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维纪要社
买方、卖方的各行业、企业的跟踪纪要及音频,对突发事件(宏观政策、市场、行业、企业)的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思维纪要社

跟踪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第一时间联合专家解读

思维纪要社  · 公众号  ·  · 2025-04-03 09: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近公众号改变了规则,推送不按时间顺序,如果不想错过《 思维纪要社 》的文章,请设“星标”并且经常点击“在看”,感谢大家支持!


所有内容都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感谢理解

问答回顾

美国政府昨天凌晨公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具体是什么样的?

美国政府实施了一个 “先加后谈”的策略,从4月5号开始生效,对全球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并且对中国等特定国家/地区实施额外的对等关税。其中,中国被加征67%的额外关税,是基于中国对美国贸易逆差贡献计算出来的。

我们今天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我们今天的主要议题是探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际落实的效果与影响、后续美国对华的态度和主张,以及特朗普政府的经济贸易和地缘政策思路。同时,也会分析这次关税政策出台对国内产业链和转出口贸易的重点影响。

为什么美国众议院预计通过加税可以增加 1.9万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美国众议院的计算,如果对全球商品普遍附加 10%的关税,可以在2025年至2034年的十年间增加约1.9万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其中,对中国的产品额外加征的67%关税,是基于中美贸易逆差额占中国对美出口产品总额的比例计算得出的。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也是基于其对美国的贸易逆差贡献来计算的,例如越南被加征90%的额外关税,是基于越南对美国产品出口超过进口的部分所形成的利差贡献。

市场对此次美国加税的反应如何?

市场对此次美国加税反应较为复杂,整体来看, 4月9日生效的对等关税低于市场预期(全球普遍加10%而非20%),但对等关系超出预期,尤其是对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地区的税率提高。这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如越南主动降税以寻求与美国缓和关系,而某些国家可能会通过让利来换取在美国的照顾和避免更大幅度的加税。

对等关税政策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有何差异?

对等关税政策导致不同区域受影响差异很大,如巴西、澳大利亚等盟友国家的税率较低,而对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则较高,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如柬埔寨、越南等国被加征额外关税高达 49%和46%,这将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造成较大冲击。

现在中国的税率相比 1819年的情况如何,以及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位置?

现在中国的税率是 66%,而1819年普加几轮税后加权平均税率大概为12%。与美国目前的25%相比,中国的税率确实不占优势。

纺织服装类商品在面对高税率时会如何应对?

纺织服装类商品原本利润微薄,面对高税率时,企业通常不会选择降价,而是选择硬扛。最终,成本可能转嫁给美国的采购商和消费者。

白宫发布的文件中关于汽车关税和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政策有哪些具体内容?

根据白宫文件,汽车关税将从 4月3号起征收25%的关税,这是之前就已公布的。同时,在列举的五十多个国家实施对等关税的表格中,并未包含墨西哥和加拿大。对于这两个国家,虽然之前已有25%的关税,但美墨加协议中的产品被豁免了额外关税,能源和钾肥等产品仍按10%税率执行。

对于转口贸易,此次政策有何调整?

此次政策并未对转口贸易采取进一步行动,因为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税率普遍较高,从这些地方转口到美国已无意义,因此自动规避了转口贸易问题。

关于小额包裹的税收政策有何变化?

此次政策确定了小额包裹将不再享受免税优待,税率统一设为 30%,并从5月2号开始实施。在此之前,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小额包裹也不能享受最低免税政策,但90天内(至7月3号)可能会考虑是否将澳门纳入此政策。

哪些产品暂时不适用于现有的关税政策?

在特朗普发布的文件中提到,目前有一些特定产品如药品、半导体、木材、关键矿物和能源产品暂时不适用于现有的关税,主要是考虑到相关调查还未完成,待结果出来后再做进一步决定。

针对目前的关税政策,是否存在进一步豁免或延期的可能性?

这个政策首先是极限施压,让对方感受到痛楚后主动进行谈判。对于后续是否会有部分产品进一步豁免或关税延期,这取决于各国的动作快慢以及谈判的结果,目前尚无法预估。但全球附加的 10%关税部分几乎没有谈判空间,而对等关税的部分则存在一定的谈判空间。

在中美谈判中,是否有可能率先解决部分问题,例如芬太尼税的问题?

是的,中美在谈判过程中可能会率先启动关于芬太尼税的谈判,并且已经在做一些相关工作,争取在这些问题上先达成协议,降低对中国的关税。

针对美国可能提出的未落实第一阶段协定和新的关税威胁,双方会如何谈判?

