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读书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关注当下优秀出版书籍,打捞故纸陈书,推出凤凰网读书会、读药周刊、凤凰好书榜、文学青年周刊、凤凰副刊、一日一书、凤凰诗刊等精品专刊。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留一点时间探寻文字的美感,徜徉于精神的深渊,安静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认知高的女人,都有干净的磁场 ·  3 天前  
悦读文摘  ·  全网破价首发 充值100元话费只需要95元 ·  5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我再也不敢在朋友圈晒娃了” ·  4 天前  
十点读书  ·  不论什么年纪,都不要看轻父母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读书

女儿自述:如果我妈有一个儿子 | 有故事的人

凤凰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2-20 08:57

正文



到了这一步,我都觉得我家里的女人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儿子,儿子,还是儿子。在我的家庭里,一切字眼的展开都绕不出"儿子"二字。



>>>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686个作品

作者:何牧言

作品原名:如果她有儿子


果说我母亲有什么人生遗憾,我想,没有儿子应该会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我曾经无数次设想,如果有儿子,母亲还会那样重视我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能肯定,如果有儿子,母亲一定会更爱她的儿子。在我还小的时候,每当母亲想要对我表示重视的时候,她总会像我父亲一样对我说,我把你当成"儿子"来养。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地位的拔高,但当时还年幼的我却感受到了毛骨悚然的寒意。因为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母亲想要的不是我,她想要"儿子"。


我那时已经有五六岁了,我喜欢玩过家家,喜欢玩洋娃娃,喜欢穿花裙子。我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我就是一个女孩子。就算我奶奶热衷给我剪各种稀奇的短发,叫我"假小子",叫我"小孙子",我还是一个女孩子,这一点根本无法改变。


年幼的时候,面对这种根本无法完成的期待,我的内心不只是无奈,还有恐慌。我开始麻醉自己,让自己按照当时认为的男孩子的喜好,穿裤子、剪短发,处处表现出勇敢的一面,试图忘记自己是个女孩。然而天性始终难以泯灭,虽然在青春期的一段时间里我曾经面临性别迷失的危机,但当我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时,我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成长方式。我对花裙子、小零食的热爱甚至超过了儿时,自己给自己买了半个衣柜的新衣服。母亲当然会觉得买那么多新衣服浪费钱,但她想想年轻女孩子还是需要打扮的,最后就没说太多。


当然,母亲还是爱我的,尤其是我小时候长得可爱非常。对于她来说,表达爱的重要方式,就是给钱,给贵重的首饰,这才实在。小时候的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工作,我又多病,只能和奶奶一家蜗居在小房子里。母亲想要买给我什么,必然要经历一番不容易的省吃俭用。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还不忘给我应该要出生的"弟弟"做准备。


记得有一次,母亲神神秘秘地从衣柜的深处摸出一双凤头银筷子给我看,然后笑眯眯地跟我说,这个以后留着给我做嫁妆。我那时候还不知道嫁妆的含义,但"留给我"这三个字就是约等于"送给我"还是让我觉得高兴,没有小孩子不喜欢收到礼物。然而,她又摸出一副龙头筷子跟我说,这双筷子不能给我,要给我的弟弟。


我的母亲当时是国企的正式职工,90年代末期计划生育还是抓得很严的。再拼一个儿子对她来说在那个时代意味着什么后果,我想她应该清楚。但母亲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了拼一个儿子的打算。


对母亲来说,至少再拼一个儿子,是她必然的选择。或许在她的眼里,我就是一个幸运儿。在怀上我之前,她曾经怀过另一个孩子。她确信那个孩子是一个男孩,因为所有人都跟她这样说。然而那个孩子最后没能出生,却不是她的原因,这让她更加介怀。因为她那时候不能跟我的父亲拿证结婚--外公的福利分房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户口上少了一个人,可能房子的面积就会少了一大截。


90年代早期,一个年轻姑娘要怎么跟她的父母讲未婚先孕的事实?将心比心,我也觉得难以启齿。就算她强行生下来,在那个年代,没有结婚证就没有准生证,没有准生证,她又要怎么给孩子上户口?她的编制又要怎么办?


