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长长江图:《长江名胜图》
超长11米,彩绘长江水域各省沿岸的景观分布,水域航道的历史变迁。
更有近万字毛笔手稿,记录长江两岸名胜古迹的文献考证。
长江名胜图
清同治六年(1867)
纸本彩绘 长卷
25.3cm×1121cm
全球孤本:《陕西舆图》
五条屏形式,独特青绿绘制手法与中国独有舆图方法结合,全面展现清初期西北山陵地貌特征。
陕西舆图
清康熙中叶
纸本彩绘 一幅分五轴
256cm×321cm
稀见羊皮材质、高3米超大画幅:《西湖全景图》
清宫内府秘藏,层层叠叠青绿山水精心绘制,西湖一步一景,冠绝天下的绝美风景。
西湖全景图
清后期
彩色绘本 一幅
266cm×132cm
这些精彩绝伦又稀世罕见,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人文风景的画作,究竟是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揭开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古籍传承瑰宝——
舆图
!
什么是舆图?
舆图,即地图。舆的本意是车的底座,可用来承载物体。因为地图上载有山川、河流、城镇、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地图称为舆图。
中国古代地图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绘制:一种是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倡导的“计里画方”形式;第二种是采用山水画的形式。
古代,地图被视为官方档案深藏大内,即使有目录亦秘不示人,常人很难了解宫廷或官署内究竟藏有多少和哪些内容的地图。
而地图本身的
不可再生性
、
稀缺性
、
不易保存
等特点,若
想见到真容,实为不易。
在
国家图书馆
大力支持下,由
国图馆方领导
和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李孝聪
,历史地理学中青年学者
钟翀
共同领衔,联合
国家图书馆舆图研究
专业团队,重磅推出
《寻山·问水·游胜: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珍》!
《寻山·问水·游胜: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珍》
开箱视频
千里江山,纸上乾坤
全球藏品最多、最顶、最精的中国古地图收藏单位——
中国国家图书馆
层层筛选8000余种,最珍稀74件脱颖而出!
全球孤本、珍本,重磅呈现!
高清细节,深度解读
近1000页、2000幅、8开四色精装,极致性价比!
全面呈现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艺术、古籍、文学、社会变迁
最综合、最唯美的稀世之宝!
这个夏天,无论你出门远行或是避暑在家,都可以跟随国之瑰宝,一起寻山、问水、游胜,看千里江山、品华夏之美!
寻山·问水·游胜: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珍
饶权 李孝聪 主编
张志清 钟翀 副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8月
定价:1500元
典藏版:1500.00元(限量50套)
附赠:专属函套*1、收藏证书*1、高清舆图复制品*1
普通版早鸟价
998元(6.6折)
(准现货预售10天内)
附赠:专属函套*1
普通版:预售结束恢复1118元(7.45折)
发货时间:8月10日
💡
点击此处,一键跳转购书
当然,寻山、问水、游胜三种
分卷
也可
单独购买
,
小3位数
的价格同样可以拥有稀世之宝,真的是特别香,小伙伴们完全不用犹豫!
