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天津是一个肉体和灵魂可以兼顾的城市!”——今天这句话走红了,来自一位申请天津落户的年轻人。
但是很不幸,对大部分申请者来说,事实并非如此。
经媒体现场调查,在人才市场大厅的排队者众四分之三来自北京,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
“北漂”,大都在北京拥有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但是无法在那里落地生根。
户口是最主要的障碍,没有户口,买车、买房、子女上学、中考高考、退休养老
……一系列人生大事都举步维艰。这一道道槛儿,不光普通白领,哪怕混迹几十年的资深北漂,甚至创业成功的公司老板,都很难逾越。
几天前粉笔网
CEO
张小龙激烈吐槽非户籍小孩上学之难,便是其真实写照。有钱人尚且如此,一般北漂更是身心俱疲,连吐槽的力气都没有。
“一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这前两句是对的,扎根北京如此艰难,回到家乡却心有不甘,那么到二线看一看?
天津是标准的二线城市,如今的二线都在抢人,天津加入之后,基本就形成全线抢人。但是天津与其他二线相比,有一个突出的优势:高考重点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与北京上海相差无几。
事实上很多年来,天津已经成为高考移民的重要目标,长期存在郊县买房送蓝印户口等政策,以及办户口的中介交易,价码在几万元,保真。
教育、医疗、退休养老,这几样关乎人生后半场的大事,天津是北方地区条件仅次于北京的特大城市,而且两城只有区区
120
公里。
但是在工作和创业机会方面,和一线差距就比较远了,在二线城市中也并不亮眼,恰恰也因为近在咫尺的
120
公里,完全被北京的虹吸效应所湮没,长期以来没能得到理想的发展,近年来
GDP
增速又进一步放缓……这里对人生的上半场而言,并没有太大吸引力,与杭州、苏州、成都、武汉、重庆等地相比,并不占优,可惜这些城市都在南方。
然而成就天津户口价值的除了高考,恰恰又是
120
公里的距离,使其成为北漂的备胎之选。
30
分钟高铁通勤,与通州回龙观相差无几。大家是真心想落户,但也是真心不打算放弃北京的工作到天津发展,这只不过是在北京落户无望之下,退而求其次的兜底之选。假如将来哪天北京也放开落户,或者开放异地高考,备胎将被毫不犹豫地放弃。
天津市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几天之内连出几道补丁,甚至祭出
“调档案”等老掉牙的管理手段,来制约“空挂户”的大量发生。但是这些落伍的手段是堵不上漏洞的,大量北漂的档案本来也不在北京,调档并不能约束其身曹心汉。
如果真心想制约,天津将不得不花费海量精力一一核实,或者冒着失信风险继续追加各种门槛,把低开高走的人才计划变成一场笑话。
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走走过场,表面严格,实际宽松,任凭大量北漂空挂进来,此等选择看似荒诞,但概率不低。
大家拼的都是概率,一时的空挂,不可能一辈子空挂,北京的户籍门槛不可能放松,小孩子上学不可能干等,可能几年之内,北漂就会在天津买房,为孩子上学等事项做准备。即便本人仍然继续在北京工作,甚至开启艰难的两地通勤模式。
备胎也有备胎的狗屎运,空挂户也不是没有价值的,空挂户的最大价值就是房票。有房票就够了,这可能也是决策层的主要目的。岌岌可危的楼市得以续命,土地财政、
GDP
下滑、地方债危机等重大命题就得到了缓解……差不多每个抢人的二线城市,都在指着这口血续命吧。
房票转化率不可小觑,北漂还是有些钱的,就单凭高考重点率这一张王牌,就足以促成买房的决策。没指望你亲身在天津做贡献,就指望买楼一把收割了,可惜到不了百姓口袋,全装入土地财政了。
然而吸引落户天津最主要的筹码,却跟政府无关,高考入学率这一杯羹,是从天津百姓碗里生生剜出去的。谁被卖了,谁又在数钱呢?要产业没产业,要经济没经济,只能靠甩卖居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