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INNO  ·  三星Galaxy ... ·  昨天  
爱否科技  ·  疑似 OPPO Find N5 ... ·  3 天前  
长江云新闻  ·  缴税5千万!江西福彩开出2.5亿大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城市双修的导向、认知和对策|2018清华同衡学术周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5-27 15:18

正文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于5月21日盛大开幕。本届学术周以“空间·空间·空间”为主题,继首日的巅峰讲坛和自由论坛之后,还有 持续5天的14场专题分论坛 ,围绕多个细分议题,邀请城乡规划及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


22日下午举行的 “ 城市双修:导向·认知·对策 ”分论坛中,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城市双修议题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并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探讨。


袁昕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在致辞中指出, 城市双修工作是针对过去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诉求所进行的反思与纠正,体现了我们规划行业勇于承担错误、知错改错的担当。 对城市双修工作的探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应该深入探讨发展的导向、认知和对策,彻底改变过去的发展模式,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用大的历史观、自然观,来看待人类的发展,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


刘岩 ,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清控遗产DIBO联盟 秘书长


主题报告环节,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清控遗产DIBO联盟秘书长刘岩主持。

01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生态修复


沈丹 ,清华同衡风景园林一所 所长


清华同衡风景园林一所所长沈丹,从景观专业的视角分享了清华同衡在城市双修中生态修复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沈丹介绍,刚刚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研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三期叠加”的时期,即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以及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沈丹分享了不同领域专家对生态修复的观点和不同自然环境禀赋的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做法。他指出, 当前城市生态建设不分地域环境、都以西湖和西溪湿地等为蓝本的现状需要我们进行反思 :是否美好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就意味着青山绿水?每个地域的植被是不同的地域土壤与气候条件孕育的结果,在干旱的西北,撂荒的蒿草与局部植被景观是否可以接受?

以岳阳从云梦泽到洞庭湖的生态演变为例,沈丹指出,应将生态置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维度下,通过生态演变辨析生态格局特征,以生态格局和特征作为标尺,用生态系统观来识别生态问题,建立大生态观概念。

在武威市的案例中,内陆绿洲是该城市重要的生态语境,具有内在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清华同衡遵循沙漠绿洲形成的自然规律,修复生态河流、控制水域蒸发、保护与修复驳岸,扭转了原先城市规划中无视干旱气候凭空造湖的“生态建设”。

在兰州项目中,清华同衡则通过发掘“两山夹一川+鱼骨状水系”的生态格局与特征,将旱沟的提质和复合利用作为生态修复的重点,使原来的消极空间转换为城市活力空间,可谓四两拨千斤。 这种基于大生态观、以“生态演变——生态格局——生态特征——生态问题——生态策略”为主线、以地域特色生态空间为重点的生态修复方法,可谓“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使生态修复工作既有一定的科学性,又能体现地域特色。


02

从空间更新到价值重塑


毛羽 ,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三所 副所长


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三所副所长毛羽,介绍了清华同衡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的实践经验, 为当前普遍单一经济目标导向提供了扭转、重塑价值导向的有力范本。以战略性的眼光,使城市更新实践从单一价值到多元价值、从短期价值到长期价值、从局部价值到整体价值进行全面提升。

在包头棚改案例中,清华同衡将低收入群体视为城市宝贵的价值与资源,挖掘棚户区在城市中的保障房作用,将短期的拆除计划变为长期的渐进性更新,规划若干保障房与廉租房,促使政府将外来人口纳入安置补偿政策,间接保护了持久的邻里关系与本地风俗。

在近期的一些其他案例实践中, 清华同衡提出了若干“去房地产化”的投资模式,并以20年为开发周期设计集体土地改造模式,通过减少产权流转减少成本投入,并着重导入产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将收益周期置于20年的时间中,有益于土地指标减量、产业升级、治理成本下降、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住环境改善等各个方面,实现地区综合价值最大化和多方共赢。

北京海淀区的上地片区,全国软件信息服务产业龙头地位与城乡结合部的城市配套生活环境严重不匹配,而80%建成区的多元主体,又给片区改造更新带来极大的难度。清华同衡在大上地综合发展规划中为了实现整个区域的整体价值,构筑了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的规划方法,宏观以目标统思想,中观梳理系统,微观解决问题。所有产权单位在统一思想下寻找最佳的更新方案,同时清华同衡担任联络规划师的角色,将产权更新主体的诉求向市区政府进行报送,建立一个通畅的渠道推动区域更新。

