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努力“走出去”的同时,纷纷选择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专利申请,主动寻求海外专利保护。《PCT制度在中国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016年)》于近日发布,报告显示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速明显,用户满意度大幅提高。与此同时,用户希望通过进一步降低申请成本、提高检索报告质量、提升检索报告利用价值等方式,以满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现实需要。
原标题:《PCT制度在中国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016年)》于近日发布,报告显示——
用户对于PCT制度运行状况较满意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创新能力和专利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努力“走出去”的同时,开始选择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专利申请,主动寻求海外专利保护。为全面、持续、动态地掌握中国用户对PCT体系的利用情况和实际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下称条法司)经过深入走访和调研,于近日发布了《PCT制度在中国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016年)》(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速明显,用户满意度大幅提高。用户希望通过进一步降低申请成本、提高检索报告质量、提升检索报告利用价值等方式,以满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现实需要。
利用情况较好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前不久发布的2016年度全球知识产权报告,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受理的PCT国际专利申请达4.5万件,同比增长47.3%,连续4年跻身全球前三名。其中,4.22万件专利申请来自国内申请人,同比增长48.5%;0.28万件专利申请来自国外申请人,同比增长31.2%。
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即以每年两位数的增幅不断增长,如果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未来两年之内将赶超美国,成为PCT体系的最大申请国。
调查显示,我国用户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的国际检索报告质量总体满意,其中85.7%的用户表示质量较高(2015年为60.9%,2014年为57.7%),满意度大幅提高。对于国际检索报告书面意见“宽严”尺度的把握情况,70%以上的用户认为比较客观准确。
一般而言,国际检索报告主要列出了可能对PCT国际专利申请中的发明可否被授予专利权产生影响的已公开的专利文献和已发表的技术刊物文章参考书目清单。书面意见主要对申请人的发明有无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简单来说,申请人根据客观准确的国际检索报告,可以清楚地了解其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水平,以此评估获得专利权的可能性。”条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部分用户比较看重国际检索报告的参考作用,即使只希望在一个国家获得授权,也会选择PCT途径,通过国际检索报告结果决定是否进入国家阶段。
此外,报告还指出,虽然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速明显,但进入国家阶段的平均国家数量仍然较少,2014年为1.1个(2013年为1.0个),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美国3.1个,日本2.8个),也低于南非(4.1个)、印度(2.8个)、巴西(2.1个)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期待更加完善
通过开展PCT制度在我国实施状况调查,除了可以了解PCT体系的利用情况,还可以掌握我国用户的实际需求。
“调查显示,申请费用高依然是影响我国用户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的重要障碍,国际阶段官费减免对于提升我国用户提交PCT申请积极性和进行前瞻性布局意义较大。”条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WIPO的费用减免政策仅惠及个人申请人,我国用户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高校、公共研究机构,希望能够享受国际阶段官费减免,或者对特定用户在国际检索报告评价正面时给予减免。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用户希望国际检索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认为宽松的书面意见很可能会导致申请人的判断和决策有所偏差,影响专利权的稳定性和质量,以及我国国际检索报告的公信力。同时,由于国际检索报告是用户后续决策和国家阶段审查的重要参考,因此,以高校及科研机构为代表的用户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国际阶段增加与审查员沟通的机会,希望通过沟通使国际检索报告及书面意见更加准确客观,提高检索报告及书面意见的质量。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不少用户支持加强国际阶段和国家阶段的融合,希望在保证国际阶段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国家阶段不再检索新的对比文件,直接承认国际阶段的检索结果,或者给予费用减免和优先审查,藉此提升国际阶段检索结果在国家阶段的利用价值。”该负责人介绍,为了获得更加全面、权威的检索报告,提升国际阶段工作成果的价值,减少专利申请进入国家阶段花费大量时间和费用却无法获得授权的情况,用户还提出了对部分专利申请使用协作式检索和审查的建议。(本报记者 胡姝阳)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责任编辑:赵世猛 编辑:吕可珂 高云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