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 ACS Nano:透气、可拉伸、可回收的纤维素气凝胶电子皮肤器件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5-01-16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字 一键订阅


目前,为减轻电子垃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基质可穿戴电子器件在疾病诊断、个性化医疗康复和软机器人等领域正蓬勃发展。生物基质的基材虽然有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但通常为致密或层状薄膜,具有低拉伸性,不适宜长时间穿戴,极大限制其应用场景。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透气可拉伸的柔性可穿戴器件,以实现多模态信号监测与医疗保健管理,对拓展柔性电子器件 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1. CNF/HPC/PVA 电子皮肤的设计与制备流程


日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兴龙教授团队 人体皮肤 启发设计了 一种透气、可拉伸、可回收的纤维素气凝胶电子皮肤器件 将银传感层通过丝网印刷复合在 CNF/HPC/PVA (纤维素纳米纤维 / 羟丙基纤维素 / 聚乙烯醇)气凝胶 皮下组织 层和 透气 聚氨酯 表皮层 之间 ,开发出该电子皮肤(图 1 通过毛细力诱导自组装, 纤维素气凝胶的拉伸强度 达到 1.14 M P a ,拉伸应变为 43.5% 基于微裂纹传感机制,该器件 在应变刺激下具有高灵敏度( G F ≈ 238 )、超低检测 限( 0.1% )和快速响应 / 回复 时间( 18 /152 ms )。 该透气电子器件 还可进一步集成到 智能口罩 中,与供电 系统、开关控制装置和无线蓝牙模块一起用于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保健管理。此外,该器件可长期佩戴在人体皮肤上,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且所有电子元件均可在水中回收 / 再利用。


该工作已发表在《 ACS Nano 》期刊上,题为 “Permeable, Stretchable, and Recyclable Cellulose Aerogel On-Skin Electronics for Dual-Modal Sensing and Personal Healthcare”


2. CNF/HPC/PVA 电子皮肤的 结构与力学表征。


通过 毛细力诱导自组装策略,纤维素气凝胶的可拉伸性得到提升,借助丝网印刷技术复合银墨水传感层,最后用透气聚氨酯层封装得到最终的电子皮肤器件,由扫描电镜可以看出明显的三明治结构 此外,该电子皮肤具有较高透明度,保形性(模量 1.5 MP a ,与人体皮肤接近)以及良好生物相容性(图 2 )。


3. CNF/HPC/PVA 电子皮肤的应变传感性能。


在拉伸过程中,由于传感层和气凝胶层模量相差较大,易产生微裂纹,由于气凝胶和封装层的弹性,应变回复时可使微裂纹重新连接。这种微裂纹之间断开与连接机制,使该电子器件 具有高灵敏度( G F ≈ 238 )、超低检测限( 0.1% 快速响应 / 回复 时间( 18 /152 ms 和良好耐久性( 2500 次循环) (图 3 )。


4. CNF/HPC/PVA 电子皮肤的力 - 电耦合机制


结合数值计算与有限元模拟,进一步解释了该电子器件力 - 电耦合机制。采用微裂纹结构电阻模型,定性阐述随着应变增大,传感器总电阻的增大情况。通过电势分布模拟图表明,更多、更宽的微裂缝会给电流流动带来很大困难,导致导电网络中的电子通路受阻,进一步解释传感器电阻的增加原因。最后通过裂纹扩展有限元模拟,得出纯银层受拉易产生应力集中,从夹持处断裂,而复合纤维素气凝胶柔性基底后,可以显著降低传感银层的应力集中现象,并表现出多处微裂纹的产生,避免产生贯穿裂纹,保障 电子皮肤 器件信号的稳定性(图 4 )。


5. CNF/HPC/PVA 电子皮肤的湿度传感性能。


纤维素大分子链含有大量氢键,使纤维素易吸水溶胀,因此在高湿度环境下,纤维素纤维的溶胀使表面银层易产生微裂纹,造成电阻的增加。该电子皮肤器件在 44%-83% 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稳定性,可以稳定采集信号,并且具有较快的 响应 / 回复 时间( 7.1/33.3 s 。基于此,该电子皮肤不仅可以区分人体不同的呼吸程度和模式,还可以感知人体和物体的湿度,实现非接触感知 (图 5 )。


6. CNF/HPC/PVA 电子皮肤的热管理,抗菌及可回收性能


由于银层的高导电性,该电子皮肤可佩戴于人体,通过焦耳加热实现高温热疗与 肌肉康复。 在较低的电压下( 0.3-1.5 V , 该器件可提供 27.9-66.0 的加热温度,并且温度与电压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此外,该电子皮肤器件具有较高透气性,较好抗菌性和可回收性,有利于长期舒适佩戴,且对环境友好 (图 6 )。


7. 电子皮肤贴片 的应用展示。

由于 该电子皮肤的良好保形性,可作为电子皮肤贴片贴于人体各个部位 实现对人体生理活动信号的监测,不仅可以监测低应变信号(鼓脸颊,吞咽,握拳等),还可监测高应变信号(手腕弯曲,颈部弯曲,手指弯曲等) (图 7 )。


