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
毕竟校园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又到一年挥别日,互道珍重祈相逢。
首先,
我代表学院82位教师对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征程的2024届毕业生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默默支持你们、悄悄守护你们的家长亲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古语讲
“儿行千里母担忧”
,在我们为师者的眼中,未来无论你们走多高、走多远、走多久,你们永远都是我们的孩子,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永远都是我们的牵挂!
临别之际,我想就你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以及你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时代谈几点看法。
你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尽相同。它求新、图变,它动荡、混乱,它解构、建构再解构。它自身暗藏着无穷的张力与无限的可能,既充满生机与活力,又遍布竞争与风险,既让机遇与挑战同时杀到,也使内卷与躺平相伴相随。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至少有五大发展趋势会影响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一是竞争与冲突为主的世界格局,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环境,三是数字与智能先导的技术革命,四是更新和迭代迅猛的知识体系,五是多元并日益撕裂的价值观念。
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变革时代的内外环境为你们提出了更多、更高、更苛刻的要求,你们只能去了解、接纳,去适应、开发。纵有万般的不忍和不舍,我还是要提醒即将迈向社会丛林的你们:秩序的变革容易引发动荡和恐慌,观念的冲突容易导致混乱和迷惘,程式化的生活与碎片化的阅读容易催生浮躁和彷徨,
面对这样的大变局时代,唯有脚踏实地,才能立定脚跟,稳步前行,决胜四方。
为此,
我代表学院各位老师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嘱托和期望。
第一,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是刻着希腊德尔斐神殿柱子上的一句格言。人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呢?这是因为“认识自己”是做出各种人生决定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学习、工作、事业、交友、结婚、生育等诸多选择。不认清自己,又怎会知道做出的决定就是适合自己的?“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对他人而言,考公考研、出国深造或留校任教可能是个好选择、好结果,但对你也许正是一切痛苦和灾难的源泉。
对于个体来说,向内下潜越深,向外成功越大。
你只有了解自己容易在哪儿摔倒,才能提前避免它;你只有懂得自己擅长什么,才能刻意发挥它;你只有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才能找到合适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去填补、去提升。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你究竟是喜欢平和、安稳、始终一成不变的城镇慢生活,还是喜欢新奇、变幻、不断面临挑战的都市快节奏?
其实,只有你自己最明白、最清楚,也应该是你最明白、最清楚,问题是:你真的明白、真的清楚吗?
数不尽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都在试图告诫人们:
对于自我认知的深或浅,往往直接决定着人们所获成功的大或小。
第二,拒绝好高骛远。
中国人从小就被这样的观念教育:要有伟大理想,要立雄心壮志,要成风云人物。你们确实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心中的目标,持续精进,不断激励自己,不要丝毫懈怠。但你们同时也要意识到:凡事要从小处入手,于细节着力。老子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何辉煌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而来。初涉社会的你们往往激情满怀,决心干一番翻天覆地的大事业,但千万不要忽略这样一个小事实:所有大事业的起点恰恰是小事情。
作为单位的一位新人,你要怀抱多看一点、多做一点、多学一点的心态,
从打水、扫地、拿快递、打招呼、送问候这样的琐碎之事做起。若志大而才疏,好高而骛远,不愿从小事做起,不愿从小角色干起,往往只能一事无成,正所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古往今来,想做大事的人不少,但愿把小事做细的人不多;世间从来不缺雄韬伟略的战略家,少的恰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你们要克服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习惯,把小事做精、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足,如此一来,你的好运很快就会如期而至。
第三,掌握生存的本领。
面对挑战和竞争,生存是你们无法回避的基本话题,是你们安居乐业、自我实现的前提保障。那么,究竟什么是你们最应掌握的生存法则呢?
一要适应环境
,
适应环境是生存的第一步。
二要保持警觉,
时刻关注周围的变化和动态,避免陷入危险或困境。
三要学会合作,
合作可以帮助你们更高效地与他人互动,更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支持。
四要掌握技能,
足够的技能可以确保你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
五要建立信任,
信任可以帮助你们沟通他人,谋求进一步发展。
六要保持乐观,
向上的态度、积极的心态,可以激发你们的潜力和创造力,进而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
七要自我保护,
时刻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和健康。
八要学会判断,
以最的佳判断和最优的选择迎接各种挑战。
九要持续学习,
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保持竞争的优势和生命的活力。
第四,做好犯错吃苦的准备。
没有人的一生会欢歌笑语,一路坦途。你们要知道:
犯错是命运的常态。
人们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
只有不断犯错,你们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你们害怕犯错,始终在避免错误,那么就会停止前进。人生道路不是一条笔挺向前的直线,而是一条波浪起伏的曲线。所有波峰的尽头注定滑向波谷,所有波谷的终点必将指向波峰。你们还要知道:
吃苦是人生的必修。
只有经历苦难,你们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价值,因为每一次挫折和失败,都是你们必须解答的人生课题;只有直面苦难,你们才能深刻感受生活的美好,因为每一次痛苦和磨难,都使你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当然,虽说犯错与吃苦是必要的人生历练,但你们也不要盲目地犯错,更不能无意义地吃苦。
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苦难中汲取力量。要学会判断什么样的错值得犯,什么样的错千万不能犯;要学会甄别什么样的苦值得吃,什么样的苦永远不要吃。
也唯有这样,你们才能用勇气和果敢克服生活中的错误和苦难,用智慧和才干迎来真正的成长和进步,用辛勤和汗水描绘属于你们自己的美丽的人生曲线!
第五,善反思、知进退。
曾国藩在他31岁的时候,给自己制订了“日课册”名曰《过隙影》,他写道:
“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
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里写道:
“在一天结束之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可见,不断反思是持续进步的必要前提。当然,自我反思不是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要避免消极情绪,更要避免对自己产生伤害。著名心理学家Lisa Firestone认为,想要不沦为自我批判的受害者,就不要让往事成为实现目标的阻碍,因此,人们在反思时要坚持
COAL
原则:
C
是Curiosity(好奇),保持好奇和研究的心态;
O
是Openness(开放),保持开放的态度,思考各种可能性;
A
是Acceptance(接纳),无论是积极或消极的内容,始终保持接纳,不逃避,不排斥;
L
是Loving(关爱):关怀自己、不因消极的部分而否定自我。古人人生智慧的精髓在于六个字
“懂分寸,知进退”。
人贵有自知之明,审时度势,把握分寸,进退有度,方是人生大智慧。古代兵家讲
“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
佛家也说,
“人起心动念之际,已然种下因果”。
纵观历史,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不仅在于他们的智慧、勤奋,也不只在于他们的谋略、手段,而恰是因为他们对人性的体悟和洞察:懂得什么是恰如其分,什么是不偏不倚,什么是见好就收。
即将步入社会的你们,也要成为做事有分寸的人
:与人交谈时,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更要知道说话的轻与重、多与少、深与浅;
与人相处时,
要懂得因人而异,要懂得如何表达自己,既轻松达到预期的目的,又不让人感到抗拒和厌恶;
处理问题时,
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知道什么需要冷处理,什么需要热处理,什么时候应该清醒,什么时候应该糊涂一些。