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注册风险管理师
这是风险金融行业最顶尖、最精粹的公众号,有专业的团队运营,13万人的粉丝群体;中国注册风险管理师协会(CIPRM)是风险管理行业的先驱者,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制定风险管理标准,做行业的引领者。协会官方网站:www.ciprm.or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猛拉!翻红! ·  1 周前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4.11.07星期四 ·  1 周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各位弹冠相庆之余,也请准备好,未来几年乱世纪 ... ·  1 周前  
券商中国  ·  深夜突发!知名私募:停止跟投!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注册风险管理师

论智者与愚者的界限:概念和认知

注册风险管理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14 10:29

正文

何处寻求真相,世事莫道寻常。这是“莫道寻常”的第108篇文章,本公众号致力于“用寻常的文字讲述不寻常的故事”。




孔乙己在鲁镇酒店时常常引人发笑,只好向小孩子说话,“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见听者毫不热心,显出极惋惜的样子。每每读到可怜的孔乙己,我都在想,与其孤傲于回字的四样写法,还不如老老实实替人抄书,也不至于流落街头,明明就是一个回字,用哪种写法,真那么重要吗?


与孔乙己一样的可怜人还有白骨精,明明就是一把枯骨,非要变着花样去迷惑唐僧,一会儿变作明眸皓齿的纯情少女,一会儿变作老态龙钟的悲情老妇,一会儿变作苦大仇深的悲催老头,就有这么一种人记吃不记打,只惦记着唐僧肉的香甜,却忘了孙悟空的狠辣。


站在白骨精的角度,认清自我的本质很重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很重要,一个没后台没背景的下界小妖,脱离本质和能力瞎折腾,就要掂量一下是否禁得住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大棒子。


小时候在村里,大人们夸某个姑娘漂亮,一般说,“村东头老张家的闺女真俊!”;当我上了学,才知道漂亮这个词,比如一直觉得班里的数学课代表好漂亮,也熟悉了“美丽”这个文绉绉的夸法;过了2000年,漂亮和美丽貌似过时了,要喊“美女”;而过了2010年,是个女性都要称呼美女的,这时要喊“女神”。


从颜值来讲,村东头老张家的闺女、数学课代表以及美女、女神,真的有差别吗?其实没啥差别,让我打分,都是99分,只不过时代在变化罢了,人们更倾向于用一些更夸张的词汇表达原本很普通的意味,归根到底,只是由时代导致的词汇变迁,而意味本身并没有改变,吃狗粮时的慰藉罢了。


这样看来,回字的四个写法,无论你写哪一个,都只是个“回”字;对白骨精而言,无论怎样的皮囊,都只是白骨成妖;对万里挑一的姑娘而言,无论怎么称呼,都只是对美的赞叹。


正如老子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字、概念,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只是一个符号。当我们为某个事物命名时,拎过来的名字只是眼前事物的一个特征罢了,例如啄木鸟、大熊猫、长颈鹿、扬子鳄,从这个角度看,任何名字,都是以偏概全。


进一步说,名字的作用只是指代,就类似于箭头,而非等价。张三就是这个人,而这个人不限于“张三”,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并有着任何人无法测度的未来;量子就是物理学前沿正在研究的这个东西,而这个东西可不止于“量子”,连它的奠基者波尔、爱因斯坦、薛定谔都曾站在其对立面,至今无人可以对其进行描述,所以,研究“量子”的最佳方式不是定义它、描述它,而是应用它。


放在网络金融领域也是如此。我引用“网络金融”这个词,并非表示我认可它,也仅仅是一种指代罢了。而这短短的五六年就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儿,就是炒概念,也可称之为概念泡沫,例如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等等,这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金融科技”。


2015年下半年,互联网金融污名化之后,也就是相关部门重拳出击之后,有识之士就举起了金融科技的大旗,信誓旦旦得说,this is 舶来品,叫 fintech,于是,天下云集景从,有浩浩之势。然后,一批专家学者跳出来,专门解读什么叫金融科技,那些说案例、说故事的,也就忍了,有人竟然形成了理论体系,详细阐述金融科技的概念,恨不得把金融科技的八辈子祖宗都翻出来,这就厉害了,令人叹服。