《寻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图集珍》
定价:375元
售价:298元(7.9折)
《问水: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川图集珍》
定价:440元
售价:348元(7.9折)
《游胜: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名胜图集珍》
定价:685元
售价:538元(7.9折)
💡
点击此处,一键跳转购书
舆图之丰
寻山、问水、游胜三大主题
跟着无数位“徐霞客”的脚步
看遍千里江山
74件舆图时间跨度
上起金代
,
下迄民国
,于咫尺之内囊括万里河山,即便足不出户,亦可在方寸之间饱览天下盛景。
寻山
28件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
中国大美名山历代面貌多样呈现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并称“
五岳
”,作为华夏地域空间正统的象征,历朝历代都曾以舆图形式描绘五岳和祀典场所的岳庙。
《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
,全书收录
最早
的一件
金代
舆图,所绘重修中岳庙的建筑情况,实物铁证告诉你金代建筑长啥模样。
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
金承安五年(1200)
单色石刻拓本 一幅
133cm×69cm
《太华山全图》
,全面、清晰、细致刻画华山上的自然景观、建筑物,览之即可对华山名胜有直观印象。
太华山全图
万历四十三年(1615)
单色刻石拓本 一幅
79cm×172cm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并称
佛教四大名山
。它们香火繁盛,信众不绝,催生了许多兼具实用性与宗教性的佛教名山舆图。
《五台山名胜图》
,
绢本绘制
,以传统山水画形态展现五台山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千年古刹、佛门圣地,都能在图中找到方位,一览佛教名山当年盛景。
五台山名胜图
清光绪年间
绢本彩绘 一幅
139cm×89cm
《四川大峨眉山全图》
,在极具指示道路的功能的同时被广泛刻印,具有供佛教徒瞻仰、想象峨眉佛境的功能。
四川大峨眉山全图
清同治五年(1866)
单色刻本 一幅
45cm×49cm
源自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在各地名山广设道场,形成了独特的
道教山岳文化
。
《五岳真形之图》
,是道士进山修道的护身符。五个符号分别代表五岳,每个符号之下附有各山的行政归属、相关神明、主管事项、相关传说等。
五岳真形之图
明万历二年(1574)
石刻拓本 二幅
107cm×68cm
《武当山全图》
,以水墨长卷展现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武当山的独特风貌。
武当山全图
清光绪年间
纸本彩绘 长卷
26cm×459cm
除了儒、释、道这三类名山外,受到帝王巡幸驻跸或有独特
人文传统的名山
,如
医巫闾山、太白山、武夷山、天台山、盘山
等,也是我国传统山岳舆图描绘的重要素材。
《天台山十六景图》
,以图配诗,艺术与文学兼备,显示出中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表现方式。
天台山十六景图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初刊,乾隆三十九年(1774)重刊,同治六年(1867)录文
木刻墨印 一册
每页35cm×25cm
问水
25件中国名川大河、湖泊水系……
演绎历代南北水运繁盛、河道变迁动态,综合展现水域文化
长江、黄河,中国最重要的江河水道,其下游河道屡有变迁,水患频仍,故而无论在河工水利工程方面,还是军事上的防守,均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长江图》
,采用山水形象画法,展现长江下游水域的山川城邑、沙洲港汊,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彩绘长江水道舆图。
长江图
约清中叶
纸本彩绘 长卷
20.5cm×432.5cm
《黄河发源归海全图》
,绘制黄河河道水利工程及沿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对于研究清代水利工程及人文历史,意义重大。
黄河发源归海全图
清嘉庆年间
纸本彩绘 长卷
22cm×502cm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凿人工运河的国家,
京杭大运河
是贯穿南北的重要人工河道,对维护国家统一、南北水运交通、经济互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
,是为清朝漕运管理而绘。运河漕运,自隋而下,历来兴旺。凭借此图可重温辉煌的历史,想象运河沿岸樯桅林立的盛景。
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直隶)
清嘉庆年间
纸本彩绘 长卷
27cm×900cm
除了大江大河外,众多的湖泊,如
西湖、太湖、洞庭湖
等以其风光秀美、烟雨浩渺引来文人墨客竞相图绘。
