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搞艺术一横
“同行免入,面斥不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旅游岛商报  ·  0比1,遭绝杀!U20国足止步亚洲杯八强 ·  8 小时前  
温州晚报  ·  巨头宣布:永不合作! ·  14 小时前  
天都新闻  ·  祝贺!中国男篮主场100:58战胜日本男篮 ... ·  2 天前  
天都新闻  ·  祝贺!中国男篮主场100:58战胜日本男篮 ... ·  2 天前  
体坛周报  ·  话题 | 尤文出局,莫塔全责 ·  2 天前  
体坛周报  ·  话题 | 尤文出局,莫塔全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搞艺术一横

好穿不太贵,年轻人的衣柜

搞艺术一横  · 公众号  ·  · 2018-04-19 19:05

正文

点击上方“搞艺术一横”可以订阅我


有时候我翻翻时装行业的趋势与数据总结报告,心里是非常惊讶的。


这些有理有据的统计分析都在告诉我们,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在乎在衣服上一掷千金。他们对于街头品牌以及那些做得和街头品牌一摸一样的奢侈品有着忠心耿耿的热情,为了限量版而甘愿让黄牛在中间赚好几手的差价。


有一份报告甚至罗列出各品牌在潮牌核心用户中的认可程度和流行状况,以此来判断什么是潮牌中的第一梯队,而哪些则不幸沦为外围。


我看完之后像是掉入了另外一个维度中,一个虽然此前知道它是真实发生着的但我却基本一无所知的平行宇宙。类似的冲击相信也会发生在一个不玩游戏但却刚刚看完《头号玩家》的人身上:这个世界已经在如此运行着了么?


现在年轻人,是否真的在消费这些在我看起来性价比实在很低的单品?



这可能是一部分实情,但经验告诉我,条件优越者永远是凤毛麟角。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万元一双的球鞋或者卫衣T恤,也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而这恰恰是小众品牌大行其道的原因。它们同样设计有趣、能够带给年轻人们新鲜的刺激;它们开疆辟壤,有一套独树一帜的符号,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被传播开来;但最重要的是,价格相对平实,年轻的消费者们接收起来也不会过分吃力。



所以,如果让我郑重地为一些年轻的消费族群们推荐设计师品牌的话,我会将亚洲的新设计师们作为第一选择。


从产业背景上来看,近几年来受到较多关注的亚洲新设计师们都有共同点:本身有欧美设计院校的受教育背景,但大多选择将工作室开设在本国,通过线上线下的买手店进入到主流视野中,大部分时候明星们的亲身示范则是它们被更广为人知的开端。


这样的品牌中,我们熟知的有受到街拍博主喜爱进而被所有电商引进的Rejina Pyo等等,但与此同时,这片土壤还有大量可供挖掘的空间。


比如我最近几次在东京逛街,最喜欢逛的部分并不是那些知名的买手店,而是新宿伊势丹二楼与三楼间本地设计师的部分。他们设计大胆,不像成熟商业品牌那样安分守己,就算站在那儿欣赏,你都会感叹这才是年轻人应该穿的衣服——不是设计出来讨好富有的中产阶级们的,而是彻头彻尾浸淫在青年文化中才能呈现的风格。



真正的年轻人都在穿什么衣服?


我先斗胆提一个,ADER Error。


最新一次看到这个牌子刷屏,是因为它与法国清新品牌Maison Kistuné联手推出了联名限量系列"A KITSUNÉ"▼



这个无性别的胶囊系列完美结合了两个品牌的特点,Maison Kistuné的小狐狸置身于老式奢华旅馆中,而ADER error标志性的“双生儿”式拍摄方式,不禁让人联想到是在致敬《闪灵》,莫名的诡异气氛中还带点轻松随意,放佛画面中的女孩子们随时都会笑场。



它被称为韩国的VETEMENTS也并非毫无根据,翻开它的lookbook,你确实能从中看到那些最为流行的街头品牌的影子,但好在并不是拙劣的模仿(抓住最为标志性的元素来大做文章的那种),而是在继承了复古的街头感之上,加入了自己更为随意放松的表达。



ADER error秉承的unisex的着装风格虽然在国外早就没有人特意拿来提了,但是对于一个韩国品牌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毕竟韩国社会有着相当严格、不容模糊的性别界限。但出乎意料的是,那些来ADER error试穿并购买女模特身上同款的,大部分都是男生。


另外一个顾客群也值得注意——ADER error60%的顾客都分布在亚洲以外地区,他们通过instagram了解到这个品牌,并想方设法地购买它,成为好友中第一批将ADER四个字母穿在身上的人。



最为走红的单品,当然是那些体积感的卫衣。尤其是立领的套头款式,厚重的面料使得它保持着鲜明的轮廓。



我自己也有一件粉红色的款式,当时看到的时候一秒钟决定自己应该在春天来临时穿上它。


ADER error sweartshirt, Comme des Garcons PLAY T-shirt, OFF-WHITE bag& jeans, all from ITeSHOP


