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Pro
「36氪Pro」是36氪推出的全新品牌,旨在为优秀的创新者,提供优质内容及深度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I范儿  ·  OpenAI 宣布即将发布GPT-5! ·  9 小时前  
AI范儿  ·  OpenAI 宣布即将发布GPT-5! ·  9 小时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台售后长达3年的一线笔记本 ·  2 天前  
宝鸡市场监管  ·  今天起,正式施行! ·  3 天前  
宝鸡市场监管  ·  今天起,正式施行! ·  3 天前  
Java知音  ·  SpringBoot 实现图片防盗链功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Pro

完成数亿元B2轮融资,「深蓝航天」星云-1号可回收火箭年底将首飞入轨|36氪独家

36氪Pro  · 公众号  ·  · 2024-07-31 17:20

正文

已连续成功完成百米级和公里级火箭垂直起降回收试验。


黄楠
编辑 袁斯来
封面来源 企业供图

硬氪独家获悉,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蓝航天”)近日完成B2轮融资,本轮由无锡高新区投控集团领投,完成及锁定资金近10亿元。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技术研发、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加速市场推广。

深蓝航天是硬氪长期关注的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液体可回收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及产品研发,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

随着全球航天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进程加速,商业航天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全球航天经济体量约3840亿美元,其中,商业人造卫星相关的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地面装备及应用服务四大产业总占比高达73%,规模达到2810亿美元。

2024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与生物制造、低空经济共同被列为新的增长引擎。

深蓝航天是国内首家实现公里级火箭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的公司,其火箭回收技术包括火箭回收控制系统、深度变推力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着陆支腿展收、栅格舵控制等,能够实现火箭的软着陆回收和重复使用。其中,星云-1火箭作为深蓝航天的核心产品,是一款中型两级液氧煤油可复用火箭。

7月21日,星云-1在济南市深蓝济钢试车基地成功完成一子级三机并联全时序动力系统系列试车,模拟高空回收飞行全工况和大范围发动机变推试车。星云-1火箭高度超过30米,箭体直径3.35米,配备有10台雷霆-R1液氧煤油发动机,具备入轨和子级回收可复用的能力,维护快速且能进行二次发射,可以响应低成本、高可靠、高频次的发射需求。

测试数据显示,通过多次重复使用降低成本,未来3-5年内,火箭发射服务价格预期可降低到现有价格的1/2、乃至1/10以下。

火箭测试现场

火箭生产方面,深蓝航天在无锡高新区落地了超两万平的火箭智造总装基地,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运河工厂主要用于星云-1及星云-2火箭的量产工作,可加速运河沿线火箭产业集群拓展,将成为无锡高新区高端制造和商业火箭行业的示范基地。

深蓝航天执行总裁赵亚告诉硬氪,“深蓝航天是国内唯一一家从成立即瞄准回收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企业,在连续成功完成百米级和公里级火箭垂直起降回收试验中,使用了同一发火箭和同一台发动机。同时,我们也是国内首家将金属3D打印技术应用在火箭发动机生产的公司。”

对比传统发动机1到2年的生产周期,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深蓝航天可将发动机生产周期控制在1周内完成,大幅缩短了火箭发动机整体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和组织复杂度。伴随着3D打印等增材制造技术产业发展,其生产出的零件质量和性能将会更优越,效率进一步提高。

火箭发动机试车现场

硬氪了解到,星云-1火箭的首发准备工作正在筹备中,8月将进行火箭一子级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并择机进行百公里级的火箭垂直回收飞行试验。这也是国内首次可入轨运载火箭的高空回收试验,以保障年底星云-1火箭的首飞入轨回收顺利完成。

同时,起飞规模更大、可达到1000吨的星云-2火箭计划在2025年底首飞,该型号也具备可回收重复使用能力。

未来,深蓝航天将继续加大在可回收火箭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计划未来推出更多型号的运载火箭,以满足不同发 射需求,并探索更加高效、经济和环保的航天发射解决方案。

投资方评论:

无锡市高新区创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东表示, 深蓝航天专注可回收火箭的研发,在火箭回收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深蓝航天的投资是无锡高新区投控集团围绕高新区产业强链补链、在商业航天赛道的又一项重大布局。我们认为,商业航天产业可推动“天地空一体化”网路布局建设,开辟全新的发展赛道,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深蓝航天对火箭可回收技术路线有深刻理解,并领先全国,未来也将在火箭运力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和无锡高新区当地企业强强联合,快速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