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喜悦家人
爱人,爱家,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岛日报  ·  刚刚,四川突发!成都简阳市发生2.8级地震 ·  16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  18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  2 天前  
一念行者  ·  以大海而存在,让波浪境生境灭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冰上转场你见过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喜悦家人

不用出国移民,不用昂贵国际学校,中国普通家庭国际化博雅教育的实现路径

喜悦家人  · 公众号  ·  · 2020-03-11 12:05

正文

国际化是未来的趋势,英语要不要学已经不成问题,到底如何学,依然是众说纷纭,但是只有真正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博雅教育非常好,但是如何实践在英语启蒙中呢?


01 英语学习热潮现象背后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关于中国家庭国际化英语博雅教育的实现路径。

当年古罗马人热衷希腊文,当年欧洲人热衷拉丁文,都有一个共同点:谦卑而迫切的向这些文明学习。


因为那时古希腊文化遍及地中海地区,因为拉丁文化遍及欧洲。

所以,可以看见一条文明路径:希腊文明,然后传承到罗马地区的拉丁文明,然后到欧洲文明。


所以,语言和文明的传承息息相关。


许多中国中上层家庭,都迫切的让孩子从小学英语,并且以后能去美国留学。

这些家庭今天迫切的学习英语,是否也同样是类似的文明传承现象?


许多一二线城市家庭为了孩子学好英语,报昂贵的外教课,上国际学校。

一年外教课要2~5万元。一年的国际学校,那就更贵了,20万起步。

更有甚者,而且为数不少的中上层家庭,为了给孩子好的教育,花很大的代价 让自己孩子 从小留学美国,或者移民美国。


为什么英语如此重要呢?


事实上,在中国社会叱咤风云的人物,常常都是那些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人士,例如马云、李彦宏、刘强东等等,许许多多。

他们许许多多的成功故事,都是在复制国外的经验,或者依托国外的资本、或者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等等。


这些都在强化中国父母们对于英语文明的重视。


语言是文明的载体, 因此英语不只是语言而已,背后是认知、思维、国际视野。


英语一方面是国际化的普通话,与国际交流沟通,开拓国际视野,都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许多的科技文献最新思想理论都在以英语呈现。

还有,英语世界也是对于两希文明即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明的传承集大成者。



02 支支吾吾深感无力的 哈佛中国研究生



中国这近两百年来,一直还在睁眼看世界的过程中。

但是又一次次在挫败中、自我骄傲和封闭中纠结和徘徊。


今天在睁眼看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面临许多的挑战。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问题就是:语言,英语的学习问题。


按道路来讲,已经21世纪了,这不应该成为什么问题。但是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哈佛中国研究生,结结巴巴、支支吾吾连不成句子的英语,成为在美国博雅教育中深感无力的一群人。


哈佛中国研究生的困境:听的太少导致结结巴巴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再就是因为应试教育只学教材和考试,导致博雅教育的缺失。


留学生这样的案例十分的普遍,这些中国天之骄子,却在美国的课堂上被来自印度或者非洲的孩子完虐,因为中国留学生普遍的英语都是应试英语,水平都太差了,聋哑英语,结结巴巴,无法正常的沟通交流。


你知道这些天之骄子是何等的郁闷、羞愧吗,对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是何等大的打击吗?


然后因为语言的障碍,这些留学生没有办法很好的融进美国的社会。因而各方面的机遇都被大大的限制。

有文章就在讲:为什么华人在美国社会还不如印度人吃香?许多的大公司高管都是印度人,而华人却很难进入?

很显然的,语言的劣势是很重要的原因。


华人因此很难进入美国的上层社会,很难在美国有更大的影响力。这种挫败感,也导致华人在美国产生很大的自怜自怨和怨愤情绪,进而导致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社会造成许多隔阂、排斥、愤世嫉俗!一种失败者的心理,被排斥的感觉。


许多中国留学生常常是在中国人自己圈子里聚集,付出高昂代价出国留学,却和在国内完全没有什么两样。


因为语言劣势,因为应试教育,导致中国天之骄子无法融入美国社会,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人对于世界的正确理解,无法更好融入世界。

也很大程度上负面影响中国留学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负面影响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这就是聋哑英语、应试教育的严重恶果!


03 顺义妈妈的热血鸡娃进行时



许多留洋见过世面或者许多中上阶层的中国父母父母,知道英语世界丰富的资源和机会,明了英语的重要性,所以一开始就十分的重视英语。

这没有错。可是我们看看下面的顺义妈妈热血鸡娃故事,又让我们错愕!


