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伢儿去哪学  ·  限时免费 | ... ·  2 天前  
伢儿去哪学  ·  限时免费 | ... ·  2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新型「催命符」来袭,00后开始立遗嘱了 ·  3 天前  
孤独大脑  ·  命运列车 ·  3 天前  
日本万象  ·  2025有声电子日历,让语言学习更简单! ·  3 天前  
日本万象  ·  2025有声电子日历,让语言学习更简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孤独感是否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情绪?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1-16 07:07

正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思考


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ZeeTea CEO | 创业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师


即便是最孤僻的人,依然会寻求某种连结感。


No man is an island.


孤独感是否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情绪?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by 冯丹彤


没有任何一种感觉是纯粹消极、毫无存在价值的。即使是在痛苦、委屈、震怒等等负面的情感体验背后,往往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如疼痛的感觉,提示了身体某处的病变;委屈的感觉,提示了付出与获得、遭人误解和渴望理解的失衡;愤怒的感觉,提示了自己身心遭到了威胁,需要启动自我的保护。孤独感的存在,提示了自我某个层面的「失联」状态,每一次让人感觉凄凉、沉寂的孤独感,都在提示我们需要与某个人、某种心理活动、某种生存状态,建立和保持联结。


内心失去联结的感觉,在中文里有很多表达的词语:举目无亲、孤家寡人、异客、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镜中的陌生人等等这些词语在描述了人在不同层面体验到的孤独体验。


参照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龙对于孤独的解析,可以把我们日常体验到的孤独感,分为人际孤独、心理孤离、存在孤独三个层面。其中任一层面出现了失联状态,都会导致孤独感的出现。


第一个层面是人际孤独。意指和他人的分离。


我们和自己熟悉的人,有了地理上的距离、无法面对面交流时,我们会自然地产生想念、怀念的感觉。我们可以暂时把注意力大量地投注于外界的事务,但伴随着身心的疲惫,我们内心想和人交流、谈心的渴望也会慢慢升起。在匆忙之余如果没有人可以去倾诉、交流,那种无人应答的孤独感,会很强烈。尤其在遭遇事业不顺、人际冲突时,内心的创痛感,在无人可以倾诉的背景下,会被放大、掺杂更消极的无助与自责感,「为什么我连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


这是人际孤独的本质,这种孤独感,提示着我们,需要留出时间和亲友交流、必要的时候需要见面聊个痛快。而现代,QQ、微信、陌陌等即时沟通软件的盛行,给人们缓冲这种人际中的孤独制造了条件。当我们体会到人际的孤独,需要做的,只是敢于正视内心渴望和人保持联结的需要,主动地迈出沟通的第一步,受到邀请的人,如果也需要这种交流,两个人持续的对话就一起缓解了这种孤独感。


第二个层面是心理孤离。是情感和理性、自我要求和真实感受之间的分离。


欧文·亚龙总结道,人如果过多的压抑了自我的情感,只在认知和理解上,和自己保持联系,压抑自我的感受和欲望。把「应该」或「必须」当成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或埋没自己的潜力,都被称为心理孤离。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工作中,我们时常体验到重复感,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体会不到这么做的意义,只是盲从于大多数人的意见、遵从于过去的习惯而维持原样。这一过程已经不再带来新鲜的体验,我们成为我们心灵上的陌生人,我们与内心的需要、深层的体验失去联结。这导致我们的内心变得空洞、做事情变得没有热情。觉得做了又当如何,只是业绩更高、成绩更好、有了更好的皮包和手表,但是内心却不再能体验欣喜与满足。这时候,即使我们渴望表达自己的空洞感、无趣感,也很难被人理解、听懂,这就自我与心灵孤离的写照。


这种人群中的孤寂、疏离的感觉,我们很少归类为孤独感,更多说成是人变得麻木、空洞。但这麻木的背后,是自我与基本的需要、真实感觉的疏离。心理孤离的感觉,提示着我们要正视内心情感与理性、真实需要和自我要求之间的分离。


