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三星球
我是网易主编王三三,致力于 high level 的新闻制作。
51好读  ›  专栏  ›  三三星球

研究了下地铁乞讨最火单曲top10,听到《成都》我掏钱让丫别唱了

三三星球  · 公众号  ·  · 2017-06-29 21:13

正文


这是三三有梗改版后的第20期,总第122期,专注于给你讲讲你不知道的趣事儿。


Freestyle?


别整天叭叭叭的扶锐丝带了,你除了“这个碗它又大又圆”估计啥也不会。


这样吧,我来带你听点正经的,具有社会主义高尚精神风貌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由地铁 游诗人代代传唱的,那些让你忍不住要往飞机发动机里投币的音乐。


它们堪称地铁里的弥撒曲,抚慰都市寂寞心灵的救赎篇。


Top 10

《二泉映月》

盲人阿炳拉奏的一曲二泉映月可谓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这首歌能挤进Top10实在是因为名气太大了。


甚至有学二胡的同学表示:“最讨厌那些,我一开始拉二胡就往我脚下放碗的人。”也难怪,让我脑补一个乞讨者的形象,我第一印象就是想到两个戴墨镜的青衫师傅一前一后分别拄着拐杖举着碗的画面。



但实际上,这首曲子已经在地铁乞讨歌曲选单中没落了。第一是因为太悲凉太心酸,但主要还是和其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音乐相比,缺了一点点高潮。


在夏季的闷热车厢/昏昏欲睡的乘客/听着二泉映月/谁他妈还有心思掏钱啊。


Top 9

《大悲咒》

“南无喝呐怛那哆呐夜耶 南无阿俐耶 婆卢羯帝……”


要我说,在地铁上放大悲咒的乞讨者,那都是功德无量的。借助佛祖的加持助人行善事,可以说一举两得。至少从精神层面就超越了其他歌曲。


还记得早些年间10号线上有一位失去双脚的残障乞讨者,他每往前挪动一步,都要费力地把身后的音箱往前拖一段距离。


对,音箱里放的就是大悲咒。因为失去了双脚,所以他只能矮矮地坐在垫子上,和僧人打坐修行一般。


我想佛祖会保佑他的。



在地铁上放大悲咒还有一个好处,听多了硬核朋克和鞭鞑金属的朋友们容易变得怀疑自我。偶尔在乞讨者的音箱里接触一下这个流派呢有益于重塑一个人的音乐生态平衡。


不信你试试,是真的很好听啊!


Top 8

《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不知道这种歌00后还有没有听说过,但确实是迈入中年的朋友们耳熟能详的曲子。


我记得十几年前,这种类型的经典老歌才是乞讨歌曲的主力。这么一说,《小白杨》这种具有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歌曲反而到现在不流行了。


不仅如此,你还记得周华健的《朋友》吗?“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这句话一语成谶,随着时代变迁,港台的流行歌曲是真的越来越不吃香了。



但或多或少, 我现在还是会见到一些怀旧的老男人,拖着疾病缠身的身躯,伴随着《小白杨》和《朋友》,在地铁里艰难地讨生活


Top 7

《流浪歌》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歌曲无论从曲调还是歌词都分外悲凉。还有那首《离家的孩子》,都似乎是为乞讨者量身定做的一样,反映着他们自身的境遇。


我们绝无心情嘲笑那些凄苦的流浪汉,也不想挖苦那些真正的乞讨者。 如果不是被逼无路,谁想着去要饭呢?