8. 智能口罩 的应用展示。


最后, 通过电路设计,将该电子皮肤器件协同电源系统、开关控制装置和无线蓝牙模块,与医用口罩集成,开发出了一种自吸湿 / 自除湿电子智能口罩,维持口罩内部热湿平衡。该智能口罩主要有湿度感知预警和焦耳加热两个模块:一方面,通过将电子皮肤 与模拟数字转换器( ADC )模块和蓝牙模块连接,可检测 人体 呼吸信号 ,并可设置阈值进行预警 另一方面 ,还设计了一个串联电路,将 电子皮肤 与电池和开关控制装置连接起来,实现 焦耳 加热性能 ,具有良好除湿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 智能口罩 的重量仅约 6 克, 不影响长期佩戴 (图 8 )。


综上所述,论文提出了一种透气、可拉伸、可回收的纤维素气凝胶电子皮肤器件,用于双模态传感与医疗保健 通过毛细力诱导自组装设计,增强了多孔纤维素气凝胶的延展性,改善了其脆性。基于微裂纹传感机制,该器件实现对应变和湿度刺激的高灵敏与快速响应。由此开发了电子皮肤贴片和智能口罩,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持续医疗保健管理。此外,该器件可长期佩戴在人体皮肤上,且所有元件都可在水中回收或再利用。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 科大工程科学学院 硕士 研究生 刘帅 ,通讯作者为中 科大工程科学学院 龚兴龙教授 宣守虎教授 和中 科大 附属第一医院 鹿亮副主任医师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大微纳研究与制造中心资助


原文链接: Shuai Liu, Wenwen Li, Xinyi Wang, Liang Lu, Yue Yao, Shuyu Lai, Yunqi Xu, Junjie Yang, Zhihao Hu, Xinglong Gong, Ken Cham-Fai Leung and Shouhu Xuan. Permeable, Stretchable, and Recyclable Cellulose Aerogel On-Skin Electronics for Dual-Modal Sensing and Personal Healthcare. ACS N ano, 202 5 .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3458


相关进展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 Adv. Funct. Mater.:磁流变弹性体的力-磁耦合性能优化和仿生结构设计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 CEJ:具有热-力-电耦合特性的远程温度报警织物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Nano Lett.》:Janus传热结构实现导电芳纶复合材料的超持久和隐蔽式热管理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Adv. Funct. Mater.》:剪切变硬胶基智能材料仿生设计策略助力可变刚度半主动个人防护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 Adv. Funct. Mater.:攀援植物启发的用于过渡复杂表面的多响应仿生驱动器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基于剪切变硬的力致发光器件用于力-热耦合防护和冲击可视化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 CEJ:离子液体增强透明、可拉伸、导电的有机离子凝胶 - 具有超高的感官能力和超强的抗冲击性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 JMCC:具有优异力-热耦合防护性能的轻质多孔剪切变硬复合泡沫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 CEJ:剪切变硬复合材料的3D打印工艺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Compos. Part B-Eng.》:基于珍珠层灵感的剪切变硬胶基智能材料实现力-电-热耦合多体防护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Compos. Part B-Eng.》:具有阻燃抗冲击传感性能的预警-防护一体化剪切增稠复合海绵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 CEJ:基于导电磁流变液的柔性传感器实现磁可调刚度和磁致动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Langmuir》:磁性液体的纳米球链模型与其动态性能

中国科大龚兴龙团队Compos. Part B-Eng.:“潜意识触发”的人体防御策略-仿生双稳态Kirigami结构智能关节

中国科大龚兴龙团队:反映各向同性软磁流变弹性体动态磁驱动行为的力磁耦合模型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ACS Nano》:具有可维持塑性变形和可编程磁驱形状恢复的三响应软驱动器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酸辅助原位交联强化芳纶气凝胶实现力-热耦合多体防护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Small》:具有高度耐拉伸导电稳定和变形无关线性温度响应的螺旋芳纶复合纤维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ACS Nano》:界面氢键增强的仿生芳纶纳米纤维网络 - 实现在极端环境下的多功能防护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ACS AMI》:基于荚状接触轻质液态金属泡沫球的柔性可拉伸弹性体复合材料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Adv. Funct. Mater.》:通过形状记忆效应增强抗冲击性的仿生半主动防护设计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ACS Nano》:仿珍珠层界面助力聚硼硅氧烷基复合材料实现协同增强抗冲击与高效电磁屏蔽性能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 CEJ:用于人体防护和穿戴系统的多功能剪切增稠液基纱线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 CEJ:具有阻燃抗冲击性能的高热稳定性轻质柔软凯夫拉复合材料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Matter》:具有超低热导率和高效冲击力耗散的芳纶结构复合材料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ACS AMI》:面向导热应用的高性能液态金属/聚硼硅氧烷弹性体复合材料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Compos. Part B-Eng.》:具有电热和磁响应性能的双模态仿生软驱动器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Adv. Sci.》:通过螺杆挤出法3D打印超柔性磁驱动器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Polymer》:混合双网络弹性体断裂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JMCA:用于多模态传感和智能油水分离的功能性海绵基摩擦电纳米发电机

中国科大宣守虎教授、龚兴龙教授团队:剪切变硬胶复合材料在智能抗冲击领域的应用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 高分子产学研 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 几十个 专项交流群 ,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 上万名 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 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 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 ,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