[cp]今天朋友圈顺义妈妈的贴刷屏,感觉现在的教育培训,就是贩卖焦虑+毁童年。特别是有些机构和家长,把英语太过于神圣化了。昨天遛娃时,也遇到一位三四十岁的妈妈用全英文给她六七岁的小女儿辅导功课。母女都是流利的全英文对话,桌子上一大堆都是进口的原版英文教材。当时不由得肃然起敬,凑近偷听她们在学什么。只听他妈妈用英文绝望的喊:“10乘以10等于100啊!再算一遍!10乘以10等于100啊!怎么还是不会!.....”(大意如此)差点笑喷,赶紧开溜[允悲][/cp]


当许多三线四线城市的父母在羡慕一线北上广例如海淀顺义妈妈们的教育资源时,羡慕她们有国际学校,从小有外教,有全英文教学和教材等等,却不知她们也同样在各种焦虑和煎熬中。


在顺义妈妈热血鸡娃的故事中,你真的认为这些孩子以后能在国际竞争中胜过印度的学生呢?这些孩子从小在母亲的焦虑中绝望中各种压力下成长,他们的认知及心智能健全又优秀吗?


哎,为什么中国妈妈总是这么难呢?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呢?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很清楚的看见这种传统的学校模式:用碎片化的教科书,教孩子的模式。

很显然顺义妈妈还是深陷在传统学校模式里教孩子英语,传统教学模式里,因为这些中国妈妈从小就是传统学校成长起来的。这些妈妈自身的教育背景决定了她们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这里有基本 教育 理念问题:一是碎片化的学校教科书模式还是博雅教育;二是上课教学的教语言模式还是母语式自然习得问题。



04 碎片化教科书模式还是博雅教育?



即使许多一二线城市的国际学校,他们也陷在教科书模式中。

教科书看起来成体系,很系统,但是它致命的问题是:碎片化割裂化的知识叠加。


博雅教育的核心是:完整连贯有生命力的经典阅读,大量的浸泡在经典中。

在经典的阅读中,完整有机的深入对话、认知、丰富活泼的想象力拓展、连贯深入的思维训练、深入的情感共鸣才有可能。

而这些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营养。


还有,学好英语很重要的一点理由就是:英语世界有丰富多彩的超乎想象的经典教育资源。


而一旦陷在成体系的教科书中,就没有时间精力利用更生动活泼、完整连贯、如此丰富的经典材料。


英语世界的魅力,就在于有丰富的、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经典学习资源。


我们家小孩用BBC的科普片边学习英语,边做许多的科学实验,或者经典的人文历史材料,在古希腊古罗马与二战时空中 随时转换探寻有趣的人文与历史。


我们的孩子学的十分开心,积极自主。

这种学习体验让我们做父母的太开眼界,是我们学校里课堂上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05 教还是不教?



当年许多有钱的古罗马人常常雇佣古希腊的保姆来家庭中带孩子养育孩子。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保姆能给孩子从幼年开始一个希腊语言环境,这样学希腊语特别轻松。


中国孩子学了十几年英语还是聋哑英语,以致于哈佛中国研究生还是结结巴巴。


传统的教孩子英语是十分低效而且昂贵的。

中国人花了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物力时间生命在英语学习上,却如此普遍的聋哑英语现状,中国人整体英语水平在英语非母语国际排名垫底的事实,显得尤其尴尬和悲哀。


而不用教自然习得的母语启蒙,效率却如此高。这里有天然之别。

今天我们要摆脱聋哑英语,很显然的用重新回归母语式自然习得方式,摒弃教英语的方式。


因为教英语的方式,是人为错误的方式,学校化的产物。

而母语式自然习得,却能够充分发挥儿童与生俱来的语言学习天赋能力,合乎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


很不幸的是,今天大部分的英语培训机构、国际学校还在沿袭教英语的模式。例如下面一个全英文教学的ACE校长见证。


这些外教机构、国际学校昂贵,就在于教孩子英语模式,需要耗费大量的外教人力成本。




06 创造语言环境,畅游英语经典中



这么多年徐老师自己一边摸索家庭教育的过程,一边服务许多家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18 小时前
一念行者  ·  以大海而存在,让波浪境生境灭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冰上转场你见过吗?
3 天前
Kindle电子书库  ·  想了解连环杀手,就读这些书|书单
8 年前
ZOL中关村在线  ·  13岁少女打赏主播25万 月均四千够"局气"
8 年前
法学学术前沿  ·  2016年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盘点
8 年前
物道  ·  用对了牙膏,一生能省100万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