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世界顶尖的教育学院是如何在研究中解读“教育”?来自相关行业的名家学者会如何在创新中思索“教育”?有关领域的标杆企业又如何在行动中关怀“教育”?
关于对话。一个是历史悠久、沉淀千年文化底蕴的教育大国,一个是汇集名校、致力百年创新实践的前沿国家,中美之间将展开怎样的教育对话?又如何通过深度合作,合力迎接全球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先锋的对话,知识的碰撞,3月26日,第一届哥伦比亚大学未来中国教育论坛期待与同样对教育有情怀的你相遇。
承袭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与现代中国教育深厚的历史渊源,本论坛旨在为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和泛纽约地区的广大中国学生学者们提供一个互动平台,与来自中美两国的教育专家和实践者们深入探讨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嘉宾分享、实时访谈及学生观察团等形式,与会者将有机会与教育先锋们展开近距离的对话,阐释自己对中国教育相关话题的独特思考,共同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今年的主题“教育无界限”将着重探讨如何善用跨专业、跨行业及跨国的深度合作来共同解决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此次论坛,未来中国社邀请了来自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国际教育、公平优质教育、教育创新等领域的学界、业界专家名士。专题讨论结束后,更将举办未来中国人才招聘暨企业展示会。有哪些嘉宾和企业出席本届论坛,且让我们一睹为快!
哥伦比亚大学未来中国社,即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社团由胡适、陶行知、蒋梦麟、孙科等前辈学者于1913年创立。依托哥大资源,未来中国社立志为教育学院的广大中国学生学者们提供学术研究、心理健康、就业实习及跨文化领导力等支持与服务。
“两泽相丽,育己新民”。推动中美两国教育文化交流和关注中国学生个体成长是我们承袭先哲而来从未改变的宗旨!
2017年3月26日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
Cowin Auditorium, 147 Horace Mann Hall,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排名不分先后)
自1971年进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工作,期间共到访中国150余次,并与除毛泽东以外的中国领导人都曾会面。她组织了上百名中美代表互访,其中包括了1972年中国乒乓球队访美的相关组织协调工作。除此之外,她还牵头负责了Public Intellectuals Program、外交政策研讨会,青年领袖论坛以及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二轨外交项目(通过智库等非官方渠道参与外交对话)等重要工作和计划。Berris女士还曾应美国国务院的委托,在1979年二月主要负责协调邓小平总理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并在此之后长期负责接待绝大多数中国最高层领导的访问。
蒲公英中学创建于2005年,是北京市第一所经政府批准的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中学,是一所民办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平民学校。郑洪女士是中国第一批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的女博士。秉持着为北京打工子弟提供健康、快乐、多姿多彩生活环境的愿景,郑洪创办了蒲公英中学,不仅为打工子弟提供初级教育,也通过由学校下设的创意手工艺品社会企业项目所获收入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真爱梦想中国教育基金创始人和理事会主席
曾任职于中国多个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高级管理职务,于2008年创办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致力为1-9年级学生倡导和实现高质量平等教育机会。2014年1月,真爱梦想取得了公募基金会的登记证书,是上海首家转制公募的民间基金会。在潘女士领导下,真爱梦想为中国慈善界带来极大影响,特别是在教育界的公益工作得到广泛的社会赞誉和获得媒体表彰。
北京大学英语系学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政策硕士。曾创立非盈利教育戏剧组织叮当剧团,并曾任哈佛社会创新种子社区合作与发展主管。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学习者之声首位中国代表。
作为主席高级顾问以及前首席运营官,在国际教育协会(IIE)工作已有30余年的时间。Blumenthal女士同时也为日本国际交流中心JCIE-USA 理事会主席、香港美国中心理事及全球工程教育联盟(GE3)理事。作为哈佛校友,Blumenthal女士在加入IIE前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海外交流中心副主任以及夏威夷大学亚太国际交流中心主管,早期也曾供职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等组织。
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汉学研究院院长
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CI @ CI)院长
自2008年加入华美协进社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汉语教学方面与中国的交流。透过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CI @ CI),廖女士长期与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密切的合作交流,并组织筹划与全国及各州标准接轨的汉语教学职业工作坊等活动。目前,作为华美协进社汉学研究院的院长,廖女士负责所有华美协进社和中国研究院的教育项目, 包括语言、文化、教育、中小学教师教学和学生海外留学等诸多课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
SEED for Social Innovation 创始人、理事
