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疑
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又有好物推荐  ·  3000元的D森不香了!3分钟速干!8亿负离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疑

调查记者是读者弄死的吗,不是的

读书有疑  · 知乎专栏  ·  · 2018-07-24 16:28

正文

总结一下我方观点。

如果说平常的言论无关痛痒,这一次三表龙门阵真的不太厚道。《别假装爱调查记者了》?什么意思,热点已经蹭到调查报道的读者受众上来了?作为一个写作的人,你应该知道批评的时候最好做一点分化,找一点根源,而不是拿起加特林突突突地就开始扫。

文章最主要的观点,总结一下,是说:

就像中国人根本不爱踢足球一样,中国人也不爱看「调查报道」。买方市场萎靡,卖方市场怎么可能兴盛?中国人就是在世界杯时候,假装一个月的球迷;中国人就是在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爆发时,假装需要调查记者。

你错了,他们不是假装需要,他们是吓得发抖地需要。

为什么中国人就是在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爆发时才知道需要调查记者?因为正是有了他们,你们才知道这个社会有多凶险。你们才知道你吃的饭里都有毒,你们睡的床上都有针。

人们怀念调查记者有什么问题吗?即使从前不懂得这个行业的人,从新闻人的文章里知道了“深度调查行业的兴衰”,开始了解这个行当,缅怀一下有问题?

作为一个写作的平台,你们不会不知道做社会新闻深度新闻有多难,不会不知道这是个多么艰苦的行业。真正的调查记者如果勇于冲在前线,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报道,这对社会舆论监督有着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改变一代人。

你说要对“调查记者祛魅”,沽名钓誉、假借调查记者名义骗吃骗喝骗赞骗钱的,确实要祛魅,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合格的调查记者。

但是真正活跃在一线,还在水深火热里的,祛什么魅?根本已经生活的困难了还有什么魅可以祛,没钱没权没势,只剩下一点鼓励和尊重能支撑他们了。这是他们仅有的魅,也要祛吗?

如果本来都已经是这样的惨淡了,到末了还没人缅怀一下,不觉得十分悲哀?

你明明都已经意识到了:

舆论场对「调查记者」美化的曲线,与超关注度的公众事件发生曲线,往往是一致的。甚至,人们对调查记者的怀念,远超本该对有司不作为的愤怒。

明明已经发现了,

对一个群体的无限拔高,也代表着对另一个群体的无限失望。就像封建社会,人们认识不到体制的局限性,便格外怀念海瑞、包拯这样的青天大老爷。

为什么又写回去了?又回去骂读者“鳄鱼的眼泪,刽子手对着满地滚的头颅发出哀叹”??

读者可能水平不高,但调查记者是读者弄死的吗?不是的。

有人说,这就像电影行业一样,什么样的观众deserve什么样的作品。《战狼》这种片子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我们的观众还有希望吗。从前我也觉得我们这一届观众不行,但后来我想通了,平庸不是错,大众化不是错,错的是拿主意的那群人没有给真正的文创事业一个机会。

艺术片赚钱吗?不赚。艺术院线赚钱吗?不赚。但是国外政府坚持扶持,为什么,就是为了这少部分真正爱艺术懂艺术的人,而这个国家真正最优秀的艺术文化也正是这部分人创造出来的。观众是大流,平庸的东西总是大流,他们没有错,错的是有权有势而不作为的人。

真正有意义的是,鼓励这个群体,同时鄙夷浑水摸鱼的,而不是怪读者。读者是需要引导的,舆论环境是需要营造的。没有上面支持,没有调查记者,没有调查报道,我们的社会只会越来越糟,我们的下一代只会连毒疫苗都分不清,毒奶粉也照喝。

观众和读者是可以教化的,但如果没有一届好领导,好东西大概率上出不来。好报道、好的调查记者就像好的电影一样,审查这一关就给堵死了,根本头都别想开。

所以,不要骂这些手无寸铁的吃瓜群众,要怪就去怪那些强权在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