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开发的世界里,成功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失败却可能只因一个小小的失误。本文作者通过与多位产品负责人的交流,结合自身丰富的实战经验,深入剖析了产品失败的常见原因。
———— / BEGIN / ————
上周朋友跟我吐槽,开工第一天,他们老板就要求赶紧卷个新产品。
他还信誓旦旦地非要和我打个赌,说是这个新项目凭他的直觉肯定还是会失败,听完他的吐槽、控诉,我也认为失败概率极高。
随着聊的越深,我也盘点了过去一些失败的产品经历,不得不说成功是诸多因素的汇合,但失败往往只需要掘开木桶的任意一块木板即可。
那么,新产品失败的常见原因都有哪些呢?
镜同学在这里并非只想罗列个人经验,反倒我也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上周主动和7 位产品leader做了访谈交流,大家也都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嗯,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我们的共识是,在产品的世界里,成功像是一场复杂的交响乐,需要众多乐器协同奏响和谐的旋律,每个因素都像是乐器的一个部件,得完美配合才行。
可产品失败就像那木桶,只要一块板子裂开,水就会哗啦啦地流走。
有个朋友还给我举了自家「失败」的案例:
他曾参与百度糯米的产品设计,要知道百度糯米曾是百度在O2O领域的重要布局,融资约25.2亿元。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美团和大众点评等竞争对手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逐步占据优势,百度糯米未能形成有效的差异化竞争。
同时,百度在O2O领域的战略调整以及自身运营问题,导致其市场份额逐渐萎缩,2022年9月,百度糯米不得不发布公告称因公司业务调整,APP停止服务与运营。
图-⬆️百度糯米发布APP下线公告
根据 Gartner 的产品失败率报告显示,有相当高比例的产品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算是事实上的“失败”。
而卡巴斯基在2020年一项研究显示:全球95%的企业创新负责人承认,他们的项目往往在推出之前就已经失败;其中很多创新项目甚至无法通过开发阶段(36%)。
图-⬆️产品失败研究,来源于kaspersky网站
这似乎有些奇怪,像百度等这样的专业团队,有顶尖的人才、海量的数据和雄厚的资金,怎么还会踩坑呢?
这就像一群经验丰富的航海者,却在看似平静的海域翻了船。
其实,很多失败背后的逻辑极其朴素,本文结合最近的访谈交流,分享几点产品思考,希望对你有参考。
脱离用户价值,
擅长为「伪需求」自嗨
在我访谈中,这几个朋友提到最多的就是「伪需求」,即,脱离用户价值的产品设计成为各种项目失败的首要原因。
咱们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产品是业务的表达载体,本质就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器,只有贴紧用户、洞察用户本质需求才可能做出成功的产品。
但遗憾的是,很多公司在新产品立项时并没有深度调研,缺乏理性的数据决策参考,往往只是依赖老板的过往经验(有些老板确实家长风性格,导致产品团队不敢有个人主见),或者产品总监缺乏市场感知和数据思维。
总之,脱离了用户,在实验室自嗨。
有个朋友分享道:
他们老板特别强势,还特别武断,就像个 “独裁者”,比如,他们在开发一款社交软件时,他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喜欢那种特别酷炫、复杂的界面,根本不听取产品团队和市场调研人员的意见。
甚至,他们老板连按钮样式、摆放位置都有亲自部署,但却对A/B测试等正确模型听不进意见。
显然,这种产品不是基于用户需求的结果,注定是“自嗨”的悲剧。
事实上,这类情况真的很普遍,镜同学过往「失败」的产品经历绝大部分都是这类原因所致。
因此,我十分建议大家作为产品设计师聚焦「用户价值」,深度理解用户、调研市场,多进行灰度测试,就像37Signals所说,要养成数据驱动决策的习惯。
当然,也推荐大家在新项目立项时多做调研,多使用诸如「RICE模型」(需求优先级模型)等,多做科学、理性的决策。
图-⬆️基于用户价值做需求排序,来源网络,侵删
业务不聚焦,
刚要成功就换新赛道
不追热点,是个人成功的关键。
前两天我在某博客节目听到这句话,当然,这句话是有上下文语境的,但反过来说,如果只追逐热点,反复调整赛道,那一定会失败。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一些这样的公司:今儿个看这个项目火就投这个,明儿个看那个赚钱就转过去,资金就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地花出去,可最后一地鸡毛,甚至走不出原地踏步的怪圈儿。
事实上,几个leader都对此感同身受,都是一肚子委屈争相控诉,果然,每家都有难念的经,无一例外都经历过这样的“委屈”。
在我看来,缺乏战略定力、反复修改战略目标,是产品十分常见的「失败」原因,其带来的沉默成本往往是灾难级别的。
很简单,产品是迭代出来的,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市场反馈做快速迭代,而不是在实验室计划缜密、推出就爆品,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这个时候我们要明白,成功产品一定是遵循「动态校准方法论」的逻辑,要明白亚马逊的 “可逆决策” 机制——这机制就像一个灵活的方向盘,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根据路况进行调整。
比如说 SheIn 这个品牌,它就是靠着敏捷迭代取得了成功。
总之,这就像挖井一样,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反复做战略调整、战略漂移,保持战略定力是挖出井水的必要前提。
忽略运营推广,
酒香也怕巷子深
大家还都提到了「运营推广」的重要性。
因为有几个朋友在做失败复盘时发现,他们发现自身的业务洞察没毛病,产品设计也不错,但是就是不懂得产品推广,公司内部就没有专职的运营人员。
这点我也深有感触。
早些年,我们做垂直的B端业务,当时我们认为B端不同于C端,不需要流量思维,不需要运营,我们甚至早期连公众号都没有,后来有了公众号,但也仅仅如此。
连付费推广、SEO等都没有意识,官网更是像个demo,但说实话,我们的产品力确实很强,业内都是好评,我们也自认为很专业。
但遗憾的是,就是叫好不叫座——老客户很满意,新客户进不来。
直到后来挖了一个运营大神,快速搭建起来了品牌运营推广体系,才算是走入正轨,产品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所以,产品力一定要叠加上运营buff,千万不要产生B端不需要运营推广的幼稚认知,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是常识。
当然,我们最后也总结升华,产品失败不仅仅是运营推广不力,往往还是整体运营失能,即,不懂得系统运营,比如,不会对数据进行分析、改进,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
另外,还是要多说一句,运营只是个工具,必要但也不要过火,千万不要有投机思维,还是要以产品力为前提,就像黄有璨在《运营之光》一书中说的那样,最好的运营策略是口碑,千万不要过度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