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中网旗下CV智识(ID:CVAI2019)
作者:
张雪
华为今年在海外招聘人才的策略,显得更为直接和野蛮。
2019年初,任正非说要“剔除南郭先生”,实行”末位淘汰”,前不久,任正非又发全员邮件,要从全世界招收20- 30 名天才少年,明年还计划招进200- 300 名天才少年。
“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任正非在邮件中强调。
按照邮件里的说法,这些都只是开始。
未来3- 5 年,华为会招来更多人才,这将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改变,全部“换枪换炮”,目的则是要打赢这场“战争”。
今天,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总裁办邮件显示,华为对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了年薪制管理,
年薪89.6万起,201万封顶。
华为表示,公司要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竞争,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是核心动力。
创新就必须要要有世界顶尖人才,
华为要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吸引顶尖人才。
美国禁令后,任正非在接受法国《观点》杂志采访时,谈到“美国这个国家的实力不是土地,是人才。
我们向美国学习什么?
吸引人才。
未来会有非常多的优秀人才进华为来。
”
关于吸引人才,华为一直在行动着。
只是在2019年的困难出现之前,任正非大概没有想过,华为对人才,更重要的是对海外人才的需求会这样迫切。
最近华为改变了自己的“招聘标准”,不仅仅在国内招聘人才,还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招聘一些IT行业的技术型人才。
5月21日,华为海思发布一则社会招聘信息,招募岗位涵盖芯片、软件、算法、研究、光器件、存储等方向的工程师。
在此次招聘信息提供的岗位中,除了多个华为海思的传统强项,还出现了目前国内厂家较为依赖的外国产品有关的研发岗位,这之中就包括射频芯片设计工程师。
尽管华为有不少核心技术已经国产化,但一些美国供应商仍不可取代。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射频芯片,尤其是用于基站的射频芯片。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华为今年在海外招聘人才的策略,显得更为直接和野蛮。
华为的薪酬高是出名的,这一点在海外人才招聘上也尤为明显。
任正非明确要求华为要在全世界抢人才:
对于全世界高效的竞赛能手,例如这些年世界竞赛都在俄罗斯、东欧,我们用起薪是同级的五倍以上的年薪,把他们招来。
“俄罗斯的数学、物理、软件都很厉害,我们也要加大对俄罗斯人才的获取,要大规模利用俄罗斯的博士来弥补我们理论上的不足…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要广交朋友,不能闭门造车。
”任正非说。
因为华为工资高于当地公司,所以很多科学家都在华为工作。
据了解,华为到日本招聘,薪资水平比日本一般公司高出一倍,而且各种节假日,保险等福利也没有少。
当然高投入也带来了高回报。
比如华为俄罗斯研究所的一名数学天才,打通了不同网络制式之间的算法,帮助运营商节省30%以上的成本,让华为在这个领域处于绝对领先。
另外,华为还发布重金,以求得全球精英科技人才,其中着重招募首席软件构架设计师,而且具有高标准的门槛要求。
尤其是必须具备linux内核编程经验,这对于公司自研系统有着很重要意义。
而这一系列的动作,被外界认为是华为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的第一个转变,即由仅在国内招聘人才转向面向全球招募人才,可谓是华为人才全球化的第一枪。
不过,任正非明确表示,招聘原则是不招美国人。
并不是针对美国报复或排斥,而是考虑到有美国的身份、有绿卡、有美国永久居住权,可能会受到美国的长臂管辖。
技术没有国界,但创造技术、掌握技术的人是有国界的。
早在2019年初,任正非接受央视专访时提到的“人才观”就有了些变化。
他认为,未来的竞争力,取决于基础教育。
任正非谈到,二战之后,德国和日本工业基础都被摧毁了。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整雄风”,没多少年德国就振兴了,所有房子都修复得跟过去一样,日本的经济也快速恢复。
所以,他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超外人的想象。
他曾透露华为目前拥有15000名在编的基础科学家和6000多名开发产品的应用型人才。
任正非表示,要扎扎实实把这些人才引进来。
因为华为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外国科学家。
华为在全球化招聘“人才”,主要聚焦在各国不同特色的人才上,因地制宜。
例如,美国“人才”科研素质水平较高、德国“人才”动手能力较强等等。
因此,在日本,华为设立了小型化设计和质量控制研究中心;
在法国,华为设立了巴黎美学研究所;
在印度,华为设立了以软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中心;
在美国,华为以射频、操作系统、芯片为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华为在全球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形成组合在前进。
华为每年研发投入150亿到200亿美金,投入强度在世界排名前五。
与此同时,在2017年6月,华为投资450万黑奥,在巴西国家电子通讯学院(Inatel)里成立了该公司在海外的首家人才培养中心。
该中心目标在于未来三年内培养出2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信息科技及通讯领域的专业知识。
这也是华为“未来种子计划”的一部分,并同巴西教育部签署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研发上展开合作。
第二年年底,华为发布欧洲人才计划。
华为西欧人力资源副总裁李俊维表示,在未来3年,华为将通过发展本地人才计划,在欧洲培养了3000名本地优秀人才,包括未来种子计划、实习生项目、应届生招聘项目等。
而今年,在华为一年一度的生态盛事——华为生态伙伴精英赛2019上,华为首次将人才生态在华为生态政策中被显性化定义,进而传递出了华为加大人才培养方面的信号。
不过,华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则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2012年成立华为ICT学院、2016年成立华为合作伙伴大学和2018年升级为华为生态大学。
接二连三地设立人才培养中心,折射出了华为海外人才观的另一个转变,即从当地吸收顶尖人才转向在当地培养科研人才。
最早在1998年,任正非就提出,华为要组织一些跨部门的小团队到海外去收购一些小公司,在国外招聘本土人才。
在1999年,华为开始在俄罗斯设立了数学研究所,吸引顶尖的俄罗斯数学家参与华为的基础性研发。
进入21世纪后,华为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吸引人才的力度进一步增大,研究中心分布在莫斯科、巴黎、伦敦、纽约、杜塞尔多夫、米兰、班加罗尔、西雅图、东京等多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