被移除,一个新问题取而代之。这个持续解决运营、组织和战略问题的过程产生了非凡成果。从2014年到2023年,戴尔科技的市值大幅增长,实现了超过10倍的增长。价值的激增证明了公司在商业PC、服务器、存储解决方案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技术等领域新建立的领导地位。

将转型纳入公司的运营节奏


转型往往被视为与公司运营分开,并由一个不同的项目管理办公室处理。然而, 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都应该被视为每个管理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以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成功领导福特汽车公司2006年至2014年转型的方法为例。掌舵后不久,他引入了严格的商业计划审查(BPR)流程,其中包括每周与整个高管团队开会。BPR在团队整合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围绕着引人注目的愿景和被称为“一个福特”(One Ford)的整体战略。


基于“一个福特”的战略,公司剥离了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和沃尔沃。它终止了与马自达的乘用车合资企业,并停产了水星品牌(Mercury)。福特还简化了其车型的车辆平台和标准化组件,从而实现了显著的成本节约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资产销售的收益和重组带来的成本节省,以及外部融资,被用于创建汽车、卡车和SUV的“平衡业务”。福特由此重振了其标志性品牌,包括福特F-150皮卡和野马,让自己从一个濒临破产的遗迹转身为行业领袖。

明确管理组织能量


当变革消耗的能量超过生成的能量时,变革就会失败。 这就是为什么,不断破坏同一组人的工作常态的倾向是有问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组员可能开始忽视进一步的变革请求,甚至积极抵制它们。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组织试图同时改变两个以上的主要工作常态,失败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例如,想想看一个场景,公司的销售被要求在新圈定的领域销售,同时要推广新扩大的产品和服务组合。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们的战斗力很可能会下降。所以,组织的能量很重要,但在变革期间很少得到有效管理。


在成功的变革中,领导者会明确地界定,受到项目每个方面影响最大的员工和职能,并且确保没有任何团队会同时改变多个例行流程。所以每项改变都被仔细地排序,以限制干扰,并防止组织疲劳开始蔓延。成功会得到认可和奖励,为变革努力注入能量和热情。


以维珍澳大利亚航空公司(Virgin Australia)的转型为例。在整个转型过程开始时,维珍澳航的每个方面都被仔细排序。公司在新飞机和技术方面进行了重大投资,重组了总部,重组了营销和销售职能,增强了采购团队的能力,并引入了新的客户服务创新。领导层评估了每个变化将如何影响员工,并有意识地安排了数百个相关举措,以避免在任何时候给组织的任何一个部分带来过度负担。不必要或较低优先级的行动被暂时或永久地搁置,这释放了组织带宽。领导层应用了一个简单的经验法则:优先考虑对乘客最重要的变化,并淡化或消除那些不重要的变化。战略部署和重点使维珍澳航能够快速行动,但不会让员工筋疲力尽。

利用志向,而不只是目标
打开管理层的思维


在典型的转型努力中,尤其是扭亏和重组,最初的步骤是寻找外部对标。然后,这些标杆被用来设定自上而下的成本和人员削减目标,组织的任务就是找到方法实现这些目标。虽然这种方法可能看起来很严谨而且数据驱动,但它很少会激发变革性思维。依靠对标往往会将“可能的艺术”限制在他人已经取得的成就上,实际上将转型目标设置得太低了。


真正的转型需要突破性思维并超越当前的实践,通常借助于新技术。 以Adobe为例,该公司为创意服务专业人士开发了180亿美元的软件。2011年,当它宣布打算将其整个产品线转移到云端时,这一战略哪怕不是革命性的,也被认为是异常雄心勃勃的。Adobe可以参考的标杆很少,它只有从根本上重塑公司商业模式的远大志向。


转向云端显著影响了公司的产品开发、运营和市场推广策略。例如,Adobe传统上每18-24个月发布一次软件版本更新,就会引入新功能。但在云端,产品可以不断更新、测试和发布,这需要更灵活、基于敏捷开发的产品方法论。

Adobe还在继续转型,最近是基于生成式AI的突破。仅在2023年,该公司就为其软件推出了100个新功能和更新,包括许多先进的AI工具。它通过三个新的图像生成器扩展了AI产品线“萤火虫”(Firefly)。除了惊艳之外,这些创新的广度和高质量已经牢固确立了Adobe 作为专业创意工具的领先制造商。

由中层推动变革


大多数转型计划都是自上而下的:高管团队设定目标,依靠较低的组织级别找出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案。然后,方案通常是自下而上执行的。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浪费,但很少产生持久的结果。为什么?因为 持久的改进,需要改变工作内容与完成工作的方法。 要靠跨越整个公司的智慧和深厚的经验来识别这些变化,这就需要一种“中层推动”(middle-out)的方法。

高管通常远离日常运营,无法理解真正需要改变的事情。因此,自上而下的解决方案往往是肤浅的或至少是短暂的。与此同时,一线经理通常缺乏挑战现有流程的情境,因此只在边缘修剪而不是提出重大变革。但中层管理者往往有足够的经验来看到当前运营中的缺点,并且不会太接近地面以至于迷失在杂草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