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视点】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破解资金难题?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7-11-29 01:08

正文

2017 11 28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作者:曾浩平

原标题:【视点】降成本压力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破解资金难题?

2018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提前退坡的消息一度引发业界广泛讨论,反对者认为将打乱企业布局,认同者则表示对龙头企业影响不大,利于扶强扶优,但无论最终政策如何调整,补贴退坡直至消失,都是大势所趋。 对于不少车企来说,补贴清算制已经让其承受一定资金压力,一旦退坡甚至取消,如果技术无法取得突破,成本无法大幅下降,其资金链必将更加紧张。 车企面临成本压力,必然将压力向上下游企业传递,上游的零部件企业以及下游的销售、运营公司都将面临资金难题。

零部件、整车、运营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资金难题

目前,新能源汽车上游的零部件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虽然新能源汽车投资火热,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在这一产业链同样存在,再加上行业处在发展期,很多技术都不成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其资金压力更大。在零部件领域,补贴退坡后,车企的成本压力分摊到电池、电机、电控等上游生产环节,对这些零部件的价格形成冲击,据统计,今年以来,电池的价格就下降了 20% 30% ,而原材料成本却在不断上涨。 对于上游企业而言,一旦下游回款出现问题,资金链很容易断裂。

对于从事电动汽车生产的整车厂家来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普遍较高,车企的利润并不高,因此降成本一直都是其面临的难题。大企业资金相对充足,特别是上市公司、大型国企,资金来源相对较多,而小型车企特别是那些只生产电动汽车的车企,一旦政府补贴退坡或取消,再加上车难卖,其研发、生产将面临资金难题。

运营商大部分都是重资产运营,而大部分也并未真正实现盈利。 此前国家补贴较高时,由车企垫付国补和地补,运营商拿车成本较低,资金压力不大,而补贴退坡后,部分车企提出只垫付国补而由运营商垫付地补,这对于运营商来说,成本将更高。 除了运营商,在未来电动汽车无补贴、高售价时代,个人同样面临资金难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资金难题 如何用金融手段破解?

以供应链金融破解零部件企业资金难题。 零部件企业,除动力电池外,所需要的资金相对而言并不是特别大,银行贷款可以解决大多数资金难题。 中小企业银行授信不高,贷款难,目前兴起的供应链金融,正是解决问题的一大途径。供应链金融在目前有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三种模式。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游的零部件生产商可以以应收款,也就是车企的应付货款做抵押向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或融资。车企作为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授信一般较高,这样既解决了零部件企业的资金问题,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资本市场,解决车企资金链难题。 相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车企所需资金较大,回报周期长,面对资金问题,较大型的车企会选择上市,去资本市场募资,稍次的可寻找产业投资基金,寻找资本。

融资租赁、汽车贷等可发力汽车消费市场。 2018 1 1 日起,个人自用新能源汽车首付只需支付 15% ,这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是一大利好,结合汽车贷等新能源汽车金融手段,买车门槛进一步降低。 在运营端,则需要结合金融手段寻找更好的运营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一点则需要业内人士进一步探讨。

不过,上述几种途径只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金难题众多方向之一。 从金融角度来说,对于新能源汽车国补、地补的垫资变现,整车的销售、运营等,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既能帮助产业解决资金难题,也可实现资本的有效运作。

主机厂、财务公司、金融公司解决方案、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保险 + 银行模式等等, 这些金融模式如何有效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如何顺利融资?如何能够让金融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正向、健康发展?如何让金融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受益? 这些都是需要业界精英探讨的课题。

2018 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