而帽衫也是运用相同的面料,这使得它上身更具立体感,有一种复古与摩登高度统一的奇妙气质。


ADER error hoodie, ACNE Stuidos shorts, all from ITeSHOP


我不是很疯狂的街头时尚的拥护者,所以相比阔腿裤+老爹鞋的搭配,我还是选择了保守普通的下装,将重点放在了上半身。



卫衣之外,ADER error的厚外套和大衣在街拍中出镜频率也很高。



你能看到它们的外套剪裁简单,也没有花哨的噱头,而这种只从最简单的款式入手的理念可能也和品牌背后的团队有关。


和别的设计师品牌不一样的是,ADER error是没有一个核心设计师为主导的,它背后二十来人的团队中,很多人都来自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团队的创意过程,也是多领域的灵感互相融合和激发的过程。最后呈现的效果,就是让人不由自主就被这种奇思妙想牵着鼻子走,进而跌入这种简单衣物所构建的怪诞趣味中去。


当然,全线产品$40-$300的定价也是ADER error流行的原因之一,毕竟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否负担得起才是重中之重。更何况它们还贴心地准备了更为容易入手的配饰呢?在设计上也真的没有含糊其辞,每一件都是搭配中的实用单品。



同为韩国品牌,SJYP对大家来说则更为耳熟能详。


这个品牌由一对年轻的设计师所创立,Steve J 以及Yoni P分别毕业于圣马丁以及伦敦时装学院,毕业后以Steve J& Yoni P为品牌亮相于伦敦时装周。而SJYP则是其副线品牌,因为更为实穿,更加适合年轻人,反而比主线品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设计师二人组

Steve J& Yoni P


主线在我看来是非常复杂累赘的,想必这也是主线不温不火的原因。如今能看得出来品牌将所有重心都放在SJYP之上,不得不说这是明智之举。


就不说SJYP在韩剧中大面积的露出了,光是前两年破洞、流苏、花瓣等等元素的牛仔裤,就成为欧美街拍博主们也人手一条的大热门。



此外,SJYP也有一些朴实款式,而韩剧中的女明星驾驭起这些清新温婉的款式都很无敌。



比如穿什么都很轻松时髦的孔孝真



总之,SJYP相对别的潮流品牌来说,更加注重突出穿着者的女性特质。在牛仔服廓形逐渐回归到正常的当下,它们也顺势地推出那些不那么夸张,但在街拍中又足够吸引眼球的单品。



面料上也不拘泥于牛仔,相反,今年春夏的SJYP,有许多棉质衣裙,都很很适合拿来搭配,营造既酷又有少女感的style。



右下角的半裙我也穿上了,那天正好去喝下午茶,我突发奇想,想要试试完全不按照街头穿搭的路数来,这条裙子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Nina Ricci trench coat, Cauliflower by Pleats Please shirt, SJYP skirt from ITeSHOP


效果我自己非常喜欢,尤其喜欢细条纹的布裙,在长外套的掩盖下散开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更适合日常懒散的气氛。


而这整身的灵感来源,其实来自我想推荐的第三个设计师品牌,XIAO LI。



在中国新崛起的一批本土设计师中,李筱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从伦敦时装学院毕业不到五年,她的作品就已经获得广泛关注,而且斩获了各个国际服装设计赛事的大奖。


她早期的作品结构感很强,但硅胶的装饰以及粉嫩清淡的配色又让她从类似风格中脱颖而出。


H&M Design Award 2014

XIAO LI AW2015


设计师本人对于针织的把握堪称一绝,但更难得的是她每一季都在探索尝试新的技法,没有在擅长的领域固步自封。


XIAO LI AW2016


2016秋冬这一季灵感来源则是3D打印,除了一如既往的使用硅胶、塑胶以及针织之外,还有蕾丝这样的新加入的元素。



相比秋冬的针织,XIAO LI每年春夏的作品则要显得实穿得多,在剥离了那些蓬松的廓形之后,它们更为贴身、浪漫、将女性的柔美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2018春夏就很能说明问题,我看到之后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活泼少女。



但也正是因为在剪裁上已经非常凸显女性俏皮可爱的那一面了,所以李筱放弃了标志性的蕾丝和蝴蝶结等元素,而将纽扣当成整个系列唯一的装饰,各种大小、不同排列方式的纽扣为每一件单品都增添了灵动感,但又不会让人觉得过分装可爱。



我很欣赏XIAO LI的另外一点是,她是为数不多的那些不管外界流行什么趋势的设计师,每一季度她注重的都是个人的表达、都是在沿着自己秉承的理念探索下去。对于新设计师来说,这无疑是才华与底气兼备才能做到的。


而且她也明确表示过自己并不感兴趣于做出一个奢侈品牌,她更喜欢自己的衣服被年轻人所喜爱并穿着。


说到这,我也想聊聊青年文化了。


在全亚洲范围内,日本有着自己成熟的青年文化,这儿有专门为真正的年轻人所准备的娱乐场所、购物商店甚至聚集社区。如果我是一个还没有彻底变为成熟稳重的“大人”,但也已经脱离了青春期的年轻人,我会发自真心地感激这种氛围,因为在这儿能够迅速定位到志同道合的同类。



比如这样的装扮出现在Harajuku,就是很合乎情理的好看。曾经上海也试图打造本土的“里原宿”街区,成为青年潮流文化的聚集地,但却在最近一两年内商店凋零,人们转身去拥抱更为奢侈的购物文化了,不得不说挺遗憾的。


相应的,日本设计师品牌中,真正服务于年轻人的也很多,比如商业化运作已经很成功的Toga Pulla,还有我准备介绍的第四个品牌,Mihara Yasuhiro。



Mihara Yasuhiro最早是一位鞋履设计师,后来才进军到男女装的领域。相对女装来说,Mihara Yasuhiro的男装因为忠实地反馈着日本街头风向而更广为人知一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