《西子湖图》
,绘制以西湖为中心的湖光山色,幅面广阔,笔触细腻,是俯瞰西湖胜景全貌的山水佳图。
西子湖图
二十世纪摹绘本
彩色绘本 一幅分切四轴
196cm×172cm
《江浙太湖全图》
,采用
计里画方
的绘制法,每方十里,标绘地跨苏、浙两省的太湖全貌。其间湖面广阔、湖岛遍布,湖边水网纵横、港渎清晰,岸边城镇山川一目了然。
江浙太湖全图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纸本彩绘 一幅
72cm×102cm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区域性河流水系润泽一方,成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孕育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则灵潭图》
,以传统形象画法,绘制清代帝王往来京师与避暑山庄的必经之地——白龙潭,观此可远眺曾经繁忙的古老御道。
则灵潭图
清光绪年间
纸本彩绘 一幅
69cm×92cm
游胜
21件皇家园林、南北名胜风景……
表现帝王与文人不同园林审美,南北各异风土人情
各具特色的地域景观、文化胜迹衍生了大量舆图画作,它们将地理要素与艺术呈现相融合,兼具舆图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创作的审美特性,更有些诗画相配,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以表现
帝王行止的行宫别苑
为主要内容的舆图,将宏伟的殿宇式建筑与周围山水相配。
《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图》
,生动而又细致地描绘了以三山五园及其外三营为主体、辐射散布在其四周的诸多山脉及景观建筑。笔触细致、精准,房屋瓦片、城砖依稀可辨。
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图
清光绪三十年(1904)
纸本彩绘 一幅
93cm×168cm
将某一风景名胜的历史源流、四时变迁、相关诗文加以融会,或将某地最具代表性的风光景致提炼为“八景”“十景”,用名胜古迹记录历史、留住乡情,由此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景观文化。
《桂林十二景模本》
,图文并茂,绘刻精细桂林12个风景,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大气,又体现了景物的秀美。
桂林十二景模本
清光绪十七年(1891)
石刻墨拓本 一册
每页33cm×40cm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此次出版,74件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舆图都将以
高清、微
距完整
呈现,无疑是中华千里江山图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佳展现。翻阅每一页,您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舆图之珍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国古地图收藏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珍藏
山川名胜舆图
大规模、全篇完整集结出版
中文古地图具有文字资料无法取代的学术价值,但因其收藏分散、解读困难,尚未在国内学术研究中得到普遍的运用。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地图
以原清廷收藏
的明清地图为主,以此为基础,民国以来又购入了大量地图或珍贵地图的复制件,就藏图
数量
和所藏地图的
系统性
而言,
全世界独一无二
!
它们与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遗书、《赵城金藏》和《永乐大典》一样的文化宝藏,除了具备古籍的各类特性,也因其特殊的形式还兼具了艺术性。
从
地理层面
看,山川名胜舆图的基本功能就是展现空间信息,为人们登山朝谒、凭水行舟、观览胜迹等指示路径。
从
艺术风格
看,中国古地图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山川舆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类绘制方法,为艺术创作提供优质素材。
从
人文意蕴
看,山水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纵览这些舆图,在表现山川地理之余,也传达出人们寄托于山水的精神和品格。
而
同一主题的系统性整理
,更是十分难得。
以黄河为例,馆藏黄河舆图就有逾400种,是研究黄河文明历史的文献宝库。
此次,从艺术性、珍稀性、不同视角精心甄选了
《黄河全图》《黄河发源归海全图》《大河南北两岸舆地(图)》《山东黄河全图》
四种,为研究黄河变迁、黄淮治理、黄河防务提供图像史料,也反映清朝绘制黄河图在表现形式和绘制技法上的特点,具有丰富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所以,这些秘藏舆图的面世出版,尤显弥足珍贵!甚至可以说,这是
目前唯一能够一次性看全
这些作品的机会!
