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 扑 社
传 递 企 业 服 务 价 值
「有一天,马云问了我一个问题。」
在 5 月 23 日云栖大会·武汉峰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的这句话,吸引了所有关注阿里巴巴的人的注意,「他问我:阿里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我们的核心是什么?」
「我给他的答案是——
合作伙伴
。」
胡晓明的这个回答并不出乎意料。
实际上,
从最初的电商平台,到如今阿里巴巴集团围绕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物联网等构建阿里大生态体系,合作伙伴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淘宝、天猫没有自己的商品,但我们去年的电商业务收入却达到了 2140.2 亿元。这背后的原因正依赖于阿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生态。」胡晓明直言。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在 5 月初,网上盛传过关于腾讯投资策略的报道,甚至衍生出一些自媒体类似《创办一家公司,然后卖给腾讯》的文章。
因为他们同是 AT,同是巨头。面对阿里和腾讯在自己业务上的直接竞争,相信任何一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不免忧心忡忡。
尽管腾讯态度明确的回应:腾讯只求共生,不求拥有;腾讯的半条命握在合作伙伴手里等等。
但
实际数据
却不会说谎:
在 IT 桔子今年初发布的《2017 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盘点报告》中显示,截止 2017 年 12 月底,腾讯全年对外投资笔数高达
128
笔,并且从 2015 年至 2017 年,腾讯每年的投资事件数量也都一直保持在
100
笔以上的较高频次(相当于平均 3 天左右投资一家公司)。
而阿里巴巴 2017 年全年对外投资事件数量仅为
73
笔,比腾讯大约要
少 43%
。事实上从 2015 年开始,阿里就保持着每年大约 70 笔左右的低频投资。
也就是说,
阿里对待生态中的企业伙伴,的确是抱着合作的态度。
真的是这样:
峰会上,胡晓明介绍着阿里云正在帮助蒙牛等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恰巧拓扑社前段时间也刚好采访到了一家初创公司在做相同的事情。
对此,胡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拓扑社表示,阿里云不会取代这些企业,而是选择和他们合作。
对于这个回复,拓扑社第一时间向那家初创企业的创始人进行了征询,也的确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现场,胡晓明还透露了一组有意思的数据:
「前段时间阿里发布财报,阿里云去年的营收增长了 100%。但比营收增长更令我们兴奋的是合作伙伴的增长。
去年,阿里云的合作伙伴增长了 200%,数量超过 8000 家。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服务超过 10 万家客户。
」
所以很多创业者担心的问题——我做的业务最终是否会被阿里吞并,实际根本不存在。
因为阿里压根儿就不是这种态度。
说到这,可能又有一个问题:与阿里云合作,安全吗?
安全。
世界上最大的「三朵云」(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阿里云),都是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
胡晓明强调,自主可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拿来主义云」很容易暴露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种种问题,比如没有经历大规模实战检验,稳定性差,版本不兼容,升级困难等等。
而阿里云则是源自阿里巴巴 18 年的技术积累,经历过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商、支付业务考验,稳定性高,扩展性强。
当然,对于客户的数据保护,也是阿里云一贯坚持的红线。2015 年,阿里云首个发起《数据保护倡议》,帮助客户保障其数据的私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
生态是阿里巴巴血液里流淌的基因。坚持自主研发让我们走的更远。而坚持与合作伙伴共生共存,则让我们一起做大了云计算的市场和生态。
」胡晓明说。
声 明
本文为拓扑社(微信:tobshe)原创稿件,转载须在文章开头明显处注明来源拓扑社(微信:tobshe)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拓扑社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
拓扑社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企业方提供,拓扑社不保证其数字真实性,仅供参考。
投稿、寻求报道或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或联系拓扑君(微信:tobsir),标注公司-职务-姓名,谢谢。
热点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