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桃桃淘电影
一份影迷带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来自微博 @桃桃淘电影 。每天分享各种最新的电影信息,推荐经典或冷门电影,院线电影推荐和评论,各种电影相关的趣事。以及电影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  ·  第18届曼谷“中国电影节”圆满落幕 ·  昨天  
营销案例精选  ·  豆瓣9.1分的《好东西》,台词文案绝了 ·  昨天  
营销案例精选  ·  豆瓣9.1分的《好东西》,台词文案绝了 ·  昨天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微视频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桃桃淘电影

留一点空间给年轻人,留一点希望给年轻人

桃桃淘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9-22 07:24

正文

上个周末,受组委会邀请去了一趟杭州,参加了杭州短片嘉年华,担任“金荷奖”评委,也趁机看到了不少非常不错的青年人短片作品。


与我一起做评委的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导演和老师,包括年初入围柏林主竞赛单元的,动画片《好极了》的导演刘健;芬兰坦佩雷电影节(Tampere Film Festival)主席Jukka-Pekka Laakso;马来西亚女导演陈翠梅;黑鳍(北京)文化创始人王子剑(《路边野餐》《还俗》《清水里的刀子》)。


跟这些成熟的电影从业者一起参与评审工作,确实能够学到非常多的东西,也让我受益匪浅。


比如,这一次做评委很大的感觉就是“”。虽然年轻人的作品,总会有这样活那样的不足,但是更吸引我的是他们不受局限的尝试。你能看到很多成熟的商业化的创作者身上看不到的新鲜,是非学院的,很任性的。


从入围的短片作品里也能看出来,形式题材非常多。从动画片,到剧情片,到纪录片。内容上也五花八门,有市场上很少看到的儿童电影,有涉及到小众人群的纪录片,甚至还有涉及到一些边缘地带的作品。


比如,作为学生作品的《考试》,却邀请到袁立主演。,看起来很难实现,其实她就是把自己的创作脚本从微博上找到邮件发给了她,没想到就真的得到了免费出演的回应。所谓这种普遍认为“不可能”的事,也就在年轻人身上能看到多一些的可能了。


这种不害怕去尝试的心态,是我很欣赏的,不论最终作品出来如何,但起码要先走出这一步。

最终,经我们的评审,《野潮》获评UTV—未来之光奖,《阿尼》获评短片单元最佳作品,《横头道》获评东方星空数娱—最受产业关注奖,郑陆心源获评最佳导演奖。几部短片虽然各有遗憾,却也仍然让我们看到了其中难得的闪光点。


之后,嘉年华还组织了一系列论坛,包括短片创作的论坛,各位老师也都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


陈翠梅导演就说,她个人是非常喜欢短片的。她喜欢短片创作的那种自在感,她在创作长片的时候有时是“痛苦”的,但是短片的创作一直能够让她很愉快。短片作为一种跟长片语法不甚相同的“独立”的文体,其实一直在吸引着各个创作者。包括很多导演甚至一辈子都在进行短片创作。


沈可尚导演则提出了他自己对于短片的独特见解。他始终认为短片是一个最能反映出“你是谁”的东西。跟长片创作不一样,短片不管是其中的表达主题,还是叙事手法等等,都是映射和呈现个人特质的。它非常能够反映自我,所以短片往往个性很强。这一点,是他所最看重也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


而对于短片是否就是长片起步敲门砖这个问题,各位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


这种“不”是一种纯创作上的不。因为短片跟长片的叙事方式不同,就跟上面陈翠梅导演所说,这对她来说是另一种“文体”。很多的表现和故事可能是不适合长片的,这时候就应该去选择一种更合适的表现方式和载体。短片跟长片是完全独立的,并没有哪一个是另一个的铺垫这种意义。


最后大家当然无法回避地谈到了“商业化”的问题。大家也都承认,现在确实市场对短片非常苛刻,甚至没有什么商业化而言。所以很悲哀地导致,短片只成为很多学生入门的“工具”,也使得大多数的短片创作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制作品质。这是很可惜的。但是几位老师也都认为,应该更“大”一点地去看待这件事情。比如陈翠梅导演说,很多人去看各种国际电影的获奖短片照着去拍,这是很可笑的。好好地拍自己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回归创作本身。王子剑提出希望上层能够有更多的支持在这方面,这才是解决问题比较根本的问题。


而沈可尚导演则指明了,短片创作对于未来迈向商业化的方式——并不是要去思考短片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短片来表现你自己,你表现得多了,让别人看到你是谁了,让别人看到了你与这个世界与他人之间的联结,那么自然会有人来找你。这才是正确的因果关系。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商业的态度来做这些,其实是达不到真正创作的目的的。


我一直也是非常理想化的人,看了很多论坛,很多时候一开始大家在讨论一些很现实的东西,最后都会落点到一些非常纯粹原始的理想化的状态下。越是成功的人,越是更加看重这些。我想这也是电影等艺术存在的魅力。投射自我,纯粹表达。


我很愿意来参加像金荷奖这样的新人影片类的活动,多一些这样扶植青年人创作的奖项真的很不错,毕竟短片这种东西商业市场不足也是公认的,多一个机会,也就多一些尝试和创作的空间。或许一个未来的黑马真的就因为这样一个机会将自己表达给了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