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及时,权威的眼科资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许迅教授:高屋建瓴 智领未来——奏响眼底病治疗的新篇章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 公众号  ·  · 2018-11-19 16: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者按:

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十三五”时期是推动我国眼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期和机遇期。我国作为一个糖尿病大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类绝不容忽视的眼病,那么在“十三五”期间应当如何进一步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建立适宜的工作模式呢?惟视眼科有幸采访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许迅教授,许教授就眼底病治疗领域的当前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眼健康的关注点已不仅仅局限于防盲层面,而是演变为对视觉健康的关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容易引起视觉损伤甚至致盲的一类疾病。中国目前约有一亿多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保守估计约为3000万,对于我国这样只有2000~3000名眼底病专科医生的糖尿病大国来说,要达成“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这一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采用常规的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模式显然行不通。因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特别提出要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便民的、能有效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视觉损伤甚至致盲的方法。


三级联防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由社区基层卫生单位通过对登记注册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普查,而后将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传输到上级医院,由眼底病专科医生读图,进行初步诊断,并进行后期的随访和治疗。三级联防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早期治疗的比例,有效防止患者出现视觉损伤的现象,减少致盲比例。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
治疗模式的变迁

DME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视觉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中国又拥有非常庞大的DME患者人群,保守估计约为1000万名患者,因此找到有效的方法治疗DME是非常重要的。


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最早采用激光进行治疗,激光治疗曾经作为革命性的治疗方案使得许多DME患者能够维持住已有损伤的视力,减缓其进一步下降,保住患者视力,但是这显然不能使患者和医生觉得满意。2005年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一经面世,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成为DME一线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不仅能够维持视力,还能通过早期用药提高患者的视力,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进步。


雷珠单抗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批准用于DME治疗 所带来的益处

雷珠单抗眼内注射能够有效地消除黄斑水肿,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视力,稳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RISE&RIDE研究的亚组分析表明,雷珠单抗治疗12个月时,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但能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可回退2级以上。 最新一项Meta分析,纳入4项雷珠单抗的关键研究(RIDE&RISE,Protocol I,Protocol T),研究显示,超过70%重度NPDR患者2年DR改善≥2级。 这些结果提示医生,虽然目前雷珠单抗主要用于治疗DME,但是它其实还有一个附加功能,即可能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这些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今雷珠单抗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DME治疗,这对于中国糖尿病患者而言是非常好的消息。


RIDE/RISE 长期研究: 雷珠单抗 显著持续改善患者DR严重程度长达3年


META 分析:雷珠单抗治疗重度 NPDR DR 改善 ≥2 级患者比例高达 73%


人工智能对眼底病领域发展的影响

不知不觉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悄来临,未来人工智能将应用于更多领域,进一步拓展眼科智能诊治领域,助力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使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可以覆盖更广的人群,促进医疗资源效益不断提升,必然也会对眼底病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眼底病医生最常接触的人工智能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自动筛查,其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压力,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人工智能对于我国这样的既有非常多的眼底病患者、又缺少眼底病专科医生的糖尿病大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毕竟是一些新生事物,所有新技术的问世都需要管理层尽早介入制订规范,明确法律上的权责判定,这些问题都需要逐步得到完善,有待管理层的重视和及时解决。


新版置顶方法

随着微信版本的更迭,大家的信息列表里变得混杂,希望新版置顶方法能让你在众多信息中一眼找到惟视眼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