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我们又见面啦~
点↑
“财经投行”
关注哦
一个多星期前,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出来了,详见《100万亿资管业大变局!五部门联手大幅调整私募购买门槛,明确打破刚性兑付……》。很多粉丝对其中私募门槛的变化非常关心,经常跑来和厂长探讨。厂长自然是明白大家的心情的,上周末抽时间细致研究了下新规的内容,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讲讲其中私募行业的变化,一方面是投资者的门槛,另一方面是涉及私募产品本身的问题,包括分级问题和嵌套等等。
投资门槛大幅提升
原来合格投资者的门槛是:
(一)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二)净资产不低于1000 万元的单位。
现在的门槛是:
(一)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之前私募被吐槽门槛太高,年收入50万才能玩。新规很“通情达理”,嫌高是吧,那降低到40万吧,但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资产的要求从300万提高到了500万。
虽然前缀从个人换成了家庭,但厂长真心觉得“个人”和“家庭”并没多大区别,这门槛提高得不是一点半点,已经可以和以高门槛著称的新三板媲美了。
介于两者之间的投资者,此刻的内心戏估计是这样的:
此外,新规中还有一段话让不少投资者产生了一个美丽的误会,以为30万就可以买私募产品了: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新规里说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等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
30万是其中最低认购规模底线。具体到私募债券基金,最低仍是一百万。
分级产品将锐减
分级产品因为其能够放大收益和风险的属性,在2014年开始的那波牛市中迅速成长,在2015年的股灾中让大量投资者苦不堪言。
新规中对分级产品痛下杀手,四类产品直接就不能进行份额分级:
(一)公募产品。
(二)开放式私募产品。
(三)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私募产品,投资比例超过50%即视为单一。
(四)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比例超过50%的私募产品。
可以看到,公募是直接一棒打死,私募虽然网开一面,但也已经关上了大门,只留了扇窗透透风,大量的私募产品都得和分级产品说拜拜。
幸存的那批私募产品,也被五花大绑,束缚了手脚,以后那种5倍甚至10倍的超级杠杆是见不到了:
固定收益类(一般为债券)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3:1;
权益类产品(一般为股票)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1:1;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2:1。
同时,打破刚兑对分级产品一样适用,产品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
对投资者的影响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买劣后级的没那么刺激了,买优先级的没那么安稳了。
多层嵌套无处遁形
不光是分级类产品,本次新规还为所有的私募产品准备了几份大礼。
首先是杠杆方面的限制,每只私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200%(分级类为140%)。
计算方式也是很犀利的,按照穿透原则合并计算所投资资管产品的总资产。所以那些想通过多层嵌套的方式加大杠杆的私募产品也可以洗洗睡了。
这里给大家简单解释下,现在的金融业已经进入混业经营模式,但监管还是停留在分业经营的时代,银监会管银行的,证监会管证券的,保监会管保险的。
这就来问题了,可能一只基金本身只有两倍杠杆,证监会一看,才两倍,没毛病。但是基金里面套了信托计划,也是两倍杠杆,银监会一看,也ok。然后信托计划里又有保险公司的资管产品,同样两倍杠杆,保监会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的结果就是,产品其实用了8倍杠杆,却没被监管叫停。
但现在不行了,且不说嵌套只能一层,一个穿透,把你负债比例看得清清楚楚。
然后是风险准备金方面。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或者按照规定计提操作风险资本或相应风险资本准备。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产品余额的1%时可以不再提取。私募基金应当参照金融机构,计提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过失过错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
这个没太多好说的,主要就是统一下标准。唯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私募的风险准备金可不是说留着给你兑付本金和收益啊,而是在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身犯错,给大家带来损失时,用来赔偿投资者的。保本保收益的事情,已经彻底成为过去时了。以后想赚钱,没点专业的投资知识是很容易入坑的。
