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弘扬中华道家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网友吐槽:用棉花代替真雪!景区道歉了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突发!开曼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子道德经

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

老子道德经  · 公众号  ·  · 2024-12-21 06:00

正文


冬至

关于饺子的故事...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2024年冬至时间

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二十一 星期六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冬节”、“贺冬”、“小年”等。

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

而在我国北方,每逢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 水饺。 ”(注: 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关于“饺子”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有吃粽子的习俗,而到了冬至这一天, 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的著作 《伤寒杂病论》 ,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 “娇耳” 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 饺子”或“扁食”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的民谣。
渐渐的,饺子成为了不可缺少的节日饭。
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
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饺子馅的美好寓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