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
▲
成
为会员
超过39万人在听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入伏的夏天酷热难耐,快来一杯好茶解解暑吧。今天,小巴特地为大家带来茶界中的“大腕儿”——茉莉花茶。取上等绿茶与伏天茉莉窨制而成,鲜灵饱满的茶香,喝上一口就能让你舌启甜润。今天成为会员,都可获得哦~
【点击此处,成为会员】
(点击上图,查看礼品详情)
P.S.小巴会通过“小纸条”给大家推送兑换码,“小纸条”在会员系统的下方。
经济学试图解释所有现象,却发现每个商业行为背后都站着一个更为复杂的东西——人性。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本周有一则轰动的新闻,阿里巴巴的无人便利店开业了。很多人认为又一次零售革命正加速到来,但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连锁便利店门店数已有近10万家。一旦无人售货店普及,零售店的服务人员将面临着失业问题。
还有不少人叹了一口气:从此以后,我们经常在日剧、韩剧里看到的便利店爱情再也找不到了。
在商业世界,我做了20多年的旁观者,心情也越来越复杂。
这20多年里,我们目睹了技术如何消灭跟效率作对的敌人,经济学也试图解释所有现象。但最终会发现,
每个经济现象与商业行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更为复杂的东西,它的名字叫做“人性”。
复杂的人性与明快的效率有时候是一对相杀相爱的矛盾体。
不久前,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经
济评论杂志《经济学人》宣布
了一项决定:今后再读
《
经济学人
》,你
需要准备一件额外工具——一把裁纸刀,用它来分离杂志的页面,这样才能看到里面的文字。
有人说,在这个快速消费时代,居然让大家带着裁纸刀看杂志,这不是浪费读者时间吗?这本全世界最理性的杂志肯定是疯了。
但是《
经济学人
》杂志的主
编们认为,
“裁纸刀”带来的仪式感,会让你更加专注地阅读被剪裁开的文字。
在“每天听见吴晓波”的后台,也总有同学对我们抱怨:听音频的步骤实在太麻烦了,要打开吴晓波频道,点击两三次才能找到。
我们的技术同学也用了很多办法消解大家的焦虑。比如,今天你打开吴晓波频道公众号,点击“收听最新”就能听到节目。
但是,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四五次的点击动作,让我们在这个快速喧嚣的日子里有了小小的仪式感,这五分钟的节目也给了他们一个拒绝微信五分钟的时间。
美国有一位行为经济学家叫做丹·艾瑞里,提出了宜家效应。
这个名词描述了这样一种非理性现象:
相比于那些从家具市场买回家的成品家具,人们更喜欢在宜家买到的半成品家具,
因为人们需要自己动手组装买回的家具零件,而在动手组装家具的劳动过程中,人们对宜家家具产生了依恋感和成就感,从而在日后的生活中,对宜家家具的喜爱程度和珍视程度会远超过家中同品质的其它家具。
相信很多买过宜家家具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照着产品说明书,费了半天劲终于拼装好一件家具。
也许你并不享受这个过程,但组装完成后心里却有种奇怪的满足感,这种心理波动就是宜家效应。
我想,《
经济学人
》杂志的主编大人让你拿把裁纸刀,裁开书页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采用的大概也是宜家效应。
这个时代,随着email、QQ、微信、陌陌、乃至无人便利店的出现,你会发现,
世界的效率变得越来越快,但越快餐化的东西,越容易被技术革命;
而由于人性的复杂,高贵的东西反倒与效率无关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高效率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高,但总会有1%-5%的东西,活在我们生命的某个角落,它与效率无关,会变得越来越慢。
昨天晚上睡前读到李白的一句唐诗: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几百年前,没有微信,没有网络直播。如果有,此时此夜,李白思念情人的时候,他不用写诗歌,只要摸到自己的手机就可以了。
本周吴老师还聊了聊以下几个话题
点击图片,就可抢先试听哦
▼
2015年,贾跃亭开始走进大众视线。这一年,他开了两百多场发布会,乐视股价暴涨,成了创业板中的第一股。仅仅两年,我们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本期音频,吴老师谈了谈贾跃亭到底错哪儿了。
美国首席大法
官约翰·罗伯
茨在自己儿子的毕业典礼上,不祝福孩子一生顺遂,却祝福其遭遇“不幸”“挫折”甚至是“被背叛”。他为何要这样做?
本期音频,吴老师讲了讲罗伯茨为何不让我们过轻松的人生。
前段时间,经济学界的两位大牌“吵”起来了。蔡昉教授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但厉以宁教授却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又回来了。那么,人口红利到底有没有消失?
本期音频,吴老师讲了讲他是对人口红利的看法。
上个月,美国《MIT科技评论》杂志评选出了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其中有9家来自中国,排在第一位的是安徽的科大讯飞,后面依次是腾讯、旷视科技、大疆、富士康、阿里巴巴、HTC、蚂蚁金服、百度。它们为何能入选最聪明的公司?
本期音频,吴老师讲了讲具备哪些能力才能成为聪明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