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业务模型啊,给大家分享一下
有的公司做培训、做客户服务落地
传统模式会配很多售后的全职老师,来手把手教用户上手。
但这种模式很重,因为你需要承担高昂的人力服务成本、招人成本、培养成本。
不过自从微信社群的出现,让很多公司发现了一个新业态:
我让用户来服务用户、学生来服务学生
我举个例子:
正常你教一个学生学琴,你要帮助他从零基础到精通过级,是需要配置全职老师的
但现在机构只需要负责一部分的答疑和授课工作,其他的一些教学细节,你可以让你过往的那些老学员,比如已经学过一两年的学员
甚至只学过一两个月的学员,来帮助你辅助教学
因为:最懂一年级同学问题的,可能是二年级
你让一个名牌大学的教授天天在教小学生,他会崩溃。
所以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很多小而美的用户,他团队可能就两三个人,甚至就是个体户。
但他服务的用户可能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都有。
因为有些基础问题,入门问题,可能你的学员就帮你解答掉了。
(重复的问题还可以数字化,变成网课或者训练营或者借助AI)
有的人做训练营模式,一期服务几百个学生,做服务的专职员工可能就一个人,剩下的什么助教啊、班主任啊、小组长啊,可能都是你往期的老学员。
只要你平衡了老学员和新学员之间的利益关系,那这个模式是可以持续滚下去的。
最直接的就是给钱,给助教费,或者让老学员能复训。
有的社群的可能用户质量比较高,你给钱他不一定会来,那就给资源吧。
所以你但凡看到有些社群里面
谁最积极
,那肯定是这帮新同学他都想链接
我的前前前女友,当时就是给一个大v当助理,后面认识了一帮不错的学员资源,为后面创业积累了很好的人脉资源和初始流量。
但是共创模式,他有没有风险和短板呢?
那必然是肯定的。
比如拿讲书这个产品来举例。
得到,他有讲书产品,
会有一帮的讲述人来讲
,通常20~30分钟来讲一本书,好处是产量高。
樊登读书咧,是樊登他自己讲,每周只能讲一本,好处是更深度、有个人ip。
你猜哪个读书产品的续费率更高?
至少我身边遇到很多用户的反馈是:他觉得樊登更深,得到讲书更杂。
甚至有人出书也是一个意思,他觉得一个人写书太慢了,他要发动10个作者,20个作者一起写,并且把内容写到一本书里面
虽然你有效率,但是深度方面,不一定有别人一年磨一剑的产品那么好哦。
合集出书案例,点我
而且玩共创模式、还需要有一个大ip能镇得住场子,不然搞到最后肯定会出问题。(比如得到玩共创,至少有得到这个牌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