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版「权力的游戏」
荣获哈佛商学院教学奖
作者 | Noam Wasserman
译者 |
七印部落
说好的期权不兑现?
还在为股权撕逼?
这本书教你预防合伙人股权纠纷
阅
读时间约10分钟
事实总是让人心寒:如果把创业比喻成一场又一场战役,那么你会发现多数伤亡是将士自残和友军误伤造成的。大约四十多年前,社会学家亚瑟•斯汀康比(Arthur Stinchcombe)就指出,创业团队的内部问题是导致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一项调查表明,风险投资人认为65%的投资失败与创业公司的管理团队有关。另一项研究要求投资人指出其投资的公司有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有61%的回答指向团队内部问题。
针对斯汀康比指出的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的现象,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遗憾的是,他们大多只关注外因,而忽略了斯汀康比指出的内因。创业被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与灵魂,然而我们对导致其失败的原因却知之甚少。正如研究者阿马尔•拜得(Amar Bhide)所言:“对于创办新企业的人,我们歌颂得多,研究得太少。”
本书着眼于困扰所有创业者及其公司的内部问题,这些问题有着强烈的共性,是任何公司都无法回避的,我称之为“创业者的窘境”。比如,创业团队成员常常为了争夺公司的控制权或为了争取个人利益产生纠纷。创始人应该如何分配财富与管理权才能做到去弊存益呢?创业之初的选择会给公司未来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但是创始人往往由于头脑发热、意气用事或碍于情面而做出短视的决定。
我用了十多年时间研究这个课题,收集并分析了近万名创业者的创业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来自IT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除了分析这些数据,我还跟踪记录了上百位创业者的创业过程,研究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对Twitter的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的创业经历特别感兴趣。20世纪90年代初期,年轻的埃文从内布拉斯加只身来到旧金山创业。为了赶上互联网泡沫的末班车,埃文自学了Web设计和软件编程。他很快就发现了互联网自助出版(self-publishing)的潜力,并开发了最早的博客网站Blogger。后来他又开发了最早的播客(podcasting)网站Odeo,帮助普通大众制作、分享音频资料。
在创办几家公司的过程中,埃文时时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事实证明,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深深地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他本人对公司的控制权。Blogger是埃文和前女友一起创办的,后来两人为了争夺CEO的位置和公司股权经常起争执。
埃文的创业资金由三部分构成:他自己的钱、他向亲友借的钱,以及一部分天使投资(当时他刻意回避风险投资)。网站是他和朋友一块开发的,节省了不少成本。互联网泡沫破灭后,Blogger资金紧张,几乎难以为继。有人提议收购Blogger,但是遭到了埃文拒绝。这个决定导致他的前女友兼合伙人离他而去,员工纷纷离职。埃文不得不四处寻求捐助,才让Blogger勉强维持下来。
埃文最终把Blogger出售给了Google。他用出售Blogger获得的部分资金创办了Odeo。这一次,他选择与一位刚结识的工程师合伙。起先,他让对方担任CEO,但是当他发现播客的巨大潜力后,他收回了CEO的职位。为了赶在竞争对手(苹果和雅虎)之前推出Odeo,埃文开始寻找风险投资,最后获得了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他用这笔钱高薪聘请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同时,风险投资公司也开始参与Odeo的重大决策。
我之所以对埃文的经历特别感兴趣,是因为他在创办Blogger与Odeo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式。他的这些选择很具有代表性。埃文的决定显得前后矛盾:第一次他拒绝风险投资,第二次却主动向风险投资示好;第一次他尽量节省开发成本,几乎表现得一毛不拔,第二次却出手阔绰,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第一次他为了争夺CEO的职位和自己的女友闹得不可开交,最终把她撵出了公司,第二次他却轻易地让刚结识的人担任CEO。但是随着我们分析埃文的经历,读者就会认识到这些决定背后的原因。
基本概念与观点
由于创业方式本身具有多样性,加上以往的研究者总是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研究不同的对象,所以很难得出一致性的研究成果。本书将尝试从创业者所面临的一系列选择中寻找出普遍的规律。这些选择是每位创业者都无法回避的,从“要不要创业”开始,直到“是否离开自己创办的公司”为止。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必须澄清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我要讨论的是具有高发展潜力的创业公司,也就是说,这些公司(通常是科技公司)有潜力发展壮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创业者指的是创办新企业的人,而“不管他们目前掌握了多少资源。”他们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规模,有些选择甚至在公司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始产生影响。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创业者绝不能随意地做出选择,他们必须清楚自己有哪些选项,不同的选项将来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通常,“正确”的选择并非显而易见,有时甚至与直觉相反。最普通的决定——比如与朋友合伙创业、合伙人之间平分股份等——其实都存在隐患。创业者往往不假思索地做出选择,事后却后悔当初的决定过于草率。 这些选择通常与人有关。每当有新成员加入公司时,创始人就要考虑其角色定位、利益分配的问题。这些选择将会影响团队的稳定性、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以及公司的经济效益。本书将按照新成员加入公司的顺序,逐一分析创业者有可能面临的选择,先从创始人自己开始,然后是合伙人、资深员工,最后是投资人。
书中涵盖的选择问题可做以下分类。
1. 创业前的选择
我应该选择何时开始创业?如果我有一个好点子,但还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或者市场还不成熟,或者其他个人条件还不具备,我应不应该不顾一切地开始创业?