最后她能怎么办?抱着还能再生一个儿子希望,她把那个孩子打掉了,谁知道再生一个的就是我。


如果故事只是发展到这里,或许她依然会想生儿子,但对儿子的执念未必会那么强烈。命运偏偏要和她开玩笑,在我出生以后的几个月,她又怀孕了,而且怀的又是儿子。那时候的母亲,应该是非常想把那个孩子生下来的。这个年轻的女人,已经把所有她能想的都想到了,但她还是想要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大不了丢了一个编制,大不了跑到外地去生。她太年轻,也太浪漫,没有把后果当一回事。父亲应该对母亲这样的热烈是没有多大的反应的,因为最后出面劝母亲打掉孩子的,是我奶奶。


因为这件事,母亲恨了我奶奶好多年,算是新仇加上旧恨。她对我奶奶本来就感情复杂,一方面感谢我奶奶好歹帮着把我带大了,一方面又恨着我奶奶的偏心,一门心思偏向她的小儿子。而她,是大儿子的媳妇。


到了这一步,我都觉得我家里的女人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儿子,儿子,还是儿子。在我的家庭里,一切字眼的展开都绕不出"儿子"二字。


后来陪着母亲去做手术的,是我外婆。在等待女儿从手术室出来的过程中,外婆想到了什么,我不得而知。她是一个乡下女人,因为子女,因为丈夫,所以进了城,一生都没有多大的文化,也没有去过多少地方。但之后母亲辞职了准备要儿子,同样为了生儿子吃了大苦头的她却生了很大的气。但这很大的气里,只有两句话:


那么大年纪了,就别生了。

养一个孩子,你更自在。


其实后来的进程,跟外婆说的几乎一样。母亲准备生儿子,准备了三年。这三年当中,她生活的重心就是准备生儿子。至于她爱不爱我呢,我想是爱的。初中三年,母亲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给我做早餐;高中三年,母亲每天下午给我送汤送饭,这都不是假的。只不过这爱里分了差等,我比不上她的"儿子"。


小学毕业,我摇珠分配到了不好的初中。小学的老师很替我可惜,主动说要帮我联系好学校,但这肯定得花钱。当年艺术生的赞助费,大抵就是4万元,这让母亲觉得很心疼,最后还是没让我去。要是家里拿不出这笔钱,我肯定就断了这个念想。然而,不是,我的父亲和母亲确确实实顾虑到的是他们未来的"儿子"。


儿子是不是就真的那么重要?如果那时候我有胆子去问母亲,母亲肯定会毫不避讳地给我肯定的答案。那时候奶奶劝母亲,说生儿好听,生女好命,你女儿都那么大了,何苦折腾强求呀?要是我儿子一定要生儿子,你就和他离婚,有钱有孩子不是挺好的嘛。


但是,这不会是母亲的选择。生儿子固然是她根深蒂固的观念,更是她赌的一口气。她失去的两个儿子,我相信她会挂念一生。不能有儿子,对她而言更像是一种耻辱,也是动荡不安的开端--我的父亲,那是铁了心要儿子的。没有儿子,于他而言就是没了根,他是不能没有儿子的。他对儿子的在意程度,以至于他的某些言论一出口,不是听的人尴尬,就是委婉地问他是不是某某地区的人。所以,他的出轨理直气壮,令我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理解他的底气从何而来--母亲辞职那年都已经过了40岁,又长年操劳,身体不是特别好。就算顺利怀孕,她也是高龄产妇,而怀不上也很正常。


