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皓频道
从VC视角观察互联网新趋势,分析背后原因与影响的新媒体分析平台,已有80多万互联网从业者与投资人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派  ·  微软CEO纳德拉认为DeepSeek有真创新 ... ·  10 小时前  
闽南日报  ·  金价,大涨! ·  3 天前  
闽南日报  ·  金价,大涨! ·  3 天前  
艾锋降级  ·  好消息!iOS 18.3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皓频道

大众点评必吃榜发布, 王兴的演讲透露了哪些信息?

钱皓频道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2-23 21:57

正文

导读:

大众点评必吃榜的核心价值:1)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份追寻美食的指南,是一份品质生活的体验,承载起避免“触雷”的预警功能,也降低了决策成本;2)对商家而言,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其提升品质,提升用户体验;3)榜单为解决众口难调,完全依赖用户大数据,减少人工主观判断。此文从美团点评的产品新动向来窥探公司的下半场战略,即赋能商家打造良性生态循环,优化用户体验同时也帮助商户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


近日,美团点评发布了国内首个基于海量真实用户评价大数据的美食榜单——大众点评必吃榜,并揭晓了“2017全国必吃50餐厅”名单。发布会现场,美团点评CEO王兴亲自上台演讲,阐述了自己对大众点评必吃榜的思考和理解。


 

在演讲中,王兴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必吃榜的追捧,不仅将发布会称为“有幸福感的活动”,更直言不讳地表示要根据必吃榜去“刷店”,“吃货”的属性充分“暴露”。

 

但兴奋之余,王兴的演讲中也包含了许多值得行业关注的信息。可以说,此次“必吃榜”的发布,不仅是大众点评对平台优质商户的一次推荐,更包含了美团点评深层次的战略思考和动向,值得我们抽丝剥茧,细细思考。

 

为什么要做“必吃榜”?

 

对于这个问题,王兴的解释是:“因为吃是最重要的事情,全国十三亿人,每个人都需要吃,而且几乎是最高频的事情,多数人每天需要吃三顿饭,全国一天下来40亿顿饭,怎么让大家把每顿饭尽可能吃好,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上述这段话,可以总结提炼成三个关键词,就是:需求刚、市场大、重要性强。

 

根据移动数据监测公司Trustdata今日发布的《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本地餐饮服务市场规模达35000亿元,增长十分迅猛。仅以美团外卖自身为例,日订单量就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完成了从400万到900万的跃升。互联网崇尚“入口”,随着网络对餐饮行业的渗透逐渐深入,由“吃饭”刚需所带来的入口也正随着人们对网络就餐的日渐接受而激活。

 

但比起“要做”,美团点评更大的动力在于“能做”。

 

众所周知,合并前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均以餐饮方面的成就而著称。大众点评2003年上线,是全世界第一家第三方点评公司,其点评业务尤其红火,至今仍然是许多消费者在决定用餐地点时的重要决策辅助。美团从2010年上线以来,先后经历了百团大战、千团大战、又从外卖平台的初期厮杀中脱颖而出,打造了响当当的“铁军”之名,甚至超越先行者成跻身行业顶端位置。

 

两家合并之后,不仅拥有了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占比,更重要的是也拥有了通过平台影响市场、倒逼行业改革的能力。众所周知,餐饮O2O虽然是本地服务的热门板块,但也同时是投诉行为的重灾区,部分商户借助线上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便利,通过各种手段给消费者“下套”,而消费者作为群体却很少有办法从根本上对这一现象进行反制。

 

在这种情况下,“必吃榜”的出现就变得如此重要。对消费者而言,它不仅是一份追寻美食的指南,同样也承载起避免“触雷”的预警功能,而对于那些未上榜的商家来说,则势必要通过提升自身的品质,来确实地提高用户体验。

 

从“吃到”到“吃好”,究竟包含了哪些不同?

 

对于关注美团点评的人来说,王兴口中这句“eat better,live better”恐怕并不陌生。这句看似简单的口号,其背后却蕴含着美团点评对互联网“下半场”的逻辑和策略的思考。

 

从“吃到”到“吃好”,看上去只有一字之差,背后却包含了不止一个数量级的难度提升。如果说建设平台、打通线上线下环节只是餐饮O2O在上半场所做的基础性建设,那围绕“吃得更好”所能展开的命题,则就相当于把目标直接从及格提高到了优秀。

 

首先是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的榜样商户是否品质过硬,而实现这一点的根本途径则是看平台商户规模是否够大,以及平台自身对商户的筛选能力是否够强。前者对于坐拥数百万线上商户的美团点评来说早已不是问题,而“必吃榜”的发布则显示出美团点评对大数据的运用能力。

 

为了避免出现米其林排行榜遭遇的“众口难调”尴尬,大众点评在制定榜单时采用了另外一个极端——没有评委,一切都交给数据说话。据了解,此次“必吃榜”的评选基于美团点评6亿用户、2亿多条评论大数据,由系统通过数据模型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的影响。

 

其次是为商户和消费者双端提供真正的实惠,即以最少的代价吃到最美味最丰富的体验。这里的“代价”既可以指金钱成本,同样也可以指时间成本,前者考验的是平台在降低商户运营成本方面的功力,后者则对如何增强交易及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是美团点评如今的重点发力区,也是平台对餐饮行业供应链把控的直观体现。通过餐饮开放平台等标准化营销工具的接入,美团点评不仅让大量自身不具备技术能力的商家得以接入互联网,也大大降低了传统线下代理层层中间环节带来的额外成本。美团外卖的“28分钟送达”记录,也让快餐外卖能够更快送到用户手上,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商户经营上限的“天花板”。

 

最后,除了更美味、更实惠,更健康、更放心的餐饮消费也成为了保障“吃好”的重要因素。这不仅涉及到平台监管和把关的力度是否够强,同时也考验着平台自身对于上下游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总之,让每个人吃的更好、活得更好,听起来很容易,其背后所包含的规模、技术、经验等要素却远比许多人想象得更加复杂。大众点评必吃榜的发布,不仅是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后提升用户服务深度的体现,更显露出美团点评在促进榜样餐厅影响力、赋能商户并打造良性商业生态循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