2. 创业团队的选择
a. 是独自创业还是与人合伙? b. 找谁当合伙人(家人、朋友、同事、陌生人)? c. 每个团队成员担任什么角色?哪些事情可以各自决定,哪些事情应该由团队共同决定?如何做出决定? d. 如何分配股份和其他收益?
3. 其他选择
a. 应该招聘什么样的人?随着公司的发展,老员工会面临哪些问题?老员工与新员工的待遇是否应该有区别? b. 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投资?不同的投资会带哪些问题? c. 如何加强创始人自己对公司的控制?如果创始人被职业经理人替代,对创始人和公司会造成什么影响?
当然,由于创业过程通常是混乱和非线性的,加上创业者常常不按常规出牌,所以这些选择实际出现的顺序可能不同。比如,有些创业者首先想到一个好点子,然后才考虑是独自创业还是与人合伙。
Pandora Radio的创始人蒂姆•韦斯特格伦(Tim Westergren)就属于这种“先有创意再有团队”的情况。而另一些人先决定一起创业,然后才想点子,比如Circles的创始人珍妮特•克劳斯 (Janet Kraus)和凯茜•谢布鲁克(Kathy Sherbrooke)的经历就属于这种“先有团队再有创意”的情况。她俩相识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那里形成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两人先决定一起创业,然后才想出为企业提供礼宾服务的主意。考虑到这种顺序上的差异,本书的内容组织同时照顾了两种需求,读者既可以按顺序阅读本书,也可以直接跳到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没有经验的创业者在第一次面对这些选择时,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有两种原因导致他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不清楚仓促决定的后果
回避困难的决定是人的天性,创业者也不例外。比如,大多数创业者会尽量回避与合伙人发生冲突,为了维持与对方的私人关系而做出简单而仓促的决定。这样做虽然可以暂时回避眼前的困难,但却有可能为将来埋下隐患。我们不妨这样假设,你开了一家公司,然后让你哥哥担任财务总监(我的一位研究对象就是这样做的)。后来你发现哥哥不擅长管理财务,你该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痛的问题。有些人把合伙创业比喻成一场婚姻,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比如都要求参与者全身心投入),但是又不完全相同。如果婚前就计划好如何分手,那么婚姻的质量肯定不高,而创业却恰恰相反,不事先做好分手的准备很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打击。
仓促的决定往往带有这样的特点:事后补救起来非常困难。有些决定带有不可逆转性,一旦你选择了一条道路,以后就无法再选择其他道路了。本书将向读者展示那些代价最高的、最应该避免犯的错误,并且给出补救的办法。
创业者常常把创业过程比喻成“由一系列百米冲刺组成的马拉松比赛”。每次百米冲刺,创业者都要做出影响深远的决策。除非你熟悉整场比赛的路线,否则你很容易因为判断失误而偏离跑道,甚至彻底退出比赛。
盲目乐观、轻信直觉
创业者常常为自己突出的个人素质(乐观、热情、勇于行动等)感到自豪。这些确实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但是我们同时发现很多乐观、热情、勇于行动的创业者却把自己的公司引入了歧途。 以乐观为例,过分自信和乐观的创业者常常邀请家人和朋友合伙创业,这样做不但会影响公司的稳定,而且将来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私人关系。过分乐观的创业者会高估自己公司的实力,而低估竞争对手的威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而低估问题的严重性。由于准备不足,他们创业失败的可能性会大幅上升。在面对困难的选择时,过于自信还会让创业者不屑于探索其他可能的途径,导致他们无法做出必要的调整。此外,复杂的工作环境(比如被各种模棱两可的信息包围)可能导致创业者出现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从而表现得更加盲目自信。因为在这种缺少可靠依据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凭直觉行事。
