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蜗牛估值
专注于估值深度分析。每天分享一只个股当前最新合理估值数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蜗牛估值

就像座过山车,一直很刺激,就是不赚钱。

蜗牛估值  · 公众号  ·  · 2024-12-22 12: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为什么追逐热点很难赚钱?

因为要成为热点必然是市场已经炒作一段时间了。 比如去年的chatgpt,以前的元宇宙, 以现在的豆包概念为例, 刚开始出现这个新概念大部分人都是视而不见看不见,先看看在说; 然后等小作文四起看到了又看不起, 以为成不了气候怀疑有没有持续性, 等研究之后又看不懂, 等看懂了又来不及已经涨高了... ...

新的热点出来刚开始你是没有知觉的, 或者是没有观察到, 或者是不了解, 或者是不以为然。 然后继续上涨, 市场关注度继续增加, 你就有可能说服自己去参与一把, 这个时候往往到了炒作的后期, 你有可能期间内赚很多钱, 但也可能套在高高的山顶。 不过如果你热衷于追逐热点, 你早晚有一天会被套在高高的山顶。 这样, 就像坐过山车, 一直很刺激,就是不赚钱。


另外,热点消息往往具有滞后性, 普通投资者往往是最后才知道的。 当媒体开始广泛报道某公司获得重大合同这个热点消息时, 很可能机构投资者和内部人士已经提前布局。 市场上的热点很多是由大型金融机构或者有资源优势的投资者挖掘和推动的。 他们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 和 广泛的信息来源 和 传播渠道。相比之下,普通股民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财经新闻、社交媒体等,这些渠道的信息不仅有延迟,而且可能已经被市场消化了一部分。

在热点炒作的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虚假信息混杂其中。 有些公司为了配合股价上涨,可能会发布一些夸大其词或者误导性的消息。比如,一些小公司声称与行业巨头达成战略合作,但实际上这种合作可能只是意向性的,或者对公司业绩的实际提升非常有限。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或者所谓的 “股评家” 会为了流量而传播未经证实的热点消息。投资者如果盲目相信这些信息去追逐热点,很容易陷入陷阱。

热点还具有短暂和不确定性: 市场热点的切换速度非常快。 今天可能是人工智能板块的热度高涨,资金大量涌入相关股票,股价大幅上涨。但是明天可能由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行业政策的调整或者新的技术突破等因素,或者新的会议政策出台等。资金就会迅速撤离人工智能板块,转而流向新能源或者其他新兴产业。普通投资者很难跟上这种快速的节奏。当他们看到热点出现,经过分析判断后决定买入时,热点可能已经接近尾声。而且频繁地切换投资标的以追逐热点,会增加交易成本,包括佣金、印花税等,这些成本的累积也会吞噬利润。

热点的形成因素复杂多样,包括政策导向、突发事件、行业创新等。例如,一项新的医药政策可能会引发医药板块的热点,但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对不同药企的影响程度等都很难准确预估。

有些热点是由短期的情绪因素驱动的,比如市场传闻或者投机炒作。这种热点往往缺乏基本面的支撑,一旦情绪消退,股价就会大幅下跌。 例如,一些没有实际业绩支撑的概念股票,在炒作元宇宙概念时股价被大幅抬高,但当市场冷静下来,发现公司并没有真正的元宇宙相关业务或者技术优势时,股价就会暴跌。

市场情绪过激: 当一个热点出现时,市场情绪容易过度乐观。投资者往往会高估热点的持续性和相关股票的价值。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开始成为热点时,很多投资者只看到了行业的广阔前景,疯狂买入相关股票,导致一些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的市盈率被炒到极高的水平。这种过度反应使得股票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当市场情绪回归理性或者出现不利因素时,股价就会出现大幅调整。而且在热点炒作过程中,投资者的情绪很容易受到股价波动的影响。如果买入后股价上涨,可能会产生贪婪心理,继续加仓;如果股价下跌,又会陷入恐慌,匆忙割肉。

羊群效应: 大多数投资者在追逐热点时存在羊群效应。他们看到别人在某个热点板块中获利,就盲目跟风买入。然而,当大量投资者都涌入一个热点时,市场上的买盘力量会逐渐衰竭。而且这种跟风行为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很容易被主力资金利用。主力资金可以在热点炒作的过程中,通过拉高股价吸引散户跟风,然后在高位出货,让散户成为接盘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