美国可能提出未落实第一阶段协定和关税威胁的问题,这些可以分开谈判。从具体采购( OF)的角度,预计谈判窗口会在今年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之间。在不影响整体加税的前提下,中方可以就某些具体问题进行小规模谈判,例如尝试降低芬太尼相关的20%关税。

针对中国对美国加征的大部分关税,接下来会采取更多谈判还是反制措施?

对于接下来的反制措施,不太确定是否会采取快速且规模不大的反制行动。更可能的是精准反制,即针对重点产业如农业等进行有选择性的反制,而不是全面硬扛到底。

这一轮加深的中国对美国关税增加是否会对美国通胀产生较大实质性影响,进而导致滞胀交易的可能性增大?

上一次中美加税对美国通胀影响不大,但这次情况不同,中国单方面大幅度提高关税,全球范围内的普加关税也使得美国 CPI上升幅度超过预期,可能会从2.8%上升至3.7%以上。因此,通胀肯定会被抬升,但是否引发滞胀还取决于能否达成协议以及协议的具体内容。

联储是否会因为通胀粘性和经济走弱而选择降息?

联储在关注通胀的同时也关注就业市场和经济基本面,如果经济表现不佳,消费信心持续回落,联储可能会在通胀尚未明显回落时出于对整体经济状况的考虑而被动降息。

如果中国采取偏强硬的态度回应美国的强硬做法,可能会采取哪些方式?

如果中国选择强硬回应,可能会对美国的一些重要产品和领域实施附加关税或其他限制措施。而如果采取谈判方式,则需要在国内找到满足美国某些条件的领域或情况,以便美国愿意降低对中国关税,从而作为谈判选项。

美方现在是否愿意就芬太尼问题与中国进行讨论?

美方是愿意就此事进行谈判的,但问题在于信息偏差,中国并不是对芬太尼放任不管。实际上,芬太尼是一种化学合成物,其出口本身是合法合规的,但在墨西哥或其他地方被加工成芬太尼再销往美国是另一回事。

如果中国全面管控所有相关化合物出口,是否可行且对国内有何影响?

全面管控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可能导致木材等其他合法出口产品的限制问题。中国更倾向于通过合作方式,比如与禁毒和公安部门合作,尝试降低非法芬太尼产量,而不是简单地全面禁止出口。

对于美国可能提高中国商品关税至接近 100%,您怎么看?

全面加征至 100%没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中国对美国出口额有限,全面加征带来的收入不多。预计此次反制措施可能会扩大范围,占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比例可能从之前的11.7%增加到30%至40%,但不会全面反制,同时可能会增加非关税壁垒作为回应。

关税持续实施会对美国国内经济造成何种影响?

根据耶鲁大学的研究,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短期内会上涨 1.7%,实际GDP下降0.6%。如果出现全面的报复措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涨幅会扩大到2.0,实际GDP增速则会进一步下滑。此外,通胀压力加大,每个家庭每年可能多支出2600至3900美元成本,并增加经济衰退风险。

特朗普团队的决策机制以及关税以外的其他政策动向如何?

特朗普团队可能基于专业经济学家的意见做出决策,但某些决策似乎存在争议。除了已实施的关税措施,特朗普还计划发布针对中国市场的出口管制、进口限制以及投资限制政策,具体包括对特定领域资本流动的限制,以及对芯片及其终端产品的出口管制。这些政策可能会对中美贸易关系和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那么,增加关税所带来的收入是否会用来为减税腾出空间,以及这些额外的税收是否大部分由美国的采购商和消费者承担?

是的,增加关税确实可以为减税提供资金支持,但这相当于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实际上,这部分增加的关税成本很可能由美国的采购商和消费者承担,表面上看像是给民众减税,实则可能在购买进口商品时多花了钱。

这一次全面加征关税及对华力度加大是否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还是会像 18年那样短暂?

我认为这次建立起来的对等关税机制不会设定明确的时间期限,而是会动态调整,一年一变化。根据中国对美国出口量的变化,税率可以灵活调整,当某个国家对美国利差贡献减少时,其税率就会相应降低。

国内是否会争取缓和谈判空间,以及美国是否可能进一步扩展对国内的加征限制到金融投资等领域?

目前来看,国内可能在短期内采取措施以缓解当前压力,至于美国是否会进一步增加对各个方面的限制,比如出口管制、进口限制和投资限制(小院高墙工具箱),还存在不确定性。

在什么情况下最惠国待遇可能会被取消,因为当前已加大的关税幅度较大?

最惠国待遇是一种更现实的场景,它将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分为战略品和非战略品,分别提高税率。尽管目前的关税措施已经相当严厉,但最惠国待遇仍有可能被取消,尤其是在国会层面,可能会有议员推动相关法案修改并实施。


--




在AI的时代,希望能对大佬们有所帮助


详细纪要、外资研报、国内外音频还请加入知识星球查看

具体优势,请点击 《纪要星球介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