舆图之美
纸本、纱本、绢本,长卷、册页、立轴
线描、彩绘、描金,淡彩、水墨、青绿
……
中国古籍装帧、材料、绘制手法集中展现,
打开艺术研究全新视角
除了版本珍稀、内容丰富外,舆图在载体、装帧、绘制等方面更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色彩之美:工笔、写意、绘本,看古人如何玩转绘画技法
青绿山水
,从唐代开始发微,至宋代达到高峰,到明清已经是末流余波,却仍然颇受宫廷绘画的推崇。
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以表现高山大川为主,气势恢弘,尺幅巨大。
“界画”
作为中国画的画种之一,专指使用界笔直尺绘画直线的一种画技,常用于表现皇家殿宇、宫苑、亭台楼阁、寺庙等题材。
通过平面和立面相结合的方式,细腻而准确地画出地图要表现的建筑物件以及周围的环境。
描金
,黑底之上以金色线条绘制亭台楼阁,尤显别具一格。
白描,
作为最基本、最单纯、最简单、最朴素的造型语言,对于自然物象的深刻理解与提炼,对物体形象表达,至关重要。
而素雅青淡,明快透澈的
浅绛山水
、
水墨写意
更显神韵。
除此之外,古籍中的
墨拓本
和
石印本
也是常见的舆图形态,与彩绘相比,亦有一种更为朴素的绘画之美。
绘制之美:平立面结合、多点透视、鸟瞰俯视、计里画方,还原山川之貌
在表现山川名胜整体面貌时,绘制手法更是丰富多样。
平立面相结合
的制图方式,将主体表现的更加突出。
多点透视的界画式地盘烫样
,是研究明清建筑的最佳范本。
鸟瞰式的构图
,可以将建筑群和山水景观一览无余,比单纯的平面舆图更具真实感。
而
另一种传统绘制手法
——
计里画方
,按比例尺绘制地图,在舆图绘制中更是常见。
除了常见的
纸本
、
绢本
外,稀见材质更是呈现舆图别样风貌。
纱本
的纤细与
皮质
的柔软,使画面更加细腻,无疑是内府所藏之精品。
小到几十厘米的
手卷
,大到11米的
长卷
,展卷便可饱览卧游之趣。
主编李孝聪教授与上海书画出版社舆图编辑团队选目现场照
装订成册的
线装
与
经折册页、长卷
,可以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
主编李孝聪教授与上海书画出版社舆图编辑团队选目现场照
形式多样的
立轴
也为调和地图与艺术之间的平衡提供了可借鉴的绘图模式。
主编李孝聪教授与上海书画出版社舆图编辑团队选目现场照
这些林林总总的绘制、装帧、材质,全面地反映中国古代山川名胜舆图的发展脉络。所以,无论你是画家、设计师、还是古籍爱好者,它们都可以为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提供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资源宝库!
寻山·问水·游胜: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珍
饶权 李孝聪 主编
张志清 钟翀 副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8月
定价:1500元
典藏版:1500.00元(限量50套)
附赠:专属函套*1、收藏证书*1、高清舆图复制品*1
普通版早鸟价
998元(6.6折)
(准现货预售10天内)
附赠:专属函套*1
普通版:预售结束恢复1118元(7.45折)
发货时间:8月10日
💡
点击此处,一键跳转购书
舆图之义
历史考证、地理变迁、旅行日志……
从地图中穿越千年、深入解读历史事件、人物真实演绎
山川名胜舆图是中国古代地图中一个别具特色的门类,这些舆图脱胎于中国独特的山水画文化传统,产生于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在地理表现和空间信息之外,还有独特的文化涵义。
实际上,古地图中折射出大量
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政治、思想信息
,是
思想史、艺术史、历史地理
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资料!
《运河图》
描绘山东省境内运河及沿岸河流、湖泊的同时,也生动地
再现黄河穿运河,灌入运河
的情形。
图中黄河在张秋镇穿运河,其中穿黄河的一截运河已淤滩,有红色虚线标注运河上漕船穿黄河的路径,先向东然后在李家坝处调头,然后经张秋镇向北,反映了光绪初年黄河穿运的情形。
运河图
清光绪年间
绢本彩绘 长卷
28cm×291cm
《避暑山庄全图》
以
鸟瞰全景画形式
生动描绘热河行宫及其周围的山水胜境与庙宇,
忠实反映了避暑山庄全盛时期雄壮秀丽的景色
。
那些早已湮灭的避暑山庄建筑重现眼前,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档案资料和绘画艺术品。
避暑山庄全图
清乾隆年间(1736—1772)
纸本彩绘 一幅
141.5cm×224cm
《直隶长城分防险要关峪各口山水形势地舆城图》
记录清长城的状况和功用。相较于明朝,
清朝在长城防御外敌入侵的职能被明显地削弱,更多的是被作为边界和管理贸易的节点。
通过图中所绘制的大小要塞几乎全为明朝所修建,再次印证了长城在清朝军事战略性地位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