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孝经》中的孝道,包涵着“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即爱敬始于事亲,福泽及于天下。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孝经·天子章》
这是《孝经》第二章,也就是《天子章》所讲的内容。
其内容也比较简单,也就是说热爱自己的亲人的人,不敢于厌恶别人的父母。一个敬爱自己亲人的人,也不敢骄慢于别人。一个人倘若能够做到在事亲上极尽自己的爱敬之情,而在对外的功业上能够让自己的德行、孝道推扩到百姓,让天下的人都遵从、效法,能够做到这个的,才是天子之孝道。为了引经据典说明这个道理,作者引用了《尚书·甫刑》篇里面的内容,这里说的是天子一个人有善行,全天下的百姓也会因此仰赖他。
为什么孝道要从天子做起呢?这体现出儒家制约尊者、首先要求尊者的传统。
正如《论语》所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且天子一人,身系天下重任,可以说整个国家的安危与命运都牢牢地把握在他的手中。
如果天子、最高领袖能够将自己爱敬亲人的心思,推扩到全天下去,去爱护全部天下人的亲人,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德政的力量,受到他的恩惠,这样就能大大地造福全天下人了。
如果贵为全天下的领导人,在政治中能够想到全天下百姓,思念到百姓的疾苦,在政治上实行善政的话,那么恩泽就会广泛地施及全天下百姓。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君王,正是心中存有“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一纸政令施恩全天下的人,才能让我们的百姓感恩戴德,让全天下受益。
我们姑且举一个例子:
汉代是公开承认并宣扬自己是“以孝治天下”的朝代。不管统治者是否真心推行“孝治”,但是的确作出了许多施恩于百姓的举措。
一方面是减轻百姓的负担。汉代承秦而起,国力衰微,其中又经历了数次内战比如“七国之乱”。这样一个国家急需通过休养生息,给百姓以太平的生活。所以汉初一直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而文帝、景帝常常下令,给全国年老的平民百姓们发放各种礼品、慰问品,如酒、肉、布匹等,在生活上提供许多物质援助。
另一点,举孝廉。一个大的帝国,需要优秀的官员才能维持运转,好的官员为老百姓造福,这一点我们也深有实际上的体会。为了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到政府中,汉朝从武帝开始实行了“察举制度”。也就是说,在地方上选拔德行优秀、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政府所用。孝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是专门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准备的做官路。在这个政策推出后,一时间中央王朝聚集了全国最有德行的一批官员、士人,迅速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政府的形象,让老百姓们真心拥戴汉王朝。当然,到了后来,这个政策也逐渐有所变味,甚至流于形式,这是我们不得不指出的。
往期回顾
读经明义丨善学者必善读 孟子读书精神四种
读经明义丨《孝经》:孝道是孝敬父母 更是成就自己
《孟子》:怨天尤人无济于事 反求诸己方为解决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
更多转载需求请联系腾讯儒学官方QQ321018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