点燃一支烟,听一首流浪歌吧,你会潸然泪下的。



Top 6

《天使的翅膀》

“相信你还在这里,从不曾离去,我的爱像天使守护你……”


听多了主旋律歌曲和苦情歌曲,是时候拿出一股小清新流派了,以《天使的翅膀》为代表。也不知道为什么在众多抒情歌曲中偏偏挑中了这一首。



我试图从歌曲的评论中寻找原因:


“曾经的女友最爱的歌曲,我们总是在一起静静聆听……现在她已是别人两个孩子的母亲……”


“初中时候一边听一边哭,然后,遇到班主任了,然后,我去她家吃了一顿饭。”


“每听一次就有一段回忆氤氲开来… 天使的翅膀带我回到了那时的青春和苦涩的青涩… 还有她…”


我懂了,可能,这就是青春吧。


老歌洋溢的伤感氛围,牵动着听者怀旧的心绪。于是当乞讨者带着这首歌走过你身边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老铁,扎心了。


Top 5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地铁乞讨歌曲不止钟爱传统经典,也一直在与时俱进,追随时代的脚步。


自从《我是歌手》第三季中李健把一首《当你老了》唱红之后,地铁的各条线路就开始出现各种翻唱版本的《当你老了》。


是啊,这种新锐的,调性苍凉的,精神内核又符合老干部品味的歌曲,怎么能不是市场稀缺的抢手货呢。



和《当你老了》有着相似走红路径的还有《因为爱情》、《董小姐》……据说,最近红极一时的《成都》也开始进入地铁DJ的选歌范围。 他们基本是紧盯着一线综艺节目和当季热曲的。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苦逼兮兮的民谣还真是适合在各大城市地铁线路持续发力。


听得出来,地铁DJ们还是很喜欢民谣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民谣最后都被改成电音在地铁里播放了。


Top 4

《爱的奉献》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


对,是爱的奉献,不是爱的供养。《爱的奉献》,仿佛一股春风拂面,仿佛沙漠里的甘泉,仿佛乞讨者内心的呼唤:


“你看嘛我都说得够直白了,你手中的那个五角硬币,就是歌词中的一点爱,如果你能向我展开那张崭新的十元钞票,那就是人间的大爱。对了,我们还支持支付宝微信扫码的。”



与此相似的还有《感恩的心》、《感动中国》和《为了谁》,这些歌都明确的表达了乞讨者的诉求:“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歌词传达了一种身处逆境仍然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于圣母心泛滥的人来说是一吃一个准。 可能是这首歌太好用,近年来互联网圈子也莫名其妙地学走了这个用法。通常搭配“爸爸”一起使用。

Top 3

《母亲》

“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其实在早些年间,《母亲》才是当之无愧的乞讨歌曲Top1。无论天涯海角,无论晨昏昼夜,这首歌总能从各个角落窜出来,仿佛永远有人在提醒你,该打个电话给你娘了。


这首歌蕴含的饱满情感,加上各路乞讨者过于走心的演绎,让人听了这首歌不得不心头一紧。如果你不泪眼模糊一下,都觉得自己对不起原唱者阎维文老师。



当然,和这首歌在乞讨界平起平坐的还有刘和刚的《父亲》——“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随着大喇叭里功放出来的这一句激昂韵律,某种集体忆苦思甜的情绪立刻在整个车厢蔓延。


此刻,就是社会正能量升华的时刻,就是人与人联通你我、精神合鸣的时刻。


或许,乞讨者播放《父亲》、《母亲》还有种意味深长的含义吧——“你们若能伸出援手,那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Top 2

《闯码头》

“不是哥哥不爱你,因为我是农村的,一年的收入只能养活自己,哪里还能顾得上你。”


这都不能算土摇了,这算地铁摇吧。不过怎么说呢,网络热歌精选才是最接地气,最大众,最让人有high点的曲风。


诸如《西门庆的眼泪》、《苦咖啡》这些地铁摇,格调虽然不如《母亲》、《爱的奉献》,但朴素的歌词、充满张力的节奏,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过客。我想,每个乞讨者都有一个这样的梦吧。


正如《闯码头》的歌词所述:


我要为你去奋斗

再苦再累不回头

只要你耐心把我来等候

总有一天会出头

等我搬到城里去

开着大奔来接你

到那个时候把你搂在怀里

再叫一声亲爱的


这他妈才是正能量歌曲好吗!



地铁本来就是最大众、承载着极高生产力的交通工具。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地铁精神,这样一种地铁范儿。


Top 1

《红尘情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