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纵横
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创始人王璞携千位咨询师随时恭候,与您零距离答疑解惑各种管理问题、疑惑与纠结,速来互动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宇宙结婚  ·  节目更新:跟宇宙结婚悄悄话 vol.243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纵横

加班到凌晨,为什么没人发朋友圈了?

北大纵横  · 公众号  ·  · 2025-01-04 07:5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现代人对于朋友圈晒加班和工作周边的不再热衷的现象,指出人们开始更注重隐私保护和生活真实性的趋势。文章提到朋友圈中的人设风和职场界限感的问题,并指出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发朋友圈或者逃离朋友圈的原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朋友圈中的自我营销和人设风。

文章中提到,有些人会在朋友圈中进行自我营销,通过打造人设来展示自己的优点。但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别人的鄙夷,让人们觉得上班全靠演技。

关键观点2: 朋友圈中的隐私泄露问题。

文章通过辛萍的例子说明了朋友圈中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和家庭背景,从而引发隐私泄露的问题。

关键观点3: 朋友圈中的焦虑和压力。

文章中提到,有些人因为朋友圈中的伪精致轰炸和九宫格连击而感到焦虑和压力,甚至选择关闭朋友圈入口。

关键观点4: 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发甚至逃离朋友圈的趋势。

文章指出,随着人们对真实性的追求和对隐私保护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不发朋友圈或者选择其他平台来发布内容。

关键观点5: 工作的本质与生活的平衡。

文章最后强调了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朋友圈的精致面不该是一种刻意为之的展现,应该用更成熟、专业和内省的方式来平衡工作和生活。


正文

作者 | 桃之窈窈

来源 | 智联招聘

1174字 阅读时间3 分钟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人不爱在朋友圈晒加班了。 别说晒加班,发工作周边到朋友圈都是一件让人鄙夷的事。
停止自我营销, 把下班还给真实

之前,职场上刮过一阵风叫做,朋友圈人设风。也就是说,这类人会将朋友圈作为自己的社交货币,通过朋友圈的内容,来给自己打造一种人设。

比如,我们公司的一个小姑娘就是典型跟风者。朋友圈里没有感情,只有精准的自我营销的内容。

加班后,来一条,元气满满地给自己打个气,奖励搞定任务的自己;公司发个给福利,福利和公司logo一起拍;公司团建出去,必发同事大合影。

俨然一片“岁月静好,万事合宜”。发一条没人点赞回复,那就发两条,时间久了,也能得到一条来自领导的“辛苦啦”。

时间见人心,这样的朋友圈写满了功利与野心。慢慢地,看明白的人都会有一种感慨:上班全靠演技,要立人设;下班了,就别让自己那么累了。

分享欲断崖下降,隐私感直线上升

要说发现朋友圈的威力,以及职场人均福尔摩斯的恐怖还是得从一次不经意的八卦开始。

辛萍有一次搭同事便车,还没说地址,同事直接来了句:“我知道,你跟咱部长在一个小区呢。”要知道辛萍从来没有邀请任何同事去过她家,也没有说过自己住哪。

而她的家庭地址是从过年她发了张在家看烟花的照片被同事分析出来的。

有些时候,发朋友圈的不经意动作,可能在有心人眼里透露的就是信息关键词和家庭背景,个人喜好。

职场中,保护自己的方式其实就是让别人对你这个人知道的很少,有点拿不准的感觉。有背景的,少点对于外力的臆想;没背景的,少点轻慢带来的伤害。

“朋友圈三天可见”是过往的不再开放,朋友圈同事分组的建立是鲜明职场界限感的建立,工作久了,就会明白同事只能是同事。

围观别人的生活,不如经营自己的

近几年,打开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单位时间很贵的人,根本不会打开朋友圈。因为真正让你在意的内容根本不会在朋友圈出现。

南力表示,自己甚至直接关掉了朋友圈入口。因为他忍不住总会习惯性地点进去。点进去以后要么是各类工作推送,要么是微商广告,要么就是各种风景大餐,人像美图。

特别是被这样的伪精致轰炸,九宫格连击后,他会变得焦虑。但生活可能就是有落差的,他要停止搬砖,就得断贷,不如不看,索性就关了。

其实,别人发的,都是他想让你看见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的下意识行为都是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更多时候,别人发的朋友圈可能也是玻璃渣里找糖的一面。

所以说,越来越多人觉悟了,不再围观别人的生活。而且生活的真相往往就是真实的观众就你一个,其他的都只是路过。随着朋友圈真心受众的减少,不如在其他平台匿名在随心发,或者干脆不发。

总得来说,工作的本质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朋友圈的精致面不该是一种刻意为之的展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