最后要说明的是,新规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金融机构已经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自然存续至所投资资产到期。过渡期内,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不符合本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的净认购规模。过渡期一直持续到2019年6月30日。
广义的股权投资是从投资方式的角度出发,
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简单的讲,股权投资就是寻找优秀的高成长性的公司,注资其中,获得其一定比例的股份,推动公司发展、上市,此后通过转让股权获利。具体的股权投资分为几下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成功率都大不相同:在种子期机构的成功率大概在5—10%。个人投资者的成功率就是千分之几了,天使阶段机构投资者有10—20%的成功率,VC的成功率大概是在20—30%的成功率,PE能做到50—70%。
(我们通过对比来展现)
1. 选好趋势(选了好的赛车场)
换句话说,我们要做好宏观分析,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面,而不是点。顺势而为是我们做投资必须要遵守的第一定律。
2. 在顺势的基础上选好具体细分行业(选了好的跑道)
行业每天都在变,要判断一个行业好不好,首先要分析这个行业的结构以及这个行业未来成长性怎么样。因为投资总是要投会成长的行业,不成长的都是失败的。
3. 在有价值的行业里选择最具成长性的公司(选了好的赛车)
好的行业未必所有企业都有投资价值,我们应该寻找的是价值制高点、有一定的行业壁垒、处于快速成长期阶段的公司。在选好公司的时候,会有一些过往通用的参考标准:比方说,好的行业、好的战略定位、好的团队、好的企业文化、好的财务属性都是伟大企业的共通点。
4. 选择好的“操盘手”(选了好的赛车手)
从投资股权基金的投资人角度出发,所谓好的“操盘手”就是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那么具备哪些要素就是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呢?
1) 很好的历史投资业绩:
虽然历史的业绩仅仅代表历史,但是至少也能说明这个团队擅长的方向和投资的风格,以及在此相关领域积累的人脉。
2) 很好的管理水平:
这个管理水平体现在“募投管退”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管理水平和退出水平,这种能力直接影响到了所投企业的未来的变现能力。
3) 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其实是需要具备很多资源的,比如,在所投企业需要解决一些紧急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出手解决。
5. 看看和你一起玩耍的都有哪些“小伙伴”
如果一个公司有众多的顶级大佬参与投资,那基本上可以说风险就已经比较小了,因为业内某位资深的投资人曾经说过,一个大佬看走眼很正常,大多数顶级大佬都看走眼,概率还是非常低的。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2、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
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规模比互联网还大10000倍。
投科技,赢未来,最前沿,最顶级的科技项目就在下面!
一个是无人驾驶垂直细分领域激光雷达LiDAR新晋独角兽。
一个是全球共享出行汽车巨头+无人驾驶(Lyft)顶级新晋独角兽。
宝杰专注投资布局
全球最佳创新公司及顶级PE项目
,预期收益xx倍起且没有天花板
!
顶级PE项目:1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技术,它是那种可能真正改变世界的稀有技术。为什么这么说?
1、您知道吗?每年在全球有超过120万人由于人为驾驶事故造成的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多少家庭的伤痛!
2、您知道吗?传统的有人驾驶,让多少人的双手、双脚、眼睛和大脑都被束缚了,时间上也被占据很大部分,尤其是在一、二线等大城市,一旦碰上高峰期或者堵车,别的事情都被耽误了,所以无人驾驶的刚性需求应运而生,这就是要为解放人类,当您的车行驶在高速上时,您可以正常的商务办公,可以和亲朋好友相谈甚欢,可以舒心得睡上一觉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求的升级,人们对于品质生活,便利,舒适,快捷的追求越来越突出!
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一系列生产函数发生从自然要素投入为特征,到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的跃迁,并普及至整个社会。
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是刚性需求,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了,有需求就有市场,而且整个市场是万亿级的,据麦肯锡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到2025年可以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金的产值。纵观全球,各大科技巨头都在抢占这块巨大的蛋糕,包括Google、福特、百度、特斯拉、苹果、奔驰、宝马等。
而无人驾驶整车技术里又涵盖了几十个技术系统,最核心的几大技术系统有摄像头系统,图片处理系统,GPRS定位系统,近程、远程雷达系统和激光雷达系统。而激光雷达系统是核心中的核心,事实证明,在未来的无人驾驶技术中,主流的是以激光雷达为主,其他系统为辅的解决方案!
