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日报  ·  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哪吒2》凭什么? ·  20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哪吒2》 “高开疯走” ·  2 天前  
澎湃新闻  ·  大S徐熙媛突然离世,为何流感会致命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真正的写作高手,都这样读书!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0-29 21:00

正文

“我很难相信那些很少阅读或根本不读的人竟然也打算写作,并且期望别人喜欢他们的著作。但我知道确有这种人。”在谈论写作时,《肖申克的救赎》作者斯蒂芬·金毫不忌讳地说道。


如今,阅读写作生态已然变化,但斯蒂芬·金笔下的“这种人”,似乎依然存在:


他们乐于写作,却疏于阅读,最终困于贫乏。


就连作家阿来身边,也不乏一些有才华的作家,写着写着,就销声匿迹了:“这可能跟不注意补充自己,有很大关系。”



01


其实,对于写作者来说,阅读是重要的创作核心,在职业的写作训练中,阅读早已纳入其中:


曾有职业作家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及写作学位时,第一学年的任务,就是阅读名著。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训练新记者时,也会找出那些经典作品,让他们反复阅读。


“你读得越多,下笔或者敲键盘时才越不会显得像个傻瓜。”斯蒂芬·金说, “阅读会持续告诉你,什么是陈腔滥调,什么会令人耳目一新,怎么写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气沉沉。”


02


但很多人明明读了很多书,下笔时还是一片空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关键在于,用错了阅读方法。


能否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从来不在于你读了多少,而在于你读懂了多少。


如果你只是毫不费脑地翻阅,合上书本时,全然忘记自己读过什么,那即便读得再多,也很难妙笔生花。 就像作家毕飞宇说的:“人家好在哪你都看不出来,你自己反而能写好,这是说不通的。”



反观那些写作高手, 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阅读方法,能透过文字表面,读懂其中的写作技法,然后化为己用。


比如南派三叔读金庸时,并不仅沉溺于故事情节,他早就开始“琢磨多少字内这个人物说了几句话,这些话指向哪个情节点,为什么要这么写”。等把金庸的小说拆得只剩一个骨架时,他再把自己的故事情节往里边塞。

再比如王天挺读《被仰望与被遗忘》时,几乎把盖伊·特立斯的《纽约:被忽视之城》背了出来,对它的语感、组织材料的方式都了然如胸,最终才有了轰动一时的《北京零点后》。


所以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普通读者或许只能读懂表面的情节, 而掌握了正确阅读方法的人,却可以透过文字,看到骨骼和肌理——书是如何构建的、角色怎样被激发和引导、故事高潮又是如何到来。


当你真正读懂作者的创作手法时,自然就写出来了。


怎么读才能拆解其中的门道,从而让我们在写作中应用自如呢?


不妨来听一下 “谷雨奖”评委包丽敏、前“正午故事”联合创始人郭玉洁、前《人物》杂志记者王天挺、 谷雨工作室编辑总监赵涵漠、作家梁鸿 ,这5位一线媒体人、作家的阅读写作秘笈,如何从外行看热闹的“读者视角”转为内行看门道的 “作者视角” 把经典作品的写作技巧化为己用



早在两年前,我们便邀请了5位一线记者、作家共同打造《南方周末阅读写作营》,已经有5500+名学员跟着讲师们精读了数本经典。



很多错过营期的读者也希望有机会习得头部导师的经验。于是,在大家的催促下,我们特别推出了 《南方周末阅读写作课——怎样读懂一本经典?》(纯享版)


25节音频课,5场视频录播答疑,总计1000+分钟,配套课程资料包 (课程讲义、思维导图、延伸书单) ,5位国内一线记者、作家,陪你精读非虚构的里程碑作品。


课程已更新完毕,学员可自行安排时间学习, 不受时间限制, 可反复回听。


原价 199
双11限时优惠立减30元!
仅需169元!

不到一顿火锅的价格

即可换取受益一生的读写能力!

点击下方按钮,订阅课程


更多双十一折扣

点击立即参与



03


写作可以通过有效阅读来提升吗?


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职业作家在接受职业化的写作训练前,大多是靠自己的经验创作,但经过训练后,他们已经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题材了。这期间他们经历了什么?