毛羽表示,以五位一体为发展纲领、以四生合一为实现目标、以多向融合为求解方式,无论是城市更新、存量规划还是城市双修,都需要城乡规划师付出大量心血,以实现地区综合价值的提升。

03

理系统、补欠账

问题导向下的基础设施应对策略


张义斌 ,清华同衡市政规划研究所 副所长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张义斌,分享的是问题导向下的基础设施应对策略。


就对趋势的认知而言 张义斌认为,城市逐步由“增量扩张时代”进入“存量优化时代”,相应地基础设施规划工作的关注点也开始由“重点设施的布局、选址”转变为“设施和管网系统的修补提升”;此外,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建设期,城市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比如城市内涝、城市水体黑臭、地下管网问题和空气污染等。在这个背景下,各部委针对高频、热点及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方案;也逐步开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多专业融合的解决模式。

张义斌指出, 传统的“命题作文”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综合问题 ;并梳理和总结了近年来各个高频、热点问题的解决思路发展历程和清华同衡在相关方向的技术积累和应对策略。1)针对城市内涝整治,在排水系统与河道水系耦合的思路下,形成了从内涝风险评估、淹没风险分析到具体整治策略的系统解决方案;2)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在部门协作、专业融合的思路下,形成了从水力水质模拟、污染风险评估到黑臭水体PPP绩效考核及整治总体系的综合解决方案;3)针对城市地下管网,在建设趋于集约化、智能化,管理趋于综合化、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了集地下管网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咨询于一体的全链条解决方案;4)针对城市供热清洁化改造,在城市供暖工作的关注点转变为热源多元化、热网更新改造和与电力、燃气、环保等多专业协作的背景下,形成了由热网模拟到多专业协作的解决方案。

张义斌认为,从“补欠账”到“城市双修”,是以更为综合的名称提出了问题导向下的解决范式;“摸清现状、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提出策略”将是基本的核心思路。 对问题导向下的新范式,张义斌提出了四点思考:一是必须尽全力理清现状、并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二是要建立问题导向下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三是大量应用案例的积累会推动既有技术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四是不着急形成新的编制办法、导则等,更重要的是建立问题导向下解决问题的思维。


04

内调外修

景德镇城市修补实践与思考


徐慧君 ,清华同衡历史城市保护发展研究一所 所长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城市保护发展研究一所所长徐慧君分享了 清华同衡在全国双修试点城市景德镇的实践与经验。

徐慧君认为, 城市双修作为一个较为综合的规划体系,需要规划团队应对的城市问题是多方面的。 景德镇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处在产业升级的转型期,要实现“成为与世界对话的国内文化一线强市”的发展目标, 一个核心诉求是使城市空间与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价值及发展过程,清华同衡发现景德镇目前的城市空间基本是围绕不同时期的产业链自发形成的。徐慧君认为, 景德镇目前的无序,很大一个原因是在生产链条中,人、空间、流线相互穿插杂糅造成的。 在城市转型的今天,使人、瓷业、空间协调起来,犹如使各肌体器官顺畅配合,高效良性运转,是景德镇发展的先决条件。

针对以上认知,清华同衡确定了 先“内调”再“外修”的治疗方案。 工作团队研究了景德镇从事陶瓷行业的五类人群,及其在产业链条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合作模式,并分析了陶瓷产业链各环节的空间诉求和问题。从而通过规划手段,合理调整产业空间,补足配套及服务空间,整体考虑人口疏解与产业的配套,过程中 重点对老瓷厂下岗职工群体和“景漂”群体予以关注 。并基于此对与瓷业生产关联最密切的城中村、老旧厂区、历史城区等空间制定了针对性的提升及调整建议。

内调部分通过扎实的研究人的生产生活模式及其所需, 将人、产业、用地三者的关系调顺畅,把原来交织混杂的生产生活链条理顺,同时给民间的瓷业活力足够的包容和自由度,鼓励他们互相激发,引导走向良性循环。 在内调的基础上,再逐步进行外修工作,形成诊断、内调、外修、实施管控四个步骤,保证建立良性的城市空间发展秩序。