【顶级科技·无人驾驶独角兽】
【全球科技-LiDAR Pre-IPO项目 】
某全球无人驾驶LiDAR系统龙头独角兽于2017年CES荣获金奖,惊艳世界!其有望在未来3年成为达到数百亿美金估值的巨型独角兽,宝杰全球捕捉(布局)顶级新晋独角兽!
☑投资方向:某硅谷无人驾驶LiDAR系统龙头项目超低估值稀缺份额
☑推荐指数:五颗星+
☑推荐理由:突破历史,目前技术世界第一,惊艳世界!
☑投资亮点:
1、最强技术: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技术能力目前全球领先!
2、最强股东:世界级战略股东背景保驾护航,全球资源整合!
3、最佳管理:高管团队配置及专业的管理能力目前全球领先!
4、最佳市场:无人驾驶万亿美金蓝海市场,无人驾驶技术体系之核心技术系统,全球订单供不应求,风靡欧美亚主流车商!
5、最佳政策:各国巨头布局无人驾驶领域,全世界的市场必将催生一批千亿市值以上的跨国企业!
6、最佳预期:18年上市规划清晰,投资收益预期明确强烈!
7、最强风控:超强风控和投资保障机制,安心倍增财富!
最佳方式:回复“1”,获取独家私密资料!
顶级PE项目:2
【顶级科技·智慧出行独角兽】
【全球共享汽车巨头Pre-IPO项目 】
某全球智慧共享出行(无人驾驶)巨头独角兽L公司联手谷歌、通用、福特、阿里、腾讯、滴滴、捷豹路虎等巨头,已然惊动世界!其有望在未来3年成长为智慧共享出行领域达到数百亿甚至千亿美金估值的巨型独角兽,宝杰全球捕捉(布局)顶级新晋独角兽!
☑投资方向:某全球智慧共享出行(共享出行➕无人驾驶)双巨头超低估值稀缺份额
☑推荐指数:五颗星+
☑推荐理由:有望成就全第一个并且最大的(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生态体系,目前已惊动世界!
☑投资亮点:
1、最佳文化:创始人团队始终坚持保持司机和乘客旅途优秀体验,让智慧共享出行革命进行到底!绝不仅仅追逐短期利润数据!
2、最强股东:世界级战略股东背景:KKR、Founders Fund(彼得·蒂儿)、阿里、滴滴、腾讯、谷歌、通用、捷豹路虎等全面入股L,保驾护航,全球资源无限整合!
3、最佳管理:高管团队配置及专业的管理能力目前全球领先!
4、最佳市场: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数万亿美金蓝海市场,和通用、福特、捷豹路虎、谷歌、阿里、滴滴、腾讯等战略合作第一个并且最大的(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生态体系!
5、最佳政策:各国政府陆续开放并支持传统巨头开拓无人驾驶领域,全世界的数万亿美金市场必将催生一大批千亿市值以上的跨国企业!
6、最佳预期:19年上市规划清晰,投资收益预期明确强烈!
7、最强风控:顶级投行参与,超强风控和投资保障机制,安心倍增财富!
8、
最佳方式:获取私密资料回复“2“
如何投资,答案就在这里:
如何挑选私募股权基金,最重要看四点:
第一,看标的(是否复合趋势、是否质地优良,是否有较大潜力);
第二,看等级(是否标准一级或二级,一千万进一级,一百万起进二级);
第三,看管理人(是否合规拿牌,是否有管理经验,管理人团队成员背景);
第四,看特殊风控(有无实力兜底,回购,担保等特殊回购条款)。
合作模式:代销、FA、联名发行(5分钟看懂股权投资)
100万本金玩PE,5年后,超过1亿身价,绝对是大概率事件!
跟随世界级投资机构和投资人,
通过投资顶尖科技改变世界和中国中产阶级的命运。
长按关注改变世界的公众号
欢迎一起玩PE,本号服务于金融资产超过300万以上或近三年从事投资管理行业或年均收入超过50万元的高净值投资客!5年内跟紧此号,参与私募股权投资,身家必定涨超10倍!相信趋势!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微信号 : Aaron_6777
手机号:17788588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