比如在 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写作者们 第一学年的任务,是在教授指导下,系统地读欧美和拉美的名著。然后临摹大师们各种类型的作品,直到高年级,才开始写自己的作品,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叙事方式和语言体系。



可见,通过阅读提升写作,离不开两点:一是好老师的点拨,二是模仿练习。


为此,我们邀请5位一线记者、作家,希望在《南方周末阅读写作课》中, 陪同大家,像写作工作坊一样,在阅读中精进写作:


讲师将带领大家,从作家视角阅读,看看经典作品如何搭建结构、描写细节、塑造人物等等;

学员可借鉴大师的写作方法,完成自己的作品。


当“15分钟读完一本书”“21天成为写作高手”成为流行,我们却想放慢脚步,通过 “沉浸阅读-分析阅读-背景阅读” “三次阅读法” ,帮助大家 习得一套系统的阅读方法 ,真正 读出可持续的写作力


市面上普通的拆书课,动辄四五百元,而我们, 不到市场价的一半, 即可获取一线记者、作 家的阅读写作秘笈。


点击下方按钮,订阅课程


你为什么一定要加入?


0/1

一线记者、作家坐镇

剖析经典作品的写作原理,带你读出好文笔


本次课程讲师都是国内一线记者、作家。 这一次,他们将结合十数年的阅读写作经验,从结构、叙事、风格等维度,剖析经典作品中常人看不透的写作原理,让你在阅读后即学即用:


比如初读《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时,有人会觉得盖伊·特立斯的结构烦碎,但听过王天挺的解读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 特立斯一直在用一种清晰的、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方式写作:


特立斯就是围绕三个主要场景,把辛纳屈的前世今生都写了出来。先写他在酒吧里心情郁郁,接着叙述他为什么心情郁郁,写着写着又回到场景,写辛纳屈听到自己的歌无动于衷,然后又利用这首歌,跳入一段往事叙述,借写歌曲,写了辛纳屈的歌坛地位,然后又跳回来接着写场景……


为了陈述,特立斯会在场景里跳进跳出,在场景里,特立斯写现场、写对话、写动作;跳出场景时,特立斯写历史、写背景、写人物的过往,通过场景和跳出场景,特立斯把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多时候你甚至意识不到这种变化的发生。这就是一个好作者的能力。


而类似这样深入纹理、颠覆你认知的写作原理剖析,在课程中比比皆是。


当然,讲师们并不会局限于这一本书,还会由此拓展其他重要的写作方法和理念:


比如包丽敏会借由《江城》中的“第一人称”叙事,顺势探讨非虚构可不可以夹杂议论,并总结出第一人称在叙事中的四种运用,以及让议论不具侵略性的方法。


赵涵漠会从《控制自然》的结构,延伸到环形结构、意象结构、双线叙事,再延伸到麦克菲的写作长期主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写作技巧, 讲师还会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 ,并在课程中留有时间让大家进行阅读实践,以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


包丽敏部分课程试听

↓↓↓


课程大纲


下滑查看更多↓





0/2

4步学习流程

帮你构建阅读写作底层逻辑


在片面追求阅读速度、阅读数量的今天,我们想摒弃此番浮躁,设置 4步学习流程 “听先导课-独立阅读-听精读课-答疑解惑”, 希望通过深度阅读,帮助大家从经典作品中习得一套可实践的写作方法,真正用阅读反哺写作


第一步:听先导课 ,学习阅读非虚构经典的方法。


第二步:独立阅读 ,不带预设地通览全书,并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


第三步:听精读课 ,跟着讲师们再次细读文本,学习隐藏在文本下的写作原理。


第四步:答疑解惑 ,加送5节答疑回放,听讲师解惑。


0/3

高评分非虚构经典

让你一站打捞全球故事大师的写作秘笈


课程中我们将阅读5本非虚构经典: 《江城》《幽暗国度》《被仰望与被遗忘的》《控制自然》 《中国在梁庄》 ,它们有些未必畅销,但每本都是 豆瓣评分8.0以上 、非虚构领域无法绕过的 里程碑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