徐慧君认为, 对规划设计而言,双修是一个在有限资源里全盘筹划的工作,需要在工作方法上有新的应对方式 :首先, 诊断环节 的研究时间大大加长,深度大大加深,内容大大扩展;第二,做双修更像 各科室大会诊 ,方法上关注系统思维和内在逻辑,操作上要有效落地;第三,判断一个对象 是病灶还是有益组织 ,必须在看重整体价值的基础上,负责任的进行甄别,不能一刀切;第四,要通过切实好用的成果输出制定规矩,起到 长期预防 的效果;第五,做家庭医生,提供跟踪式服务指导。

最后徐慧君指出, 城市双修的提出,其背后输出的是发展思路的导向,是对未来城市建设价值观的修正。对于地方而言,是梳理问题和制定清晰工作路线的机会,不能当作短时期内完成任务来对待。试点城市的意义不在于回应任务的全面,也不在于出形象的速度,而在于探寻更合理的路径。


05

城市愿景

双修思路的标尺与导向


张杰 ,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 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技术顾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顾问张杰教授以“城市愿景:双修思路的标尺与导向”为题发表主旨报告,分享了有关发展观的转变、美好城市愿景的标尺和城市双修思路的导向等方面的思考,对城市双修工作的导向、认知及对策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

张杰认为, 城市发展观已由“外拓”转向“内生”。 纵观我国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建国以前生态与人居环境和谐的传统社会时期,到建国后经济相对短缺的30年,再到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发展的30年,所处的阶段不同,价值观不同,标尺和导向也不同。因此,价值观是标尺制定的影响者,而只有明确了标尺,才能明确具体修复的内容。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给出了美好城市愿景标尺的关键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塑造特色风貌等。张杰认为, 城市双修不是运动式热点,而是对城市治理的长期引导 ,应对生态、文化、社会经济、日常生活的修补设置科学的标尺。

对于城市双修思路的导向 张杰认为, 生态修复的思路导向应强调对传统生态格局价值认知的重视、积极治理工业污染用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生态修复策略、新区规划尊重自然基底 这几个方面。 而城市修补的思路导向,重点包括修复文化,修补社会经济,修补涵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住区四个方面的日常生活支撑体系。 可以通过老旧工厂修补带动城区修补,旧城更新重塑城市结构,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引入低层高密度住宅等措施来实现这几个方面的修补。张杰最后用贵阳小河区、株洲、北京大上地地区等几个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张杰表示, 城市双修意味着我国城市发展至今工作思路由“外拓”向“内生”的转变。当前,在科学的价值观指导下明确城市愿景作为未来的标尺,是城市双修工作的重要前提。


高端对话:

导向·认知·对策 ——从“城市双修”谈起


主持人:

张险峰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

对话嘉宾: (排名不分先后)

阳建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永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研究室副主任

杨晴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副处长

李海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分院 总规划师

霍晓卫 ,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高端对话环节,各界专家畅所欲言,从“城市双修”谈起,深入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城镇化推进工作的相关议题。对话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险峰主持。


阳建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阳建强教授认为, “城市更新”与“城市双修”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中,城市双修是城市更新在我国面临转型的重要时期的重要举措,其意义是转变过去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的行为,和重物质、缺内涵的工作方式。阳建强强调, 实践对于“城市双修”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双修”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杨晴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副处长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处长杨晴认为,水利与城市基础设施专业各自在规划工作中的出发点、取样标准和思路等各方面认识有所差异,既往城市排水规划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城市水系是流域生态水系的一部分,城市规划应当对此有更宏观、长远和系统性的考虑,应该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城市水环境的安全以及水网作为国土资源之“循环系统”的重要意义。 城市双修具有自然可持续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属性,具有经济、文化和景观等多方面价值。


何永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研究室副主任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何永介绍, 北京城市生态修复工作主要包括山体修复、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和棕地修复等四个方面,每一项都有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北京城市生态修复工作还涉及城市红绿蓝灰空间的转化,比如拆除违建腾出的建设空间如何转化为绿色空间,以及未来共享汽车和无人驾驶时代将释放大量道路空间如何进行线性绿化等。以大栅栏改造为例,何永强调, 城市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生态是分不开的,都应以人为本。


李海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