过了2017年,有人对金融科技这个词不服气了,貌似看着“科技金融”更顺眼,说应该叫techfin,这,才是世界的潮流。任何一个概念的诞生,尤其是当诌出这个概念的是somebody而非nobody时,精通这个概念的专家就出现了。我怀着一份懵懂的好奇心上网搜索,还真是大宝天天见,除了阐述什么是科技金融之外,“秒懂”专家们都开始界定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的区格了。


“秒懂”?的确!这批专家可是无论什么一秒就懂,否则怎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刷存在感。正如“量子”的奠基者都压根不知道什么是量子一样,“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也是同样的道理,当somebody金口玉言时,他也绝对无法阐明这其中的门门道道,仅仅是一种指代,一种方向罢了。


站在我的角度看,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无非三个涵义。


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监管规避,监管的滞后性导致任何创新都存在被打击的可能性,与创新如影随形的概念也是如此,换一个概念,又是一片天地,又可以创新,你懂我懂。


二是对前行道路的反思,创新必然有风险,没人走过的路也必然荆棘满路,走出一步,走出两步,甚至走出几十步,这才发现走错方向了,也很正常,掉个头换个方向就是了,这其实一种理性的反思,值得褒奖。当然在走路的过程中,有人还没反思就倒下了,有人倒下就起不来了,这是另一种残酷。


三是噱头,这个词也并非贬义,大体可以理解为“名头”、“名义”,再通俗一下就是,要有故事可以忽悠投资人,要有愿景可以洗脑员工。这很像以前农民起义,要占“大义名分”,像陈胜吴广这样上来就自封为王的,一般都是先领盒饭,而项羽就先捧了个“后楚怀王”,后来包括刘邦在内的各路义军纷纷来投,这就是噱头的必要性。


在到底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这个话题上,不要浪费任何精力。有些人口口声声说爱你,但陪你看月亮的时候,叫你小甜甜,转眼就叫你牛夫人,且看他如何行事就好。大家也不妨擦亮了眼睛,再擦亮了眼睛,那些号称在搞金融科技的,与那些号称在搞科技金融的,具体干的事情有什么不同吗?没什么不同,都是在全牌照大踏步地布局。


拨开纷繁的乱象,看清事物的本质。监管也不是傻子,连银行牌照都有了,还说什么“不碰金融”,你自己信吗?美女在前,你把裤子都脱了,还说就是打个招呼,还真是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格调。


之前我说银行不要被牵着鼻子走,也是这个道理。银行搞网络金融是目的吗?还真不是。很多银行搞网络金融纯属于“老王八过河随大流”,别人搞它也搞,大家好像都在搞。但如果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同样的动作,也会离题万里,千差万别。


银行可以搞网络金融,但目的应该是,增强核心客户的粘性与服务,不落后于移动互联时代的渠道效能,抵抗经济下行风险的存贷质量,拓展有竞争壁垒的中收模式。也就是,网络金融搞起来总要与这些沾个边,不然,你就是搞了个“假网络金融”。


有人或许会嘀咕,怎么可能?我告诉你吧,比比皆是。这其实是一个认知的问题,我们听到一个概念,不代表具有对这个概念的认知,仅仅是听到、知道而已,而什么是认知?把概念贯彻到行动,这才叫认知。这也是为什么,芸芸你我,懂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识无法指导行为,就不算什么知识,只逞口舌之炫耀,与你我如浮云,更谈不上认知。


谁是真正的愚者?其实那些玩弄概念的人,都是智者,搅动一方风云,概念为其所用,此为聚势,谋的是出路;真正的愚者,是那些跟着概念转的人,不知道立身之本,难辨方向,痴痴傻傻就上了贼船,忘了自己的路。


写于愚人节,仅供君一笑。




作者:米罗,清华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