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公告了
2017
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40.08
亿元(
+22.85%
),归母净利
1.53
亿元(
+13.88%
),扣非后归母净利
1.48
亿元(
+22.98%
),基本
EPS 0.15
元(
-6.25%
),加权
ROE 4.26%
(
-3.23 pct
)。
评论:
1
、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提升,并购效果持续兑现
上半年,受益于中国进出口复苏,公司货代业务(航空
+
海运)量价齐升,拉动主营业务增长。同时,公司完全从钢材和矿石供应链业务中退出,电子供应链业务下滑,但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
十项核心业务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运力运价实施集中采购,平均毛利率为
12.20%
(
+0.19 pct
),经常性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35.24%
。
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德祥集团和中特物流的整合工作,协同效应逐步体现。上半年,中特物流贡献经常性利润总额
6,539
万元(
+14.40%
),德祥物流贡献经常性利润总额
2,203
万元(
+11.62%
)。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提升
+
并购整合,公司实现
归母净利
1.53
亿元(
+13.88%
),扣非后归母净利
1.48
亿元(
+22.98%
),符合市场预期。
2
、进出口改善,货代业务量价齐升
上半年,航空货运市场运力紧张,公司跟随航空公司提价,同时不断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实现空运业务量
16.25
万吨(
+23.03%
),营业收入
15.47
亿元(
+38.95%
),单位收入同比增长
12.94%
。
上半年,海运市场运力紧张,公司跟随船公司提价,同时加大优质客户销售力度,实现海运业务量
42.74
万标箱(
+11.23%
),收入
14.63
亿元(
+39.28%
)。
3
、整合业绩超预期,并购预期强烈
2014
年
10
月和
2016
年
3
月,公司先后收购了德祥集团(对价
2.05
亿元)和中特物流(对价
12
亿元),收购标的业绩持续超预期。
截止
2017
年中报,公司在手现金
10.12
亿元,且资产负债率处于历史低位,后续采用杠杆收购的可能性很大。参考中特物流,假设公司以
12
亿元(
6
亿现金
+6
亿贷款)收购
1
亿净利润(
12X PE
),扣除财务费用(利率
6%
,财务费用
3600
万)后将增厚公司业绩约
7300
万元。
4
、投资策略
近些年公司兼顾外延扩张及内生式增长,收购德祥集团获取进口分拨牌照扩大跨境电商布局、收购中特物流做大做实工程物流板块。我们预计公司
16/17/18
年
EPS
为
0.39/0.48/0.55
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为
22.3/18.3/15.9 X
,业绩增长逐步消化高估值,考虑外延并购预期,维持“强烈推荐
-A
”评级,目标价
11.7
元。
5
、风险提示
:经济持续下滑、并购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