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025重磅来袭】业务赋能导师特训营|直面 ... ·  22 小时前  
重庆校园频道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作文征集活动正式启 ... ·  昨天  
重庆校园频道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作文征集活动正式启 ... ·  昨天  
玺承电商观察  ·  从CORE新流量机制到付费投流,多维度教你在 ... ·  昨天  
玺承电商观察  ·  从CORE新流量机制到付费投流,多维度教你在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不要透支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09-26 06:00

正文

文 | 吴桐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网上有这样一个说法:


人与人之间是有一个情感账户的。


每次让对方开心,存款就多一点,每次让对方难过,存款就少一些。


不要一味地从当中提领,任性地觉得,你的钱永远挥霍不完。


不是的,存款变成零的时候,就是对方离开的时候。


所有感情都是有一定额度的,不要透支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保持距离,把握分寸,才是舒服且长久的相处方式。


01
过度透支关系,是一场灾难

我发小最近和她一好朋友Q闹掰了。


发小家里是捕鱼的,父母都是勤劳肯干的老渔民。


每次出海捞到好东西,她爸妈都舍不得吃,会寄到城里给她补身体。


有时候寄得多了,她也会喊上三两好个朋友来家里聚餐。


次数多了,朋友Q就向她提起,下次想向叔叔阿姨买一点,分给家人吃。


发小把这事告诉爸妈,她爸妈也是实诚人。


觉得Q既是女儿好朋友,又孝顺懂事顾念着父母,便决定只收人家一半钱就行。


往后,只要船靠岸,Q爸妈都会多捎上一些新鲜海货到城里。


可渐渐的,Q要得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有要求,还说:


“海鲜在你们村里应该不太卖得出去吧,不如我多做个人情多买一些。”


发小觉得父母本来出海就很辛苦,还是亏本卖给自己朋友的,


不好意思再开口向家里多要了,只好每次把自己的那份也匀给Q。


直到有一天,一位共同好友告诉发小,其实Q在她这买的海鲜,都不是自己要吃的。


而是倒了一轮差价,加价卖给公司里的其他同事,卖的价格还不低,趁此大赚了一笔。


发小知道后,难过又气愤,不光觉得自己的好心被糟蹋,更可惜父母的辛苦和善良也被消费。


找Q大吵了一架,拉黑了她,两个人从此不再往来。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基本的就是真诚信任。


总有些人打着感情牌做着面善心黑的事,不考虑别人,蹭着人情为自己谋私利。


殊不知,看似能获得一时的好处,实则自断后路,败坏人品。


要知道,这世界上,大部分感情的基础都是利益交换。


当双方不再是平等互惠的关系,关系就失去平衡,走向破裂了。


毕竟,无论亲人还是朋友,没有谁愿意以损害自己的利益为代价维系一段感情。



02
再好的关系,也会死于理所当然

博主@关爱老实人 分享过这样一条投稿:


投稿人和女友感情稳定,每天接送女友上下班,还会给她打生活费,非常宠爱。


最近女友拿下驾照,为了给她一个惊喜,男生答应要给她一辆车开。


一开始女生以为是辆新车,到处向朋友炫耀,结果,她发现男友送她的是旧车。


当她开着旧车去接闺蜜和闺蜜男朋友的时候,不仅被数落开的是旧车,


闺蜜男朋友还当着她的面,答应要给闺蜜买辆新的宝马。


女生觉得脸上无光,是男朋友给她丢脸了,跑去责怪男朋友。


不仅嫌弃男朋友旧车便宜,还理直气壮地要求他把新车送给她开。


男生也觉得生气又委屈,对这段感情感到失望,提出了分手。


很明显,这个女生已经完全把男生对她的好当做理所当然了,


并且还把自己的虚荣心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不管是情侣还是夫妻,朋友还是家人,互相帮助,互相爱护都是应该的,


但当你无视别人的付出,透支别人的真心,最后只会逼得别人心寒,落得感情破裂的下场。


生活中,因为习惯,总有太多的理所当然——


因为是朋友,所以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免费办点事,找点关系;


因为是爱人,所以理所当然地接受,付出和牺牲都是对方自愿的;


因为是父母,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可以无条件接受坏脾气......


人总有种错觉,觉得自己是所有关系的中心,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和“肆无忌惮”。


可这个世上又哪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呢?


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关系里,时常提醒自己,别人对你的每一次好都来之不易。


请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对方考虑,别高估别人的承受能力,


别透支别人的信任,更别辜负那份只为你存在的善良和温柔。



03
真正好的关系,都自带分寸感


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什么是分寸感?我看过最好的回答是:


所谓分寸感,就是说话、做事张弛有度,把握距离,相互尊重,不越界,也不疏远。


别小看这“分寸感”,有多少情感都最终败在分寸上。


距离若是太远了,便容易陌生。若是靠得太近了,又容易伤害到彼此。


民国作家张爱玲一生不喜应酬,晚年移居美国后,更是少与人来往。


哪怕与宋淇夫妇,夏志清等关系虽好,但一直保有边界感,很多人说她假清高、不近人情。


在最艰难,最穷困潦倒的时刻,即使一天只靠半块蛋糕和咖啡度日,


她也不会去麻烦朋友,更不会诉苦借钱。


这样的张爱玲是很清醒,很有分寸感的,


她喜欢两不相欠,别人对她好,她一定会还回去。


不亏欠别人,但也不会轻易让别人亏欠自己,是一种相互尊重,更是一种自我保护。


很多时候,把自己当“外人”,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外婆有2个老闺蜜,认识几十年了,到现在关系还非常好。


到现在还会相约去逛逛集市,经常聚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


我很好奇地问外婆:


“你们是怎么做到可以相处这么久,感情还这么好的?”


外婆告诉我:


“很简单,就是要明白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不该做。”


很简单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真正高质量的感情,一定都是有着很好的分寸感和界限感。


人生有尺,凡事有度。


把对方放心上,留有余地,尊重别人的难言之隐,适当地保持距离,才会舒服且长久。


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