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报
做报纸,也懂互联网,这里是《IT时报》(IT Times)微信版。作为上海一份IT类周报的新媒体产品,这里汇聚了关注全球IT业的魔都资深IT记者。我们追求原创独家新锐,以及读视听多种表达方式。ps. 使用IT产品有问题?留言与编辑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宇宙结婚  ·  “跟宇宙结婚”音频节目总目录 ·  16 小时前  
跟宇宙结婚  ·  日常絮叨:上饿了么搜【跟宇宙结婚】领红包哟 ·  16 小时前  
跟宇宙结婚  ·  节目更新:跟宇宙结婚悄悄话 vol.245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报

餐饮商家服务费下调,平台、骑手、消费者谁来买单?

IT时报  · 公众号  ·  · 2022-02-24 17:15

正文

-

图源:东方IC

2月21日,记者在外卖平台上点了一份早餐,在没有使用任何满减券的情况下, 实付20.69元,订单上显示这位商家的预计收入为12.29元。换而言之,8.4元被平台拿走了。

近年来外卖经济的兴起,在消费者享受着外卖带来便利的同时,商家们对平台则是“爱恨交织”,一方面分享平台带来的流量红利,另一方面则在承受高昂的服务费以及补贴支出等带来的压力。


2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要“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餐饮企业经营成本”。


这一规定的出台,将同时给外卖平台和商家带来深远影响。

01

高昂的服务费,20%起步

“美团和饿了么的服务费都是20%。” 在上海经营着两家咖啡店的范先生告诉记者。


2017年,范先生在朱家角古镇开了第一家咖啡店,主打外卖。店铺同时入驻了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平台都要求收取20%服务费。今年春节期间,他在青浦开了第二家店,这次他选择入驻美团,“主要是考虑到很多年轻人喜欢上大众点评找店,美团外卖可以直接通过大众点评下单。”这一次,平台给出的服务费抽成同样是20%。

图源:东方IC

外卖平台的服务费并非统一价,不同地区不同商户的抽成比例有着差异。


在上海,一家开在居民区附近的饭店老板告诉《IT时报》记者: “美团外卖给我们的服务费抽成为18%,或许还有谈价的空间。” 一般而言, 店铺的客流量越大、外卖单量越大,议价空间也越大。


一位在四线城市经营咖啡店的店主告诉记者, 当地饿了么平台对商户收取的服务费普遍在20%左右,美团收取的服务费更高,最低也要23%。


一些店主告诉记者,根据店铺种类和接洽代理商的不同,服务费抽成比例和抽成规则也各不相同。


比如在范先生的店里, 如果消费者只单点一杯咖啡,那么每单按5.2元的固定抽成来结算,超过一杯则按每单20%来抽成。


也有一些地方将服务费分成分保底抽成和非保底抽成。一位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她上一家店开在成都,满足15元起送费后,每单保底抽4.2元,超出15元的部分则按22.5%来算。但在她现在开店的城市,就没有保底抽成,都按照订单价的23%来算。

02

补贴大战背后,商家承担一半

美团财报显示, 2018年至2020年间,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笔数从23.8笔一路上升到了34.4笔。 除了受疫情影响,外卖平台频繁发放的红包也在刺激交易频次的提升。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外卖平台都会打出 “百亿补贴” 的口号,给消费者发放大额满减优惠券。不少社交平台上,消费者都能看到领取大额外卖券的攻略和信息。


在不少消费者的认知中,这是平台在“掏钱”送实惠。实际上,这也是商家在参与买单。

“一般来说, 平台和商家一人一半。 ”范先生解释说,只要店里允许使用满减券,商家需要拿钱出来进行贴补。 比如消费者使用了10元优惠券,那么商家需要承担其中的5元。外卖费也一样,如果免3元,商家出1元,平台贴2元;免5元,则商家出2元,平台贴3元。


“对于个体小商户来说,做外卖的成本太高了。”范先生感叹道。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消费者使用了5元会员红包之后购买咖啡,那么一杯标价22元的澳白,在扣除了5.2元基础抽成和2.5元的红包补贴之后,商家的实际收入只有14.3元。也就是说, 在不考虑咖啡制作成本的前提下,仅是外卖平台成本,就占到了整杯咖啡的35%。


虽然平台的满减活动并非强制,但平台会对参与活动的商家给予一定的流量支持。“如果不参加的话,顾客肯定会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家。”一位餐饮从业者颇为无奈地说。

03

“缺斤少两”,消费者被伤害

夹在流量和收益之间的商家,尝试利用一些手段来缓解平台抽成带来的压力。


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店消费,在四线城市经营咖啡店的朱先生选择了“调价”措施,相比到店消费,外卖平台单价高出1到2元。“这样的话,消费者到店看到价格会觉得店里更加划算。”


调高外卖平台的单价,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只是店家分摊平台成本的一种方式。更有甚者,一些商户在参加优惠活动后,为了降低成本进而“缺斤少两”,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有一些商户要求拿到大额优惠券的消费者下单后取消订单,一位用户提到, 在以12元的价格购入原价35元的炸鸡套餐后,接到了店家的电话,要求取消订单,原因就是“不够成本”。

图源:网络

“作为商家来说,想要在这种情况下保质保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朱老板认为。


尽管发改委等多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出,要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但对于服务费应该降低到多少才合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一些餐饮从业者看来,10%是相对合理的数字。


而在2021年3月,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报送过相关提案, 认为外卖平台抽佣在10%-15%区间才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很难实现盈利。

04

两头为难,外卖平台寻找第三条路

在商户因为服务费和抽成叫苦不迭的同时,外卖平台自身也面临着两难之境。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美团外卖市场占比67.3%,饿了么占比26.9%。作为综合市场占比高达94.2%的两家外卖平台,餐饮外卖业务佣金是其营收的大头。


根据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的财报,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地生活服务收入主要来自饿了么的平台佣金、提供配送服务收取的服务费及其他服务费, 合计为人民币182.7亿元。


美团的财报显示,自2018年起,外卖配送业务营收就占到了美团总业务的60%左右。虽然近年来,美团一直尝试开拓其他业务,但从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 餐饮外卖业务营收264.85亿元,仍然占据美团总营收的半壁江山,达到了54.24%。其中,餐饮外卖佣金收入为182.51亿元,在餐饮外卖业务营收中占比68.91%。

美团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

相比背靠阿里巴巴的饿了么,作为外卖龙头老大的美团自身面临着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 美团去年第三季度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但相比一季度116%的增幅,势头明显放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