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钛媒体
最新鲜犀利的商业见闻,最国际视野的前沿技术,最不常见的独家猛料。钛媒体(www.tmtpost.com),网罗天下创新事,一个创新者最爱聚集的地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钛媒体

内容创业火爆,因为生活在信息泥沼中的我们想要逃离

钛媒体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1-15 10: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钛媒体 TMTPost.com

TMT |创新| 创业

关注这个不一样的微信号:钛媒体 ( ID:taimeiti )




而这次美国大选微博、微信上的谣言纷飞也说明了中文互联网的“信息污染”到了何种程度,这样真假莫辨、泥沙俱下的信息环境,正是内容创业的温床。




钛媒体记者| 张远


假如有这样一个活动:交1999元会员费,每年春夏秋冬各随机给你寄一件衣服,颜色款式皆不可知,你会接受吗?如果这样的活动你无法接受,那为什么支付129元随机收到四本书(想必你一定被与各大公号捆绑营销的新世相图书馆刷屏了)的活动你会趋之若鹜?


新世相会员之所以接受别人选书,只是想与阅读这件事发生关系,却没有自己的阅读兴趣,没有自己的独特爱好,所以才把阅读选择权交到了康夏、罗振宇、新世相手中。


康夏卖书之所以搞砸了,只是因为在选书环节未能做好“品控” ,让欣欣然拍照发微博的用户接二连三掉入了《爱丽丝》、张悟本的深坑,装逼不成反被打脸,于是由爱转恨。而团队运作的罗辑思维与新世相肯定不会在这个环节掉链子,所以绝无后顾之忧。


而他们的选书就像新课标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一样,都是类似于优衣库的“基本款”——通识教育基本款——人文社科二两、自然科学五钱、硬派鸡汤半斤,对于并无自身价值立场的受众来说,自然觉得眼界大开,距离一个天文地理历史科学无所不通的知道分子又近了一步。


而新世相、有书共读推出的“阅读打卡”、“阅后退款”比康夏卖书、惊鸿书箱更进了一步,增加了督促的意义,找到了一种与健身房会员卡一样稳赚不赔(而且连场地、器械、教练都省了)的商业模式。这是贝塔斯曼书友会、九久读书人在社群时代的复兴。贝塔斯曼死于图书电商海量、自选、低价、快速的冲击。作为长尾理论的代表,亚马逊提供了几百万种图书的一键下单,贝塔斯曼寥寥无几的邮购目录还有什么吸引力可言?


潮流轮回,如今这种模式又借助社群的概念卷土重来了。而且,不再有供读者挑选的目录,完全是随机选择。读者自愿放弃选择权,美其名曰:偶遇一本好书(连书店都不用逛了)。罗振宇曾经在罗辑思维里提到要做21世纪的亨利·卢斯(《时代》、《生活》的创办人),帮助会员们开眼看世界。


在知识如泡沫泛滥推搡的时代,我们埋头看朋友圈、微信公告的“食盆”里照样不知沧海之阔、天地之广。当所有人都在转载着同样的爆款文、为同样的热点事件高潮迭起,新辟信息源的阅读者就站上了一块知识高地,阅读者与非阅读者之间也产生出一道信息鸿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 读书将会变成一种小众而精英的活动。换言之,成为一种可以有效与其他人拉开差距(表面上),有效装逼的活动。


就像健身、跑步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信仰,可以显著地和朋友圈其他人拉开差距且成本不高一样。帮助别人低成本装逼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千百个美颜App还是主打爆照的知乎、Keep,而为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而又有读书装逼需求的“精英青年”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就成了罗辑思维、新世相们努力的目标。只要不出现康夏卖书那样的“事故”,双方就可以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然而,新世相们提供的可能只是一种幻觉。


上世纪20年代的《时代》、《生活》和60年代的《全球概览》,扮演的是今日万维网的角色。它们在万维网出现之前,以宽广的视野、坚守不移的价值观、持之以恒的延续性,提供的不是狭窄的点状知识,不是脱离于时代的“基本款通识”,不是装逼的资本,而是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就像《全球概览》封面上那张从太空看地球的照片),一种那个时代最为稀缺的思考方式。


罗振宇、新世相们只不过是在目下的书单崇拜的基础上向前走了一步,无论是情感问题还是创业困惑,不管是自我认知还是与世周旋,总有一份万能书单在等着你。随手转发一份书单就如同吞服了一颗灵丹妙药,能否药到病除先不论,至少安慰剂效应立竿见影。


书籍万能论和无人真正读书的现状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越是想把书籍浓缩成速效丸剂,就越是没人有耐心读完一本书(罗辑思维卖出的书有几人真正去读了)。


书籍优越论(包括如今方兴未艾的内容创业)也不过是在垃圾信息泛滥时代的一种逃避方式——假定书籍的知识含金量更高,假定付费内容有更多干货,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掏钱)脱离大多数人挣扎于斯的“信息泥沼”。


然而,当逃避者放弃了独立思考的选择权,放弃了follow自己的兴趣而去选择“安全”的“基本款”,这种逃避可笑的一面就暴露无遗了。


当你丧失了筛选、分辨、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你放弃了自己的价值立场,哪怕你头脑中塞满了书籍精华,袖口一吐就是半车干货,依然是一个信息处理无能者,只不过从一个泥潭跳进了另一个坑而已。


而这次美国大选微博、微信上的谣言纷飞也说明了中文互联网的“信息污染”到了何种程度, 这样真假莫辨、泥沙俱下的舆论环境,正是内容创业的温床。 当你只是免费用户时,你无权让信息发布者对真实性负责。而当你是会员、赞助人、金主时,才有要求内容质量维持不坠的权利。


只不过如今的内容创业者鲜有亨利卢斯、斯图尔特·布兰德那样经营一份媒体、坚守一种价值观的信念,它们更愿意不惜取悦受众而制造”过滤泡“,更愿意售人以鱼(售卖图书包而不是书单)而不是授人以渔,它们更愿意制造一种独立思考的幻觉而不是让人真正独立思考——因为一旦如此,拥趸就会离它们而去。 它们是站在信息泥沼旁售卖稻草的人,而不是搭桥铺路的人。


当然,享受春天的内容创业者无可指责。 中文互联网内容领域上演的“劣币驱逐良币”、“表情包取代说理”的现象,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媒介素养还未养成的时候,就赶上了社交媒体勃兴、传统媒体式微的时代之变。再加上“微信局域网”封闭的信息环境、“微博敏感区”竖子成名的信息二道贩,使得我们活在一个情绪大于事实、同质低质信息充斥的信息环境之中。少数人想要逃离,而内容创业者给他们提供了逃离的出口。





更多不可思议的创新产品,国内外前沿大咖,将来到钛媒体一年一度的 “国际脑洞 节” ,众多惊喜,点击“ 阅读原文 火速抢票中…



年底科技圈最大国际风暴来袭,详情及抢票 扫扫二维码 点击 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