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欣颖,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标题:《上台一月面临暴乱,工党该怎么办?》
(正文约
32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10
分钟)
2024年7月29日,英国南港发生了一起举国震惊的持刀袭击事件。一名17岁男子闯入儿童舞蹈班,致使3名儿童不幸遇难,1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上有关嫌疑人身份的虚假信息迅速蔓延,错误地将其描述为激进的穆斯林移民,随后警方确认嫌疑人是英国出生的卢旺达移民后裔。即便如此,反移民示威活动仍持续发酵。
自7月30日起,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和贝尔法斯特等多个城市爆发抗议活动,并逐渐演变为暴力骚乱。抗议者破坏商店、清真寺、难民收容所、图书馆和警察局,袭击执法人员,纵火焚烧警车,还对少数族裔进行攻击。英国媒体称,这是13年来规模最大的暴力骚乱。
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将此次骚乱定义为“极右翼暴行”,并表示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稳定局势。
他强调,持续的暴力行为已不再是抗议,而是对法治和司法的侵犯。
事实上,英国近期的暴乱并非由单一事件触发,而是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矛盾和政治操弄集中爆发的结果,持刀袭击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
数十年来,移民问题在英国一直是热门议题。对于英国社会的一些中下层民众而言,移民、难民给英国的就业、福利、社区结构乃至社会安全带来了冲击,这种情绪被部分右翼政客加以放大和渲染,并成为2016年公投脱欧的重要推动因素。近年来,英国非法移民问题日益严峻。据英国内政部和国防部的数据,截至6月底,今年已有超过1.3万名非法移民穿越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创4年来新高。
此前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备受争议的“卢旺达计划”
(注:“卢旺达计划”即将移民遣送至卢旺达,英国则向卢旺达提供发展资金)
。斯塔默领导的工党新政府上台后虽废止了该计划,但移民问题依然存在。大量移民的涌入,给当地的就业市场、社会福利体系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部分本土居民认为移民抢占了他们的工作机会,消耗了有限的公共资源,导致自身生活质量下降。这种对移民的不满与担忧在社会中逐渐积累,成为引发暴乱的潜在因素。
▲ 2024年4月22日,英国前首相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在伦敦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卢旺达移民政策发表讲话
在这场骚乱中,极右翼势力的操纵和社交媒体的虚假信息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持刀袭击事件发生后,与行凶者身份相关的谣言就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被数百万人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转发,也有一些账号通过添油加醋、混剪视频等手段获取流量、制造混乱。他们利用网络平台,使用“救救我们的孩子”等话语反复炒作移民话题,煽动民众的情绪。虚假信息也迅速被已解散的极右翼团体英国防卫联盟(EDL)创始人之一汤米·罗宾逊(Tommy Robinson)、英裔美国网红安德鲁·泰特(Andrew Tate)等诸多右翼公众人物转发扩散。袭击发生次日,该假消息在X平台上就已被1.8万人提及超过3万次。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肆意传播,相关算法助长了假消息的“病毒式传播”。英国内政大臣伊薇特·库珀(Yvette Cooper)向媒体表示,
社交媒体应为暴力骚乱“承担部分责任”,它们给一些虚假信息和鼓吹暴力内容的传播“加上了火箭助推器”。
