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在内需压力大的情况下,就需要找到
新的需求、新的市场
,自然就需要走出去。
国际贸易在宏观经济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
2023年全年我国出口3.38万亿美元
,全球出口份额稳健提升。
而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同样也面临着
需求不足
的挑战。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许多行业已进入“红海”,企业发展面临瓶颈,很难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利润。
在国内卷生卷死,还挣不到更多的钱,那不如把目光放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开辟国际市场,既能够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经营风险,还能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获得新的增长极,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获取新的机会。
降低成本
,也是众多企业考虑出海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人口在2011年左右开始下降,15-59岁人口比例由2011年的69.8%下降至2023年的61.3%,
人口红利逐步消失
。
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来说,在成本上已经没有优势。这也就迫使许多企业主动寻求出海,在国外设工厂,建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海外发达经济体近年来推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了我国本土生产的产品成本。比如,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并推出“原产地原则”以及“近岸外包”与“友岸外包”政策,欧盟提出“经济安全”战略,并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起反补贴调查。
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提高了我国本土生产的产品成本,而投资出海或许成为规避贸易壁垒的新选择。
同时,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对外资企业提供
税收减免、关税优惠
等政策支持。国内企业可以借此降低税负和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