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最宽容的「皮粉」也难以将《赛车3》称为杰作,当然,大家还是深深爱着皮克斯的——那可是皮克斯啊!虽然能赞许的点也就只剩下了「追忆」和……「女权」?
要知道,《赛车总动员》的世界观中最大的不解之谜正是,这个世界中一直有儿童配音的小型车存在,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一部车童年到成人的成长过程(相反,老化是自然过程),「闪电」麦昆从出场起就已经是一部刷上号码95的红色赛车,他没有父母。
性别在《赛车》无需生殖的世界观中毫无意义,因为它本身就不应该是一部有性别差异的动画,皮克斯最初选择「男」性主角只不过是因为boys更喜欢汽车。
在《赛车3》里,「酷姐」强调的是「教练车」和「赛车」的区别,而非「男性」与「女性」,正如《疯狂动物城》里阻碍兔子朱迪成为优秀警察的关键并不是性别,是因为她是一只兔子。
只因为女性配角战胜所有男性对手成为top,就为其大唱女权主义赞歌。而玩具货架前,四五岁的男孩子们还是会选择熟悉的「闪电」麦昆、拖车板牙或者外形更加酷炫的「黑风暴」杰克逊。所以,在批评《赛车3》时,要先将下面这句话默念三遍:
《赛车3》就是一套广告片是一套广告片是一套广告片——在皮克斯的公认垫底作《赛车2》上映前,《赛车总动员》已经卖出了近百亿美金的玩具。
成年影迷指责迪士尼只把该系列当做摇钱树(是不是和《赛车3》里斯特林和麦昆的协议很相似?)导致续集剧情稀碎,缺乏情感力量,但它依然是皮克斯最赚钱的作品。
无论从继续卖周边、给「闪电」麦昆的速激车生划上完美句点,还是出于挽回口碑的角度,皮克斯都不得不拍摄这部「皮粉」根本不看好的trilogy完结作。
《赛车总动员》的确有皮克斯一份情怀存在,麦昆喷涂的数字95正是《玩具总动员》上映的年份。
皮克斯的核心人物,也是迪士尼首席创意顾问的约翰·拉赛特久不当导演多年,却亲自执导了《赛车》的前两部,麦昆吐舌头的习惯也来自约翰·拉赛特自己。
巧合的是,《赛车》诞生的年代,正是迪士尼收购皮克斯的2006年。
在《怪物公司》和《海底总动员》均取得破天荒成绩之后,皮克斯已经一跃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工作室,与长期合作,动画本部陷入低谷的迪士尼谈判破裂,《赛车总动员》本应该是皮克斯与迪士尼的最后一次合作,却在皮克斯被收购后成为新时代的开启者。
于是,同样在讲中年危机和寻找自我主题的《超人总动员》,就成为了皮克斯作为独立制片公司产出的最后一部作品。
《超人总动员》(2004)
与如今的略显寥落相比,彼时的皮克斯正是创作力勃发的黄金期,远谈不上「中年危机」,在《Cars》里初次亮相的「闪电」麦昆也是意气风发,满脑子只有对未来的无限愿景,他有短暂的迷茫期,但很快便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正视自己收获成功,让久已荒废的温泉镇重新繁华起来。
被收购后,皮克斯仍然贡献出了半部神作的《WALL-E》和《飞屋环游记》,分水岭是在2010年——那一年,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3》和迪士尼的《长发公主》先后上映,迪士尼的复兴和皮克斯反复被质疑「好景不再」都要从这一年说起。
《飞屋环游记》(2009)
约翰·拉赛特被调至迪士尼总部,同时负责皮克斯和迪士尼的创意部门,安德鲁·斯坦顿被派去拍摄亏了迪士尼两亿美金的《异星战场》,布拉德·伯德执导《碟中谍4》初战告捷,之后的《明日世界》又惨扑1个多亿,皮克斯的人才流失和创意枯竭问题因此被归咎于迪士尼的「吸血」。
客观说,近五年以来,皮克斯除了一部《头脑大作战》再现了早年的「创意为王」,其他原创和经典续集都只是中庸之作。
《头脑大作战》(2015)
2017年的皮克斯面对着和麦昆一般的境遇,伯乐已不在人世(乔布斯),老东家被现东家收购(卢卡斯影业与迪士尼),如「国王」和「路霸」一般曾平分秋色的昔年对手都已黯然退出(梦工厂),新秀咄咄逼人(照明),后辈风生水起(RenderMan vs.Hyperion),这样的皮克斯才终于到了感叹「中年危机」的时候。
《赛车3》里的麦昆外形依旧闪亮,心态也不算衰老,却被当做江河日下的老者。如果从《玩具总动员》上映的时间算起,皮克斯也不过刚刚22岁,本该是风华正茂的年华,却也常被批评「已显老态」。
虽然无法再与新秀竞速,麦昆仍然能跑出接近200的速度,他在赛车界的传奇地位也岿然不动,正如皮克斯依然是业界标杆,优秀动画的代名词,只是,回不到那个最辉煌的岁月。
但是,皮克斯还是皮克斯,敢于骄傲宣布即使我不能成为top,能取代我的也只能是我门下弟子的皮克斯。
这才是身为「皮粉」,目睹哈德森博士与麦昆的往日相处,以及麦昆放弃比赛,激励后辈冲过终点线时被打动的理由,传承的力量,终于战胜了时间的摧折。
何况,皮克斯也不是甘做「教练车」的麦昆,虽然前景还不明朗,至少,我们可以期待年底的《寻梦环游记》。
往期精彩内容
《Cars 3》并非特烂,只是我们不能容忍皮克斯变得平庸,失去魔力
类型电影本来快死了,是《低俗小说》复兴了它?
这部电影超越一切的伟大意义,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