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本周
航空工业首家中试验证平台成立;“盛世龙”向日本运营商交付,国产商用无人运输机进入首飞阶段;
2024~2026
年长征火箭搭载和拼车发射机会发布,“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加快。建议关注
1
)航空装备产业链下游主机厂及竞争格局稳定的上游材料领域,
2
)商业航天以及低空经济核心受益标的。
1、
2023年年度报告持续发布,航空下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上市公司持续发布年度报告:中航沈飞(营收+11.18%,归母净利润+30.47%)、航发动力(营收+17.89%,归母净利润+12.17%)、中直股份(营收+19.81%,归母净利润+14.11%)、中航光电(营收+26.75%、归母净利润+22.86%)、中航机载(营收+4.63%、归母净利润+39.62%)、中航西飞(营收+7.01%、归母净利润+64.41%)等。从目前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来看,航空产业链业绩表现稳定,营收及利润大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其中,产业链下游主机厂盈利能力呈现持续提升态势,看好定价权向下游转移。
2、
航空工业首家中试验证平台成立。
4月1日,航空工业飞行器机体快速研制中试验证平台(以下简称“中试平台”) 成立大会在沈阳召开,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航空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周新民共同为中试平台揭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国防科工局,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郝照平主持。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为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试平台主任王向明介绍了中试平台基本情况,
航空工业沈阳所、沈飞与成飞、中航西飞、制造院、规划总院、哈飞、昌飞、金航数码、通用集团机床研究院、铂力特等9家单位
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3、
低空经济:首架“盛世龙”向日本运营商交付,国产无人运输机进入首飞阶段。
1)国产eVTOL“盛世龙”正式向日本运营商交付,日本将其用于eVTOL中远距离点到点城市空中交通展示飞行,并全力推进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实现eVTOL演示飞行的目标。2)2024年4月3日,航空工业西飞民机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顺利完成高速自主滑行抬前轮科目,标志整个滑行试验完结,顺利进入首飞阶段。3)
国家数据局拟出台意见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
国家数据局近日发布消息,研究起草《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主要目标:
①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②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4、
商业航天:2024~2026年长征火箭搭载和拼车发射机会发布,海南首个“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加快推动。
1)截至2024年3月,长城公司共完成82次商业发射,发射了72颗国际商业卫星及130颗国内商业卫星。此外,长城公司还提供了48次搭载发射服务,将28颗国际载荷和119颗国内商业卫星发射升空。此外,自2020年长城公司在国内首次创造性提出“共享火箭”发射服务商业模式以来,先后于2021年4月、2022年2月和2023年1月成功完成长征六号、长征八号和长征二号丁“共享火箭”拼车发射,累计将4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2)4 月 6 日消息,海南正在加快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建设。在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海南“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历经五个月的筹备,终于迎来了论证的最后阶段。航天五院固定资产建设总师刘波涛表示:工厂和过去研制卫星不同,主要是批产的特点,其大概年产能力能达到1000 颗卫星。
5、
建议关注方向及标的
。
1)航空产业链上游规模效应强、壁垒明确、具备保持合理利润率能力,以及下游长期垄断、议价权提高、具备盈利能力提升潜力公司:
中航沈飞、中直股份、中航西飞、航发动力、西部超导、振华风光、铂力特、航材股份、图南股份、航亚科技等。
2)推荐商业航天发展核心受益标的:
国博电子、航天智装、航天电子、中科星图、成都华微等。
3)重视低空经济核心受益标的:
中无人机、中科星图、航天彩虹、航天电子、广联航空、航天南湖。
风险提示:
收入确认的不确定性;新型装备的研发及批产进程不达预期;改革不及预期。
一、
航空下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航空工业首家中试验证平台成立
1、
2023年年度报告持续发布,航空下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年度报告持续发布,航空下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上市公司持续发布年度报告:中航沈飞(营收+11.18%,归母净利润+30.47%)、航发动力(营收+17.89%,归母净利润+12.17%)、中直股份(营收+19.81%,归母净利润+14.11%)、中航光电(营收+26.75%、归母净利润+22.86%)、中航机载(营收+4.63%、归母净利润+39.62%)、中航西飞(营收+7.01%、归母净利润+64.41%)等。从目前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来看,航空产业链业绩表现稳定,营收及利润大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产业链下游主机厂盈利能力呈现持续提升态势,看好定价权向下游转移。
