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研读间
这里将分享关于高等教育以及社会转型的观察和评论,此外还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探讨,旨在为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逻辑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对话基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研读间

妈,其实回你微信有点烦

清华研读间  · 公众号  ·  · 2018-05-13 15: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天,我们要说一个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的故事。


Part 1

生活总是很忙,
微信消息提醒响个不停。

「快交论文初稿!」

「快给方案!」

「做的什么东西,快修改!」


快写!快做!快交…

焦头烂额之际,

「滴」

又一条消息,

竟是条鸡汤,来自我妈



好的妈妈,我会含泪继续奔跑的!

妈妈真的是被耽误的文学家。


Part 2


妈妈就像福尔摩斯,在微信上搜集着孩子的蛛丝马迹。


聊天的时候没发一个笑脸,

妈妈就觉得宝宝不开心了。


有时候妈妈也会忘了,

我是她亲爱的宝宝,

失恋求安慰,她告诉我「早就等这一天了」。


Part 3


妈妈好担心你丑而不自知。


有些妈妈对孩子的相貌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判断,没有后知后觉,反而淡然自若。




在妈妈眼里,丑是病,得治。


治疗方法上她们选择了见效最快的穿衣打扮,季节更换不止提醒你小心感冒,还提醒你购置衣服。


一轮提醒四天之后…



二轮推送轰炸三天之后…



依然坚持…


性子急的妈妈或许不喜欢打持久战,直接甩几个淘宝链接,「我就问你买不买?」



Part 4


妈妈诸多技能加身,

还有一项花式催婚大法

孩子:妈妈,谢谢你为做了这么多。

妈:「妈妈做的还不好」

孩子: 「为什么呢?」

妈妈:「就缺一个儿媳妇啦!」


以参加婚礼名义催婚


以看电视剧名义催婚


还有以表情包形式打探


然而,传说中的男朋友…


Part 5


同样,妈妈也在时时刻刻地担心,

清华里那么多厉害的人,

孩子没文化怎么办?

一位同学学建筑,妈妈即使没有专业背景,

也一直关注朋友圈里的学术前沿动态,

择优转发给孩子:


梁思成建筑手稿 每张都是艺术品

35名设计师盯上了脏乱的菜市场,4天后隔壁大妈惊呆了…

中国最美十大现代建筑,惊艳了全世界,最后一个实在太美了!

甘肃省历史建筑名录公布 兰州6出入列

妈妈也害怕你掉入成年世界的漩涡:

路上遇到老人小孩问你要吃的一定要小心!细思极恐!!

洗衣桶千万别扔,剪一刀,挂插座上,谁见了都夸

一粒桑葚7味药!现在吃,正当季!错过再等一年~今天才知道

在她们眼里,不懂得养生的你时刻需要督促和提醒。


Part 6


关心、惦念、焦急,妈妈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孩子的爱。


回家的路上,她时刻在线,想知道你有没有座位。


一次和妈妈有了些不愉快,她竟然以给钱为名和我说话,姿态放得那么卑微。



和妈妈相隔千里,

有时一个小异样就会被妈妈紧张地解读为:孩子出事了!


比如晚上打了几个电话妈妈没接到,

她脑补出我病了、出了急事,所以才连着打几个电话,

甚至不相信我是她的儿子。(哭笑不得)


Part 7


仔细想想,每天低头族的日常里我们似乎在她的聊天界面上停留的时间并不多。


不知何时起, 她成了安慰我们闲下来再理她的那一个,成了打电话需要微信预约的那一个,成了十几天等待几分钟语音的那一个…


微信的存在,暴露了我们和妈妈的代沟,聪明的她们也在努力接受我们的话语体系。


她们学会了表情包的轰炸


学会了换一种方式表达想念


有的也在聊天中显得有些凌乱

她们在我们的秒回名单里并不固定,即使她们在我们的心里排名很靠前

我们不曾点开过她转发的所有推送;

我们没有耐心看完她的微信;

甚至有时为了一时的放松暂且搁置她的问候;


我们永远是孩子,从出生那天起,这是妈妈的执念。


诗人于坚在《纯棉的母亲》中写道:

纯棉的母亲 100%的棉

这意思就是 俗不可耐的

温暖 柔软 包裹着……


有时候我们任性,

有时候我们吐槽,

是因为我们相信妈妈永远不会不爱自己,

是因为这份安全,我们变得有恃无恐。

妈,如果可能的话,每天都微信我好吗?收到你的微信其实我很幸福!

文字|京泽  灿烂

编辑|兰崇

责辑|凉粉

文末图片|黄巧子

感谢为本文提供素材的小伙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