第三个层面是存在孤独。指的是「个体自身与任何其他生命之间无法跨域的鸿沟,是一种更基本的孤独——人与世界的分离」。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世界有深刻的联结,希望看得懂世界的变化,也融入于世界的变迁。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体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外部世界接触越多,我们会越发看到自己的特殊性。


我们性格的完成正是在和世界一次次的交流中确立和完善的,但是独特的经验、阅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的同时,囿于自身经验的局限,我们越发地难以从别人的交往中,获得我们完全一致、我们彼此认同的感觉。


我们越发地承受着只有我是我,我也只能是我的困境。成长的过程,不断驱使我们走向未知、告别熟悉的环境和惯常的依赖。这不断触碰未知的自我、未知的世界时,我们饱受着无法被人理解、无法再放下自我、投身于关系的孤寂感。这是无法抗拒的孤独,是最强烈的孤独感。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注定孤独,是人不可改变的终极现实之一(其余三个是死亡、自由和无意义)。


而对抗存在孤独的最主要力量是关系。存在孤独感的出现,提示着我们需要寻找完整而意义的爱,来「弥补孤独的痛苦、分担孤寂」。


所谓完整的而有意义的爱,是指,需要建立基于对对方完整的认识和接纳、认可对方是独立、有感情的人,建立一种马丁·布伯所说的「我和你」的关系。


如果要想建立真实而深刻的关系,以此缓解存在性的孤独,需要我们能够真实地倾听他人,放下对他人的期待和刻板印象,让自己在他人的反应中成长。


综上所述,孤独感并不是只有消极意义的情绪体验,它的存在提示我们不同层面的「失联」状态。我们要想从孤寂和落寞的感觉中幸存下去,首要的是去体验、去觉察自己体验到的是哪一种孤独感,学着去接纳、面对它的存在,理解它想表达的需要,以此,在内心和行为上做出调整,打开未知生活的另一面。


本文来源知乎,知乎问题:孤独感是否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情绪?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作者冯丹彤,精神分析师、长程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师

封面图 by Mark Conlan


会员 Update


1. 1 月 9 日-1 月 15 日 18 点注册的所有的会员确认函已经全部发出,内含会员号码,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等文件夹。没收到的朋友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约定为「1702 期会员号码」,邮件内容注明你支付时候填写的手机号。请按照邮件提示务必将 [email protected] 加为联系人或白名单以便能够及时收到改变自己的邮件。


2.本周张辉的会员语音邮件已经发出,主题是「未来 10—20 年的工作与职业选择」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没有收到的话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标题约定为「未收到语音 170115」。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你曾经有过为之背水一战的事吗?那些你认为不可能战胜的困难,最终却被你战胜了,那一刻你的感受是什么呢?相信这对你的一生都会有极大的影响。

 

在上一期的会员语音里,彭萦和「改变自己」的数千会员们分享了她之前考北大经济双学位的经历。她在五个星期内,每天在图书馆里硬坐 10 多个小时,一个人学完了考研难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最后考入北大。


北大经济双学位是彭萦她人生中很重要的第一个跳板和平台。她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书——经济学的小品文,和同学一起做了第一个虽然现在看上去很幼稚的创业项目,也拿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的 offer。


一切都是从她在图书馆里昏天地暗的那五个星期开始的,她拼尽了全力,付出了所有,赌了最大的。


最后也赢得了最大的。


下面是精选的改变自己会员对彭萦 20160108 期语音《从此之后再没有什么是难的了》的反馈:


@会员 很双子的又又


感谢彭萦的分享,这是一次很有感触的语音,因为我们都是努力的人、我们都有过为梦想孤注一掷的经历。


大二那年,我突然意识到在毕业的时候我需要有一份拿得出手的简历,我定下了目标,要有高绩点、有社团的领导经验、有二专、有名企实习经历、出国留学,于是我努力向满绩点靠近、积极投入社团活动、选修了法语、进入了四大、银行、咨询公司实习、取得保研资格,但是由于家里的原因放弃读研以及之后的留学,虽然有遗憾,但最终在毕业时也收获到比较满意的简历;大三那年,为了取得奖学金,对于占比很大而我又最不拿手的马哲开卷形式考试,我试图曲线救国,争取那 5% 的凭借期末论文获得免考记优资格,于是我花费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研究往年先例,谨慎选题认真写作,最终取得了这一资格,当年也获得了校一等以及国家奖学金;作为经管专业的学生,CPA 是一个可以挑战的职业高度,毕业三年时,终于在经过无数次牺牲娱乐休闲时光默默耕耘后,通过专业和综合阶段的考试,查到成绩的那一刻,我都被自己的努力和上天的眷顾感动了;毕业三年半,有一次晋升主管的机会,从敢于接受挑战开始,我做了一年的工作计划,终于在年末不仅完成了新的职位工作,还取得了 2016 年度的优秀员工。


总结彭萦和我自己的经历,我发现共性的地方在于:首先你要有一个明确的挑战目标,接着你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关键点在于努力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上的而不是蛮力。而我的不足在于:目标还不够大,如果不敢想、不愿推自己一把,那么你就不会知道自己其实能达到更高的高度。


如果人生是爬坡,背水一战就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行为,因为当翻过了一座座山峰回望,你会发现离起点处的山脚下已高出了许多许多。


@会员 管儿


首先作为一名理工科的毕业研究生,即学过高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数学课程的女生,要对彭老师表示由衷的钦佩!钦佩之余,反观自己,要在短短五个星期里把这些课程熟悉到能够做题的地步,估计 90% 是做不到的,因为会不断暗示自己放弃,告诉自己不可能。回想在大学里,自己唯一比较拼尽全力的时候是二三级计算机考试的时候。当时正值开学,同学们还没有从放假中缓过来,我就开始天天跑自习教室看计算机的书籍了。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都要考,自己一定要一次性通过,免得后续补考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就这样,在室友不时的消极言论和没有人一起相互鼓励的一个月时间里,自己啃完了书本和习题,考试也真的都一次性通过了。所以,我想,或许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拼尽全力的努力刚好碰上那么一点点的好运气,因为天道酬勤。


@会员 吴小丹


谢谢彭萦的分享,年轻时为梦想样尽全力的事情,确实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我大学读的是新闻专业,大学时代的梦想就是去报社做一名记者。然而,报社要求非常高,特别是省级媒体,对学历要求很严格,而我只是三流本科,根本没有竞争优势。毕业一年后,偶然间得到了一个地市级媒体的实习机会,我毫不犹豫去了。由于理解能力还不错,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最重要的是我很勤奋,业余时间也基本花在工作和提升业务技能上。一年半后,一家省级媒体向我伸出了橄榄枝。虽然正式进入媒体行业也才两年半时间,但自我感觉进步特别大,甚至比入行五六年的同事,表现更出色。


如今虽已转行,但那段辛苦却甘之如饴的时光给了我极大的动力,不害怕从零开始,对感兴趣的事情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


@会员 Cicy


感谢分享!这篇语音充满了真情实感,面对北大双经的入学考,彭萦破釜成舟,背水一战。从此以后,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克服的困难了。


我有一些类似的经历,比如高三的时候用一个多月课后的时间准备 SAT 的考试,大一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啃着难懂的材料工程的教科书,大二大三的时候每天都像陀螺一样连轴转忙着上课、社团、做作业、打工、准备面试等等。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运气往往也不会太差,就算碰到结果不太理想的时候,起码可以对当初的决定问心无愧。


过去的事情已成往事,重要的是如何把握现在,面对未来。凡事能踏出第一步,也就成功了一半。


还被困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吗?不咬咬牙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现在就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改变自己」,与数千会员一起,向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困难发出挑战。无论什么你想为之奋斗的事,只要马上出发,就不晚。


本周日前加入,即可听到彭萦上一期语音《从此之后再没有什么是难的了》作为福利,听听彭萦如何背水一战,打下这场漂亮的胜仗。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 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