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雪球菌给您离真相更近的剖析
一直想写一篇《我为什么不投资烟蒂股?》,后来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巴菲特与芒格已大多在《致股东的信》以及演讲和访谈中阐述过,此篇文章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分类来系统总结一下。
一、符合格雷厄姆传统定义的“烟蒂股”几乎已无处可寻
烟蒂股指的是股票价格大幅低于净资产甚至净运营资产的公司,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也谈到自1970年后,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与指数的高涨,烟蒂股已经很难找到。
巴菲特在1969年《致股东的信》中也谈到:“在过去的20年中,通过数量分析方法所能把握的机会之水已经逐步干涸,到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枯竭了。”
而芒格更是直接:“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本·格雷厄姆理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渐渐地世界上的人都知道了这一规则,而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的廉价股没有了,你拿起盖格计数器在橡胶上探测,可惜它并没有发出“嘀嗒”的响声。这就是那些拿着锤子的人的本性——正如我之前所说的,他们眼里的每个问题都像钉子——本·格雷厄姆的信徒是通过改变盖格计数器上的刻度来回应。事实上,他们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定义廉价股,不断地更新定义,从而能够把格雷厄姆的哲学延续下去,效果也不赖。本·格雷厄姆的思维系统有效性由此可见一斑。”
而对于80%股票系统性高估的A股,我想更是如此。
二、“清算价值”难以立即实现
烟蒂股的收益更多来源于企业内在价值与价格的差异,而不是企业价值的内生增长。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依赖市场价格的回归,而这是不可控的,或者对企业进行立马清算。
巴菲特在早期投资中确实通过分红、回购或并购等方式实现所投资公司的“价值清算”,而这点对于现今的普通投资者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对于具有话语权的机构投资者也并非易事。
芒格曾谈到:“在格雷厄姆的时代,流动资金确实属于股东,工会等机构并没有后来那么强势,股东较容易采用破产等办法裁掉人员,拿到流动资金。而后来按照现代文明的社会制度和新的法律,企业并不容易清算,并且员工补充和安置往往要有限考虑,企业就算不景气,也往往需要支撑下去,直到流动资金耗尽。”
三、企业价值可能随着时间而毁灭
如果说前两项原因仅仅作为条件限制,那么这项原因可能是切中要害的。
在1989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谈到:“除非你是清算专家,否则买下这类公司实在是属于傻瓜行为。第一,长期而言,原来看起来划算的价格到最后可能一点都不值得;”“第二,先前的价差优势很快就会被企业经营不佳的绩效所侵蚀。”“相信我,时间虽然是好公司的朋友,但却是烂公司的最大敌人。”
尽管巴菲特用的是“烂公司”,但我们从其投资案例来看,巴菲特在买入纺织公司与制鞋公司时,仍可称得上为一般优秀的公司。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便是“普通公司”与“一般优秀的公司”,仍很可能成为时间最大的敌人。
四、关于何时卖出
“如果你因为一样东西的价值被低估儿购买了它,那么当它的价格上涨到你预期的水平时,你就必须考虑把它卖掉,那很难。但是,如果你能购买几个伟大的公司,那么你就可以安坐下来,那是很好的事情。 我们偏向于把大量的钱投在我们不用再另做决策的地方。 ——查理•芒格
似乎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这项理由是不够充分的——如果真的有利可图,谁会在意多花一些时间去“多做一些决策”。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上述原因对于伯克希尔的影响:1、高达35%的资本利得税,相对于长期持有的一次性纳税而言,频繁的买卖对于收益率的影响是致命的;2、当资金量足够大时,由于冲击成本及市场影响等因素,频繁的买卖也是极为困难的;而且烟蒂股经常会出现在那些被市场冷落的中小公司中。
上述两项原因似乎对于A股的中小投资者是不构成任何影响的,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在股票价格低于公司内在价值30%时买入,那么你何时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