创业者必须克服自身的弱点(盲目乐观、轻信直觉)。如果你期待得到最好的结果,就必须先做好最坏的打算。有策略地做出选择,而不能仅凭直觉行事。 由于以上的原因,创业者往往会做出不合适的决定。本书将尽量列举出创业者面对某个问题时有哪些可能的选择,以及我的研究对象是如何选择的,最后给出我的建议。
财富与权力
阐述完基本概念和观点后,我们不妨具体分析一下所有窘境里最让创业者头痛的一个问题。创业者都羡慕像比尔•盖茨这样自己创建公司,并且能够始终控制公司的企业家,他不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而且是令人畏惧的CEO。但是像盖茨这样既收获财富又牢牢控制公司的企业家并不多。实际上,创业过程中的许多决定都要求创业者在财富与公司控制权之间做出取舍。埃文在创办Blogger和Odeo时的每一个决定都面临着这种取舍,他前后两次创业做出的不同选择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对财富的渴望和对公司控制权的追求就像鱼肉与熊掌一样往往不能兼得。出现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者必须吸引外部资源——人力、信息、资金——才能让公司创造效益,而这要求创业者用财富和控制权作为交换条件。 那么创业者如何才能做出最佳选择呢?关键是他们要清楚自己的创业动机是什么。
最常见的两个创业动机正是积累财富和控制公司。考夫曼基金会(Kauffman Foundation)曾调查过549位美国科技创业者,75%的创业者表示积累财富是他们创业的主要动机,64%的创业者表示积累财富和控制公司同样重要。创业动态跟踪研究项目组(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也曾调查1214位创业者,了解他们的创业动机,结果发现排在前六位的动机都与积累财富和控制公司有关。CareerLeader研究组的调查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在全球调查了2000多位创业者,发现最主要的创业动机都与积累财富和控制公司有关。虽然其他动机(比如挑战自我、出人头地、回报社会等)也频繁出现,但都排在积累财富和控制公司之后。 只有了解自己更希望得到什么(究竟是财富还是权力),创业者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选择,也才能更容易地做出前后一致的决定。本书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会重点分析如何在财富与权力之间做出选择。
当然,创业的目的和动机有时会发生变化,我们还会分析有哪些因素可能引起这种变化,以及它们对创业的影响。 调查对象 为了充分展示创业者所面临的各种选择及其后果,本书采用了数据分析与案例讲解相结合的办法。由于找不到创业方面的现成数据,我决定自己收集数据。从2000年到2009年,我连续十年在全美范围内开展调查工作。我走访了3607家创业公司,调查了9900名创业者和19000名公司管理者。我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数据库。这些数据为本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附录C记录了我的调研方法和调研范围。
我的调查主要集中在IT行业和生物技术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这两个领域的创业公司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雇员人数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从2000年到2009年,在美国首次公开发行股份(IPO)的公司有48%来自以上两个领域,而其他行业单独所占比例均不超过12%29。在这十年间,这两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吸引了74%的天使投资30,以及71%的风险投资。虽然科技含量较低的小本生意在数量上仍占有优势,但是它们的雇员人数少,而且缺少创新和发展的潜力32,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以上两个领域的创业公司里,财富与权力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因为这些公司都有吸引外部资源的强烈需求,而吸引外部资源,必须有交换条件。我收集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比较这两个领域的创业公司,进而从中找出共同规律。
重点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