2、
航空工业首家中试验证平台成立,促进航空科技成果产业化
航空工业首家中试验证平台成立。
4月1日,航空工业飞行器机体快速研制中试验证平台(以下简称“中试平台”) 成立大会在沈阳召开,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航空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周新民共同为中试平台揭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国防科工局,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郝照平主持。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为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试平台主任王向明介绍了中试平台基本情况,航空工业沈阳所、沈飞与成飞、中航西飞、制造院、规划总院、哈飞、昌飞、金航数码、通用集团机床研究院、铂力特等9家单位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周新民强调,中试平台不仅是
加速新型航空装备和产品研发的关键环节,更是促进航空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航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支撑。
航空工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行动上坚决落实,让中试平台在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孵化器”“加速器”的作用,加快形成具有航空特色的、对经济社会产生广泛性和革命性影响的新质生产力,为国家安全持续提供航空新质战斗力,全面履行新时代强国强军神圣使命。
二、
低空经济:
首架“盛世龙”向日本运营商交付
,国产无人运输机进入首飞阶段
1、
国产eVTOL“盛世龙”向日本运营商交付
国产eVTOL“盛世龙”正式向日本运营商交付。
国产eVTOL“盛世龙”正式向日本运营商交付,标志着全球首家民用吨级eVTOL航空器的交付。该型号由上海科技企业自主研发,采用纯电动力,无需跑道就能实现垂直起降;最大起飞重量为2吨,采用5座设计,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公里。在2024年2月27日,该型号已实现从深圳至珠海的飞行。未来日本将其用于eVTOL中远距离点到点城市空中交通展示飞行,并全力推进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实现eVTOL演示飞行的目标。
2、
国产航空商用无人运输机进入首飞阶段
HH-100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完成滑行测试并进入首飞阶段。
2024年4月3日,航空工业西飞民机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顺利完成高速自主滑行抬前轮科目,标志整个滑行试验完结,顺利进入首飞阶段。HH-100由无人飞行器平台、指挥控制系统(地面站)两部分组成,兼具
成本低、吨位大、商载高、全国产
的特点。采用
“主机+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
的研发模式,机体结构、系统成品等由航空工业内部单位和民营企业配套。该型号最大起飞重量2000千克、商载能力700千克、满载航程52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300千米每小时、最大使用高度5000米。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支线物流、森林/草原灭火、火灾监测、救援物资运输与投送、中继通信与人工增雨等。
3、
国家数据局拟出台意见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
国家数据局拟出台意见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
国家数据局近日发布消息,研究起草《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导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城市云网强基行动,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等系列行动。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
指导意见明确主要目标:
1)到2027年:
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到2030年:
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三、
商业航天:长征火箭搭载和拼车发射机会发布,海南首个“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加快推动
1、
2024-2026年长征火箭搭载和拼车发射机会发布
航天科技集团长城公司发布2024~2026年最新搭载机会、拼车机会。
长城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国内外商业航天客户的卫星发射、组网建设、卫星交付等贡献中国方案,将一如既往为国际和国内客户提供专业、可靠、合规、高性价比的“一站式”发射服务。截至2024年3月,长城公司共完成82次商业发射,发射了72颗国际商业卫星及130颗国内商业卫星。此外,长城公司还提供了48次搭载发射服务,将28颗国际载荷和119颗国内商业卫星发射升空。此外,自2020年长城公司在国内首次创造性提出“共享火箭”发射服务商业模式以来,先后于2021年4月、2022年2月和2023年1月成功完成长征六号、长征八号和长征二号丁“共享火箭”拼车发射,累计将4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
海南首个“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加快推动,预计年产量 1000 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