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cyberspace一词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时,华语世界先后产生了30多种译名,学术界还有过一场围绕最佳译名的百家争论。6年前,我在拙作《cyberspace概念的由来及译名探讨》中,基于对cyber的溯源分析,发现其内涵随时间演进发生了微妙变化,用电脑、网络、电子、信息、控制、虚拟等中文单词都不能表达其边界模糊、捉摸不定的特征,因此我主张将cyber音译为“赛博”,至于“赛博”的确切含义,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在文中还指出,维纳发表《控制论》时,有个副标题,即“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可是我们将主标题的cybernetics和副标题中的control都译成了“控制”。实际上,cybernetics具有控制、反馈、通信、人机交互等多重含义,它并不仅仅是“控制”的同义词。杨义先教授最近在《正本清源话“赛博”》一文中,主张将cybernetics译为《赛博学》,而不应狭隘地解读为业界已有共识的控制理论,对此我深有同感。
经考证,《cybernetics》刚传入中国时,曾译为“大脑机械学”,意即会思考的机器。1961年在翻译维纳《cybernetics》第二版时,罗劲松、龚育之等4名学者以郝季仁(音同“好几人”)笔名,将书名改译为《控制论》。这一中译本影响深远,导致今天仍有很多人将词根cyber或cybernetic、cybernation均译成“控制”。
当我通读完《机器崛起》译著后,对维纳专著《cybernetics》的背景及该书问世后70年来的兴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该书前言所说,cyber是条变色龙,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有不完全相同的解读。除作为专有名词外,它还是通用的前缀,可以组成许多新词,如书中提到的cyberculture(赛博文化)、cyberpunk(赛博朋克)、cyborg(赛博格或赛博有机体)、cybergear(赛博装置)、cyberspace(赛博空间)、cybersecurity(赛博安全)、cyberwar(赛博战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cyber的不同译法,如cyberport(数码港)、cybercriminal(计算机犯罪)、cybergame(电子竞技大赛)、cyber physical system(CPS:信息物理系统)等。显然,在cyber与控制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语言绑定”(linguistically bind)。
维纳是一名博学的、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他于1948年秋写成的《cybernetics》,被喻为非凡想法集大成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山之作,因此刚一出版就成为畅销书,其影响力或衍生出的各种神话(myths)超出了维纳本人的预料。《机器崛起》作者称维纳是麻省理工大学一位古怪的数学家,因为在《cybernetics》中,充斥了深奥的数学公式和时尚的工程术语,充满了维纳对未来的大胆预测(如机器比人更聪明,工业革命将引起大脑的贬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研讨他的思想理论,其中有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科幻小说作家、乌托邦信仰者、江湖骗子、励志大师……维纳的理论在接收广泛赞扬的同时,也经常被曲解,而维纳生前一直为捍卫其纯洁性而斗争。在维纳去世后不久,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cybernetics》作为一种严肃的学术事业发展到了顶峰,从此以后就渐渐走向了衰退。
正如作者所言,《机器崛起》是探讨cyber和cybernetics的由来及其演化的历史。在其70年间,几乎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特点或热点。本书用了七章的篇幅分别回顾了这段令人难忘的史实,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的故事,穿插其间的有各种严肃学者的见解和风云人物的实践。70年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最先用人类的思维去改造机器,即研究拟人化的机器,在体力和智力上要能超越人类;接着用机械理论控制、重塑人类,认为思维也是一种机器,有规律可循,有机体可改造为半机器人;最后用机器改造环境,可构建美好的梦幻空间、虚拟世界,无法律约束,无政府管制。这一过程也是对王飞跃研究员提倡的“三个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人造世界并存的最好注释。
无数史实证明,幻想或梦想是创新的源头,昨天科幻小说的情节逐渐变成了今天的现实。未来并不遥远。未来正向我们走来。维纳在《cybernetics》萌发的思想理念促进了日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信息安全等学科的发展,因此维纳的学术贡献不仅仅限于控制技术,他对计算机技术乃至信息技术的杰出贡献不应遗忘,而本书的功绩在于重拾几乎遗失的历史。
本书的主标题是《机器崛起》,但最后一章的标题是“机器陨落”,这不是相互矛盾吗?当初维纳撰写《cybernetics》的灵感来自对二战期间德国来袭导弹防范的思考,而美军“赛其”系统(SAGE)研制成功验证了机器(计算机)具有类似人类大脑的智能,可以有效地制止战争。但70年后,一种新的战争形式——赛博战从《cybernetics》的理念中脱胎而出,作者认为,这是机器的悲哀,也是cybernetics学说的悲哀。但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并不会因为赛博空间存在军事对抗而忽视更智能的机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音。信息技术之树常青。太阳照常升起,星辰永不陨落。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