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一条题目为《虚拟货币3.15国家重拳出击整顿 央行、公安部、和工商总局都出手》的疑似“新闻帖”刷到了邦德的工作群里。
内容如下:
监管又来了?粗粗一看,的确很像。
但是仔细一看呢?
不好意思,这是典型“炒冷饭出旧新闻”的砸盘超级老套路,在2017年邦德至少已经见过10次。
套路如下:
第一,
在各种高大上、带有“人民”、“中国”等字样的官方或疑似官网登出消息;
第二,
用一个或者多个主流媒体报道过的权威文件或权威部门消息,通常是严厉监管消息,来表示“现在监管又要来了”。特点是,所有新闻日期基本是一个月或更早以前的,但的确是真消息——这样无人可以指责其为“放假消息砸盘”;
第三,
用词非常严厉,并且通常大字报式在文中定性“某某犯罪违法”、“xx部门要处理xx”,指名道姓,这部分属于自己撰写,没有引用任何来源;
第四,
蹭热点,比如这次,蹭上了最近聚集了大量注意力的“3点群”;
第五,
得出结论,“请各位自重”、“请投资者远离xxx”,语气模仿监管部门,比如行文刻意与“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真正的官方机构相近;
第六,
没有作者。谁写的?哪一方用如此严厉的口气在指导大众,无人认领。
下面请欣赏这一轮的“冷饭消息”大作。
首先,多个转载显示,出处是“中国网”,但邦德去搜索了中国网,最近的消息里,没有这篇消息。今天更没有。
被删了?从不存在?未知。
如果真的是权威消息,为什么发出短短数小时之后被删呢?
再来看内容:《证券时报》1月17日的消息,为什么重新拿来写,又是怎么得出“3点钟群将受到全面监管”的结论的?
请注意看,这段话的语句基本是不通顺的,错别字数个。
“由于非法庄家不断的拉高抛出,做空收割直接侵害几十万受害者,并目前有很多非法交易所,ICO项目方集体跑路的状况,并对于近期成立的3点钟区块链群将受到全面监管,监控一经发现非法捡财行为相关部门必深究。”
(关键语句基本不通顺)
第二部分,引用《澎湃新闻》报道,一样也是1月17日的旧新闻。同时,引用一位“程序员”的话称:“炒币组织者是犯罪行为”。
先不谈语病,确定“是否犯罪”属于法院的权力,至少也是公安、检察院等司法、执法机构才有资格在媒体上定性某人某事是否涉及“犯罪”。
所以这到底是谁做的“新闻”,通过如此缺乏常识的方式来声称某些人是犯罪呢?
以及,《澎湃新闻》中明确,公安机关和工商部门明明打击的是以“虚拟货币”、“投资理财”等为幌子的网络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不知道这位程序员如何得出虚拟货币已经被定性为传销的结论呢?
最后看这篇“消息”的原始出处。
一个娱乐资讯专栏???
下图几张截图时间显示,“娱乐热讯”最早放出该“消息”,时间是2月22日12:53。
《中华网》显示的转载时间是“14:30”分。其他网站和专栏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