母亲是那种守旧的女人,离婚就算不是她的过错,她也会觉得耻辱。生儿生女不是她能决定的,但生出来的不是儿子,她就会觉得自己有错。面对丈夫的威胁,年轻姑娘的进逼,似乎母亲只要能生出一个儿子来,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觉得很压抑,我觉得自己是带着原罪出生的。如果不是我的出生,或许母亲就不会那么遭罪。如果我也是儿子的话,或许我对我的"哥哥"和"弟弟"愧疚感就会减少一些。父母的种种暗示,让我觉得我仿佛偷占了一个男孩子的人生,而那个男孩子还是他们的希望。


我不知道我的父母知不知道我内心的痛苦,但我能肯定的是他们不希望我表露出这种痛苦,我要假装不知道。母亲总是觉得,她是在竭尽全力地爱我。从她的角度上来说,应该是。但从我的角度来说,还真不是。同住一个屋檐下,母亲看电视的时间远远多于和我交流的时间;从小她就和我斤斤比较每一笔花在我身上的钱,要我以后还她。


而且,就算我的父亲如同习惯一般出轨,她的生活重心还是更倾向于父亲。我知道一段良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夫妻关系优先于亲子关系的,但这不代表一个女人在这个年头还应该以夫为纲。这样一来,有一个后果就会相当明显,母亲并不知道我的精神世界经历了什么,以致于我年纪越大,她对我的失控感就越强烈。


但在当时,母亲对我采取的还是相当先进的"放养"方式,也就不存在失控的说法了。只要我不出事就行,只要我成绩好就行,因为去医院看医生准备生儿子是很耗费心力的。终于,母亲还是生孩子了,一个女儿,我的妹妹。


我的妹妹长得相当漂亮,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好多小孩子追着她要跟她玩。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她也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母亲肯定是爱她的。46岁再养一个小婴儿,对金钱和精力的耗费都是巨大的。等妹妹过了周岁,母亲对再生儿子这件事就死心了。但这对于父亲来说,并没有用。不是儿子,就不行。我们全家人仿佛就陷入一种默契之中,我们都在等待,等待一个引火索的来临,等待这个家庭的瓦解。


母亲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爱我要多一些的。童年缺失关爱的人,似乎总会带有一点自卑,即使他们表面上表现得相当强势,他们总觉得他们是需要依靠的。既然父亲不可依靠,又没有儿子让她依靠,小女儿还只会哇哇地哭,那大女儿也可以。


特别是父母离婚以后,母亲这种依赖的趋势在加强,她的内心也更复杂。以前,她希望我听话就行。现在,她既希望我听话,又希望我给她拿主意。拿主意倒是可以的,只是要求一个大学已经毕业的年轻人还对母亲言听计从,这未免强人所难。每当我和母亲意见相左的时候,母亲脸上的表情总会很复杂,语言的表达也会很晦涩。我不敢问那是对没有儿子的遗憾,还是对有女儿的庆幸。


有时候,我也会庆幸母亲对我的教育采取放养方式。要是父母对我都采取高压的态度,可能我早就入住了精神病院。从小,父亲就试图用那套直男癌的言论教育我,希望对我洗脑。可惜非但不成功,还让我对那些言论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现在还好一些,父母刚离婚的时候可谓一听就炸。母亲虽比父亲要好一些,但心里恐怕对那套言论还是有认同的。只是看我不喜欢听,她才不说。一直到前不久某名人出轨被拍,母亲还忍不住跟我说,要是她是那个名人的妻子,就该拖着刚出生的孩子不离婚,不能白便宜了外边的女人。


孩子、婚姻,能拖着一个女人的可能性比拖着一个男人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父亲出轨,母亲依然是不想离婚的,我怎么旁打侧击都没有用。一直到父亲在外边有了私生子,受到极大质疑的母亲才有了离婚的打算。我不知道现在母亲究竟是怎么想的,但很明显,即使被一个直男癌狠狠地伤害,她对直男癌的世界还是有着眷恋的。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表,版权归属有故事的人

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更多精彩故事,请关注“有故事的人”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人都有故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邮箱:stor[email protected]

主编:严彬(微信 larf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