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华读书报
好书指南 思想盛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3000 一罐的贵妇面霜,真好用! ·  5 天前  
十点读书  ·  蛇年想发财,这几位财神要认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华读书报

日本人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究竟如何

中华读书报  · 公众号  · 读书  · 2020-02-17 08:57

正文

《中华读书报》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在中国发生新冠肺炎的疫情之后,日本为中国提供了大力支援。除了物资本身,伴随物资而来的中国古典诗词也一再刷屏,有人说日本人给中国人开了一场“诗词大会”。

不过,有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所谓的“诗词大会”,出题者大多是中国人。

包装箱上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的物资来自NPO法人仁心会(在日华人组织)、日本湖北总商会,而提议标上这一诗句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

日本舞鹤市驰援其友好城市——大连的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语出唐人王昌龄《送柴侍御》),来自一位在日大连人的想法。

日本富山县驰援其友好省——辽宁省的物资上写着“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则由一位在日辽宁人原创。

此外,诸如“崎岖路,长情在”等,也都是出自中国人的手笔。

但那句著名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确出自日本友人的主意。长屋王(日本天武天皇之孙)曾向唐朝僧众赠送绣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偈语的袈裟,高僧鉴真大为触动,遂发愿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因而成为中日友谊的见证。印制这句偈语的物资来自日本HSK(汉语水平考试)实施委员会,物资的筹集得到日本青少年育成协会的大力支持。林隆树——这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日本老人提议印制这句偈语,他目前是日本青少年育成协会理事、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长。

当然,无论这些美丽的句子出自哪国人的想法,都丝毫无损于日本热心人士的赤忱与善念。

有些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惑:日本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了解究竟如何呢?

这个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年龄不同,受教育层次不同,都直接影响到日本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了解程度。

我们知道,在明治维新之前,汉诗文在日本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日本人需要学习大量的中国典籍,汉诗创作在文人阶层也颇为流行。

19世纪末以来,汉文教育逐渐丧失其原先的优势,进而形成“国语为主,汉文为客”的局面。一些人提出要废止汉文科,主张限制甚至废除汉字。但无论如何,汉诗文仍作为日本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延续下来。

二战之后,日本中学教育中汉诗文的境遇几经波折。如根据1947年制订的课程标准,汉文科属于选修的内容。20世纪50年代,汉诗文作为“国语甲”课程的组成部分,进入必修教材。60年代和70年代,汉诗文作为“古典甲”或“古典乙”课程的组成部分,属于必修。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汉诗文作为必修内容,进入“国语Ⅰ”课程。根据1998年公布的课程标准,汉诗文作为“国语综合”课程的组成部分,属于任选的内容。2009年修订、2013年正式推行的新版《高等学校(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则规定“国语综合”为必修,其中包括汉诗文的内容。虽然课程标准在2018年有新的修订,但目前日本的中学教材仍沿用2013年以来的标准。

可见,汉诗文教育从最初独立的、选修的汉文科,到与日本语文相融合、必修的国语科或古典科,再到与日本语文相融合、任选的“国语综合”,再到目前日本语文相融合、必修的“国语综合”,其地位时有升降。

基础教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的基本知识结构。总体来说,汉诗文教育在二战以来各阶段都是得到一定重视的。相比之下,部分日本80后、90后由于经历汉诗文教育相对薄弱的阶段,他们对汉诗文的接受程度势必受到影响。而对汉诗文有较深了解的人,往往已经上了年纪。

就目前日本通行的“国语”必修教材而言,小学教材(来自4个出版社)虽然会初步涉及汉文化,但没有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一些小学生可能会通过课外读物、书法、吟咏等渠道接触到“汉诗”。

日本小学生的汉诗读物

初中“国语”必修教材(来自5个出版社)则会涉及成语故事《矛盾》、《论语》节选、鲁迅短篇小说《故乡》以及“汉诗”一组。例如由东京书籍出版的教材将“汉诗”一组安排在初二,包括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杜甫的《春望》这两首诗。

现行日本高中“国语”课程包括国语综合、国语表现、现代文A、现代文B、古典A、古典B六个科目,其中“国语综合”为必修,其他为选修。“国语综合”的教材目前主要有来自9家出版社的23种教材。在这些教材中,汉诗文的内容虽然在页数上稍显单薄,但至少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国语综合”中的汉诗文内容主要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汉诗”“史传·史话”“文章·小说”“思想”五大类。所谓“汉诗”,其实都是唐诗。不包括《诗经》、汉魏诗歌、宋诗等内容,也不涉及唐宋时期的词或元曲。鉴于唐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日本人对唐朝和唐诗的推崇完全可以理解。

在23种“国语综合”的教材中,最多的一种选了13种汉诗,最少的一种选了5首,平均为9首。相比中国的中学教材甚至小学教材,日本高中教材所涉及的汉诗数量显然偏少。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许多诗歌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

在这些教材中,出镜率最高的诗人依次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孟浩然、杜牧。其中,李白共被选录了9首诗(共被选录36次),杜甫共被选录了7首诗(共被选录35次)。白居易对日本古典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诗只被选录了2首(分别是《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但总被选次数达到了21次。

在这23种教材中,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入选次数最多,总共被21种教材选录。紧随其后的是柳宗元《江雪》(16次)、李白《静夜思》(15次)、杜甫《春望》(15次)、孟浩然《春晓》(13次)、王翰《凉州词》(13次)、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12次)、王之涣《登鹳雀楼》(10次)、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9次)。

三省堂版《高等学校国語综合·古典編》所选汉诗

2004年10月,日本的《月刊しにか》公布了“汉诗国民投票”的结果。高居榜首的是杜甫的《春望》,接下来则是杜牧《江南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孟浩然《春晓》、王之涣《登鹳雀楼》、李白《静夜思》、李白《早发白帝城》、陶渊明《饮酒·其五》、王翰《凉州词》、张继《枫桥夜泊》、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山行》、柳宗元《江雪》等诗。这些诗与高中教材所选录的篇目是高度重合的。

一些人气较高的唐诗值得注意。如杜甫的《春望》曾被许多日本文人所引用、改写,因而在日本具有特殊的影响力。由宫崎骏制片的动画电影《猫的报恩》中,便出现了课堂上讲授《春望》的镜头。再如白居易的《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中国读者相对陌生,但这首诗对日本古典文学影响甚巨。张继的《枫桥夜泊》尽管只被两种高中教材选录,但在日本也属于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