研究人员指出,英国极右翼暴力事件的抬头,部分原因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允许罗宾逊等人物重回社交媒体平台X(原Twitter)。极右翼凭借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便捷性,传播虚假信息与极端言论。他们编造并散布各类谣言,歪曲事实,挑起民众对政府和社会制度的质疑与不信任,进而鼓动民众走上街头,以暴力手段表达所谓的“诉求”。此外,极右翼势力的构成复杂且分散,涵盖新纳粹分子、足球流氓、反穆斯林分子等多个派系与个人。
虽然他们没有正式的等级制度和领导架构,但在某些共同目标与策略的驱动下保持活跃,形成了一种“后组织”运动——这种分散的形态加大了政府监管和打击的难度。
极右翼往往利用社会中的经济不平等现象以及民众的焦虑情绪,将其作为煽动暴乱的切入点。
他们夸大贫富差距,指责移民和少数族裔群体抢夺了本土居民的资源和就业机会,他们极力渲染移民和穆斯林带来的问题,将其描绘成威胁英国社会稳定和民族认同的敌人,进而煽动起民众的愤怒和暴力行为。
一些极右翼政党利用民众对现实问题的不满,提出极端的政治纲领来吸引支持者。
例如英国改革党着重攻击移民,将移民问题政治化,煽动民众的反移民情绪。此外,极右翼组织还通过举办集会和游行活动,吸引那些容易被煽动、对社会现状心怀不满的人群参与。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使用激进的口号和具有挑衅性的举动,激发参与者的情绪,将原本和平的集会演变成暴力冲突。
极右翼的抬头也是民众对当前政府不满的表现。
如今,英国政府正面临信任危机,民众对政府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失去信心。舆观调查公司的报告显示,在今年大选前,49%的选民“几乎从不”相信英国政府会将国家需求置于党派利益之上,73%的选民认为政客们并非真正关心民众的诉求。极右翼势力借此进一步煽动民众情绪和对移民的敌意。比如,改革英国党领袖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谴责了南港的暴力骚乱,但同时补充道,“更深层次的长期问题仍然存在”,他批评了他所认为的对以往反种族主义骚乱的“软弱”监管,以及“大规模、不受控制的移民导致我们社区的分裂”。
在持续到8月的大规模游行下,商店关门、演出取消,数以千计的警察准备迎接十多年来最暴力的夜晚。然而,预料中的可怕情况并没有发生。和平的反种族主义示威者首先出现在街头,并增加到数千人,完全压制住了占据英国街头一周之久的极右翼抗议者,展示了人民希望停止暴力、反对仇恨的一致呼声。骚乱是否会从此平息还有待观察,但英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未结束。
过去一段时间里,斯塔默已经成为极右翼眼中的敌人,
但他几乎没有能力平息右翼和极右翼的网络生态系统。
据英媒调查发现,在网上发表言论以激化矛盾的人并不都来自英国,近一半在社交媒体上提到“南港”和“穆斯林”这两个词的人来自美国。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在社交媒体上的泛滥,凸显了跨国社交媒体平台监管的困难。斯塔默此前公开警告社交媒体公司,“暴力骚乱是从网上煽动起来的,是发生在你们地盘上的犯罪行为。在任何地方,法律都应得到遵守。”不少英国议员也表示,社交媒体公司通过传播暴力内容而获得利益,却没有履行应尽的责任。英国去年通过《在线安全法案》,规定科技企业在预防和迅速删除恐怖主义等非法内容方面应承担法律责任,否则英国通信管理局可以对企业处以罚款,数额高达企业全球年收入的10%,但这一法案在2025年才能全面生效。
其次,根深蒂固的移民问题当然是工党执政面临的重大难题。尽管工党政府上台后废止了保守党将非法移民遣返的计划,转而通过构建“边境安全司令部”并与欧洲国家强化合作的方式来打击人口贩运犯罪行为,然而成效仍有待观察。更何况,极右翼势力对移民问题的煽动,致使民众对移民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激化,工党政府必须在控制非法移民和缓和社会矛盾之间寻求平衡,拟定出既能够有效管控移民又能够获取民众支持的政策。
此外,社会分裂和信任危机亦是工党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长期以来,英国社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分歧,部分民众将医疗资源匮乏、公共服务质量下滑等问题归责于外来移民,致使社会对立情绪严峻。极右翼势力的煽动更是加剧了这种分裂,令工党政府难以获取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支持。
当选仅一个月,斯塔默政府就不得不解决一场十多年未遇的全国性危机。英国上一次发生如此严重的骚乱事件是在2011年,因伦敦警察枪杀一名黑人男子,骚乱席卷了伦敦并蔓延至其他城市。当年,也正是时任英国皇家检察署总检察长的斯塔默参与平息了骚乱,他每天24小时开放法院审判罪犯,并允许法官通过相对严厉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