哈佛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西蒙斯基金会协会成员。2010年在哈佛共同发起了中国研究学社, 倡导公民和知识分子对于国计民生的关注和对公共问题的讨论。2012年,他发起了哈佛社会创新种子社区SEED,致力于发掘和培养社会创新青年领袖。从2012年以来,SEED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期暑期班及社会创新实验室、社会创新论坛以及多场公共讲座,逐渐形成了一个三百多人规模,互动频繁的学习和分享社区。
先后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和美国圣地亚哥大学获得教育行政管理的硕士和教育领导力的教育博士。在1990-1999年期间,Moran女士曾在日本东京的西町国际学校担任总校副校长以及K-9的校长。之后,Moran女士进入日本东京国际学校并担任课程主管。2001年8月,Moran女士加入台北美国学校,担任KA-5的校长并兼任文化协调员。2014年6月,Catriona Moran女士正式成为台北美国学校的副校长。
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高等教育管理博士。在国际教育领域已经担任行政领导2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两年有余。从1986年起,David Austell被任命为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成员。
由 One-to-World 官方指定负责统筹探访大纽约地区Fulbright 学生学者的强化项目。同时她也是大纽约地区七十五间学校的主要联络人,帮助这些学校有效处理国际学生相关事务。Brown女士在Lemoyne College 取得了她的罗曼斯语文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攻读了发展心理学硕士。Brown女士在高等教育,教育考试, 主管培训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现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自2012年以来她还一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国际和比较教育系兼职教授,讲授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研究生课程。程博士的教学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国际和比较教育;教育公平,尤其是中国流动儿童,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程博士关于流动儿童的研究曾被时代周刊、赫辛顿邮报、参考消息等国际和国内知名媒体报道。程贺南博士拥有汽车工程、经济学学位,波士顿大学教育学硕士以及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IECA)副会长、哈佛亚裔校友联合会理事、 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哈佛教育学院跨文化交流课程及领导力课程老师、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评委。她出生在韩国, 在美国费城长大。Marina的成长经历让她对国际学生以及新进移民在美国文化社会背景中求学所面临的挑战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是在美求学的学生的利益拥护者, 并因在这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克林顿总统颁发的National Youth Award 的奖章。
College Daily传媒集团合伙人
北美地区总经理
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专业硕士毕业,曾就职于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协会,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中国电信美洲公司。专注国际关系与外交文化领域研究,发表多篇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文章与评论,参与多家非营利组织运营和推广。2015年加入College Daily, 和创始人林国宇一同带领团队由“北美留学生日报”新媒体平台起步,将公司发展成为以新媒体运营为核心,集出版、广告、公关于一身的专业传播机构。
在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有长达20年的从业经验;他是世纪东方学校的联合创始人。他从零开始,用20年时间,把学校打造成区域市场的龙头,并在全国享有盛誉;2014年,他又联合创办了X SCHOOL,通过聘用高质量的“促学师”,运用科技手段和挑战式学习,把学生与世界连接起来,为中国3-15岁的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帮助他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成为全球公民和全球领袖;张先生获得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
“萝卜太辣”的国际运营副总裁,也是该公司的创立团队成员之一,负责对美国及国际市场进行领导。他在国际教育方面有10年以上的经验,被授予“白宫企业家”奖。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博士。本科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曾任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并获得清华大学机械设计大赛一等奖,挑战杯科技竞赛特等奖。读博期间领导组织第一届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创业论坛,并担任联席主席。
北美留学生日报
易思汇
萝卜太辣
woobo.io
shooin
Cogita Education Initiative
华美留学
蜂巢聚创
北美留学生网
Bittiger
棕榈大道
格道教育
美约名医
这么多的教育行业先锋者和创新企业,多角度的解读、全方位的机遇,你是不是已经迫不期待了呢?
快快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参加论坛哦:
- 没错,论坛全程免费,只因教育无价!
3月26日,第一届哥伦比亚大学未来中国教育论坛,期待你的到来!
未来中国社,即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社团由胡适、陶行知、蒋梦麟、孙科等前辈学者于1913年创立。依托哥大资源,未来中国社立志为教育学院的广大中国学生学者们提供学术研究、心理健康、就业实习及跨文化领导力等支持与服务。
“两泽相丽,育己新民”。推动中美两国教育文化交流和关注中国学生个体成长是我们承袭先哲而来从未改变的宗旨!
微信号:FCI_Columbia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